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名)蠓蟲;昆蟲的【hao86.com好工具】一種;比蚊子??;褐色或黑色;觸角細(xì)長;翅短寬;能叮咬人、畜、吸食血液;傳染疾病。
名詞
蚋 。主要是蠓科、癭蚊科和搖蚊科的任何種小雙翅蠅,其中很多都咬得人疼痛,并且還有一些是人類和各種其他脊椎動(dòng)物寄生蟲的中間寄生傳播者
蠓【申集中】【蟲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4畫
《唐韻》莫孔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母總切,濛上聲。《玉篇》小飛蟲?!稜栄拧め屜x》蠓,蠛蠓?!对]》小蟲,似蚋而喜亂飛?!读凶印珕柶反合闹掠畜夫刚撸蛴甓?,見陽而死?!稉P(yáng)雄·甘泉賦》浮蠛蠓而撇天。
又《廣韻》莫紅切,音蒙。義同。
又《爾雅·蚍蜉疏》齊魯之閒謂之蚼蠓。
又《博雅》蠓螉,蜂也。《揚(yáng)子·方言》蠭,燕趙之閒謂之蠓螉。通作蒙。
說文解字
蠓【卷十三】【蟲部】
蠛蠓也。從蟲蒙聲。莫孔切
說文解字注
(蠓)蔑蠓也。各本蔑作蠛。無此字。今正。蔑之言末也。也。爾雅作蠛。非古也。釋蟲曰。蠓、蠛蠓。孫炎曰。此蟲小於蚊。郭圖讚曰。小蟲似蜹。風(fēng)舂雨磑。謂其飛上下如舂則天風(fēng)。回旋如?則天雨。陸佃引郭語互易之。非也。史記。蜚鴻滿壄。索隠引高誘曰。飛鴻、蠛蠓也。按古鴻蒙爲(wèi)曡韻。故高君知鴻爲(wèi)蠓也。楊雄賦。浮蠛蠓而撇天。蠛蠓猶鴻蒙也。細(xì)至於蠓、則其外皆鴻蒙矣。故其字從蒙。從蟲。蒙聲。莫孔切。九部。
蠓字組詞造句
蠓的方言集匯
◎ 粵語:mung5
◎ 客家話:[海陸豐腔] mung2 mung3 [客語拼音字匯] mung2 [臺(tái)灣四縣腔] mung2 mung3 [客英字典] mung2 mung3 [梅縣腔] mung2 [東莞腔] mung3
◎ 潮州話:mong5(m?ng) [揭陽、潮陽]mou5(m?u)
蠓的字源演變
蠓的字形對(du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