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名)(hao86.com好工具)甘薯、馬鈴薯等農(nóng)作物的統(tǒng)稱。
名詞
(1) 薯類作物的統(tǒng)稱
藷藇,署預(yù)也?!稄V雅》。王念孫曰:“今之山藥也。根大,故謂之藷藇
景山,其上多藷藇?!侗鄙浇?jīng)》。藷與藇同。
(2) 一種草本植物的塊莖,這種植物的膨大地下莖,富含淀粉可食。如:白薯;大薯;薯芋(薯蕷);薯糧(以薯為糧)
薯【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4畫
《唐韻》常恕切。薯蕷。俗藷字。詳藷字註。
說文解字
藷【卷一】【艸部】
藷蔗也。從艸諸聲。章魚切
說文解字注
(藷)藷蔗也。三字句?;蜃髦T蔗、或都蔗。藷蔗二字曡韻也?;蜃鞲驼?、或干蔗。象其形也。或作甘蔗。謂其味也?;蜃骱?。服?通俗文曰。荊州竿蔗。從艸。諸聲。章魚切。五部。
薯為謎底的謎語
薯字組詞造句
薯的方言集匯
◎ 粵語:syu4 syu5
◎ 客家話:[海陸豐腔] shu2 [東莞腔] su2 [臺(tái)灣四縣腔] su2 [寶安腔] su2 [客英字典] shu2 [梅縣腔] shu2 [客語拼音字匯] s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