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1)(名)岔道;大路分出的(路):~路|~途。
(2)(Hao86.com副)不相同;不一致:~義|~視|~出。
形容詞
(1) (同“跂”。形聲。從止,支聲?;蜃鳌搬薄1玖x:多余的腳趾)
(2) 同本義
跂,《說文》:“足多指也?!被蜃髦ζ??!都崱?/p>
歧趾而臚情。——張衡《思玄賦》
(3) 叉開,事物錯出
物兩為歧?!稜栄拧め屆?/p>
歧舌國?!渡胶=?jīng)·海外南經(jīng)》
光歧儼其偕列?!嗽馈扼腺x》
無為在歧途?!啤?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 李白《行路難》
(4) 又如:歧歧(禽鳥舉翅飛行的樣子);歧旨(歧義);歧言(指離別之言);歧意(二心)
(5) 不同,不一致,有差別 。如:歧雜(錯雜;紛亂);歧趨(不同的趨向)
(6) 聰穎 。如:歧嶷(謂幼年聰慧);歧秀(聰慧出眾)
名詞
(1) 岔路
路旁一歧東上?!缎煜伎陀斡洝び吸S山記》
(2) 亦指走入歧路
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說符》
(3) 又如:歧旁(旁出的岔路);歧道(歧路,岔路);歧阻(道路阻塞)
(4) 指正式或正當(dāng)途徑以外的其他途徑 。如:歧差(差誤);歧誤(差錯,錯誤)
歧【辰集下】【止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音祁?!都崱吠?。足多指也?;蜃髦?。
又歧路也。《顏延之·赭白馬賦》臨歧矩步?!对]》歧,歧路也?!稜栄拧吩唬憾_謂之歧?!夺釢h·張堪傳》麥穗兩歧?!对]》一莖兩穂,如歧路之二達。
又歧歧,飛行貌。《潘岳·笙賦》翾翾歧歧。通作岐。
又《玉篇》古文字。註詳邑部四畫。
歧為謎底的謎語
歧字組詞造句
歧的方言集匯
◎ 粵語:kei4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匯] ki2 [海陸豐腔] ki1 kia5 [客英字典] ki1 [陸豐腔] ki3 [臺灣四縣腔] ki1 kia5 [寶安腔] ki1 ki2
◎ 潮州話:之丸1 哥衣1 , zin1 gi1(chi? 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