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形)露出;沒有遮蓋:~露|~haO86.com麥|~體|赤~~。
動詞
(1) (形聲。從衣,果聲。本義:赤身露體)
(2) 同本義
臝,袒也?!稄V雅》
趙簡子夢童子裸而轉(zhuǎn)以歌?!蹲髠鳌ふ压荒辍?/p>
其動物宜臝物?!吨芏Y·大司徒》
平怒,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妒酚洝り愗┫嗍兰摇?/p>
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史記·南越列傳》。索隱:“裸,露形也。”
或白晝使臝伏?!稘h書·高五王傳》。師古曰:“臝者,露形體也?!?/p>
輒立臝立擊鼓?!稘h書·江都易王非傳》
臝診其尸。——《漢書·董賢傳》
(3) 又如:裸衣(脫衣露體);裸行(赤身露體行走);裸戲(裸身作戲);裸形(裸體);裸國(古國名。屬不穿衣服的熱帶民族);裸尸(使尸骨暴露于野外);裸袒(赤身裸體)
(4) 捋,撩 。如:裸袖揎拳;裸袖揎衣
名詞
露出的身體
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形容詞
(1) 動植物外面沒有毛、羽、鱗、甲或其它東西包裹的
地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鱗未嘗息也?!秴问洗呵铩び^表》
(2) 又如:裸芽(植物學(xué)名詞。無鱗葉保護的芽稱為裸芽);裸蟲(指沒有羽、毛、鱗、甲的動物。包括有人類、蚯蚓等)
(3) 獸類短毛的 。如:裸物(短毛的動物);裸見(沒有遮蔽;顯露于外)
裸【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古文〕《唐韻》郞果切《集韻》魯果切,
音卵。赤體。《說文》袒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cè)?!蹲髠鳌べ叶辍凡芄补勂潋N脅,欲觀其裸?!段褐尽づ崴芍]》襧衡爲(wèi)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wèi)之。
又人曰裸蟲。《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wèi)之王。
又川名?!妒霎愑洝饭鹆謻|南邊海有裸川?!痘缸T·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鄕。
又館名。《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俄崟纷?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e8bbdba4531a45d2f78dd01f5ba3fd10.png" alt="??" class="lm_img" />,別作倮臝儽。
裸為謎底的謎語
裸字組詞造句
裸的方言集匯
◎ 粵語:lo2
◎ 客家話:[海陸豐腔] ko6 lo3 la3 [梅縣腔] ko3 [臺灣四縣腔] ko5 lo3 la3 [客英字典] ko5 lo3 [沙頭角腔] ko5 [寶安腔] ko5 lo3 [東莞腔] lo3 [客語拼音字匯] lo3
◎ 潮州話:l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