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
同“hAo86.com銼”
動詞
(1) (形聲。從刀,坐聲。本義:折傷)
(2) 同本義
剉,折傷也。——《說文》
廉則剉?!肚f子·山木》
剉,缺傷也?!秴问洗呵铩け匾选纷?/p>
揉牙內(nèi)不挫,以挫為之?!犊脊び洝?/p>
(3) 又如:剉辱(折辱);剉折(挫折,失利)
(4) 用銼刀去掉物體的芒角。后作“銼” 。如:剉骨揚灰(研磨骸骨而散揚骨灰。比喻極為憤恨);剉角媒人(指骰子)
(5) 鍘切;斬剁 。如:剉斬(剁,砍);剉碓(古代用以斬斷肢體的刑具);剉薦供馬(將草墊子鍘碎為客人喂馬。比喻待客誠懇周到);剉尸(古代酷刑。割剜尸體)
(6) 買 。如:剉藥(抓藥,到藥店買藥)
剉【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麄臥切《集韻》《正韻》寸臥切《韻會》千臥切,音銼?!墩f文》折傷也。《玉篇》去芒角也。斫也。《六書故》斬截也。
又《集韻》祖臥切,音挫。義同。
說文解字
剉【卷四】【刀部】
折傷也。從刀坐聲。麤臥切
說文解字注
(剉)折傷也。剉與手部挫音同義近。考工記。揉牙內(nèi)不挫。注。挫、折也。是二字通用也。經(jīng)史剉折字多作挫。按今俗謂?爲(wèi)剉。乃錯之聲誤耳。說文作厝。從刀。?聲。麤臥切。十七部。
剉的方言集匯
◎ 粵語:co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co5 [海陸豐腔] co5 [客語拼音字匯] co4 [臺灣四縣腔] co5 [寶安腔] co5
◎ 潮州話:徐窩5(鋤),co5 (tsh?)
剉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