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名)姐姐:大~|二~|~妹。
(2)(名)親戚中同輩而年紀(jì)比自己大的女子(一般不包括可以稱做嫂的人):表~|遠(yuǎn)房~。
(3)(名)稱呼年輕Hao86.com的女子:楊三~。
名詞
(1) (形聲。從女,且聲。本義:母親的別稱)
(2) 〈方〉∶同本義。古代蜀人稱母為姐
蜀謂母曰姐?!墩f文》。 段玉裁注:“方言也,其字當(dāng) 蜀人所制。”
(3) 女兄。同父母或只同父或同母;年齡比自己大的女子
近世多以女兄為姐,蓋尊之也。——吳曾《能改齋漫錄》
(4) 又如:大姐;二姐;姐妹;姐弟
(5) 稱本族或親戚同輩而年齡比自己大的(不包括稱為嫂的)女子 。如:表姐;堂姐
(6) 尊稱年紀(jì)和自己差不多的女子 。如:姐妹;李姐;張姐
(7) 對一般同輩女性的敬稱 。如:李二姐;張四姐
(8) 指妓女
常言“姐愛俏,鴇愛鈔?!薄毒劳ㄑ浴?/p>
(9) 又如:姐姐(稱妓女)
姐【丑集下】【女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古文〕她毑《唐韻》茲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野切,同姉。《說文》蜀人呼母曰姐。今俗弟呼女兄曰姐。一曰慢也。
又《集韻》臻魚切,音菹。嬳姐,態(tài)也。
又蔣氏切,音紫。彡姐,西羌地名?!肚皾h·馮奉世傳》元帝永光二年,隴西羌彡姐,旁種反。《註》姐,音紫。今西羌尚有彡姐之姓?!都崱纷鞔纫扒?,音抯。
又蕩姐,亦羌屬?!稉P雄·諫書》籍蕩姐之場。
又《集韻》將豫切,音怚?!墩f文》驕也。《嵆康·幽憤詩》恃愛肆姐,不訓(xùn)不師。○按彡姐肆姐見史集?!墩滞ā泛嗡级谱F。
說文解字
姐【卷十二】【女部】
蜀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從女且聲。茲也切
說文解字注
(姐)蜀人謂母曰姐。方言也。其字當(dāng)蜀人所製?;茨现^之社。因類記之也。社與姐音近。從女。且聲。讀若左。左卽今字也。今茲也切。古音當(dāng)在五部。
姐字的近反義詞
反義詞
姐字組詞造句
姐的方言集匯
◎ 粵語:ze2
◎ 客家話:[梅縣腔] ze.1 zia3 cia1 [寶安腔] zia3 [客英字典] zia3 [海陸豐腔] zia3 [沙頭角腔] zia3 [客語拼音字匯] ji3 jia3 [臺灣四縣腔] zia3 [東莞腔] zia3 zi3 [陸豐腔] zia3
◎ 潮州話:zê2 zia2
姐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