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好工具h(yuǎn)ao86.com)名)〔鵪鶉〕鳥;頭?。晃舶投?;羽毛赤褐色;不善飛。
名詞
(1) 鵪鶉的簡稱 。古稱羽毛無斑者為鵪,有斑者為鶉。后混稱為鵪鶉。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一種遷徙性雉類獵鳥,約18厘米長,上部棕黑色而有皮黃斑點(diǎn),喉部呈黑白二色,胸部為發(fā)紅色的皮黃色,腹部呈白色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鶉兮?!对姟の猴L(fēng)·伐檀》
(2) 赤鳳 。如:鶉鳥(傳說中的赤鳳)
(3) 星宿名。南方朱鳥七宿的總稱 。如:鶉火(星次名。又指柳宿);鶉緯(鶉火星);鶉星(指井、鬼二宿)
形容詞
喻衣服破爛的 。如:鶉衣;鶉衣百結(jié)(形容衣服破爛不堪);鶉懸(形容衣服破破爛爛);鶉裾(鶉衣);鶉服(鶉衣。破爛衣);鶉褐(破爛的短衣)
鶉【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殊倫切,音淳?!稄V韻》?鶉。《本草》鶉大如雞雛,頭細(xì)而無尾,有斑點(diǎn),雄者足高,雌者足
?!痘茨献印r(shí)則訓(xùn)》田?化爲(wèi)鶉。
又《畢萬術(shù)》蝦蟆得爪化爲(wèi)鶉?!督恢萦洝纺虾S悬S魚,九月則化爲(wèi)鶉。《陸佃云》鶉無常居,而有常匹,故《尸子》曰:堯鶉居。詩曰:鶉之奔奔。言鶉能不亂其匹,衞人以爲(wèi)宣姜鶉之不如也。
又俗言此鳥性淳,飛必附草,行不越草,遇草橫前,卽旋行避之,故曰鶉?!墩滞ā幅囄蔡囟d,若衣之短結(jié),故凡敝衣曰衣若縣鶉。
又《山海經(jīng)》崑崙之丘有鳥,名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又星名?!钝拧纺戏街禅B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
又縣名?!肚皾h·地理志》安定郡鶉隂縣?!夺釢h·郡國志》安定郡有鶉觚。
又與醇同?!稉P(yáng)子·寡學(xué)篇》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言孔子敎人,有以手援而醇和也。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集韻》《正韻》都昆切,音敦。《莊子·天地篇》聖人鶉居而鷇食。
又《集韻》《正韻》徒官切《韻會(huì)》徒丸切,音團(tuán)?!对姟ば⊙拧贩所嚪锁S,翰飛戾天?!对]》鶉,徒丸反。
說文解字
【卷四】【隹部】
?屬。從隹聲。常倫切
說文解字注
()?屬也。按說文或言屬。或言別。言屬而別在焉。言別而屬在焉。言?屬則?非?也。焦氏循曰。說文隼下云。一曰鶉字。鶉卽鷻省。輈人。鳥旟七斿以象鶉火。鳥隼爲(wèi)旟。則鶉火之鶉卽鷻。左傳童謡鶉之賁賁。下舉鶉火證之。則詩之言奔奔者、當(dāng)亦是鷻。惟有縣鶉兮。毛特訓(xùn)爲(wèi)小鳥。乃爲(wèi)?鶉也。按內(nèi)則有鶉羹、詩貆特鶉皆謂食物。從隹。
聲。常倫切。十三部。
鶉字組詞造句
鶉的方言集匯
◎ 粵語:seon4
鶉的字形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