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動詞
(1) (形聲。從口,合聲。(
)本義:以唇啜飲。同“歃”)(2) 張口呼氣 。如:哈氣(哈氣,張口呼氣);哈什(哈欠);哈哧(噴嚏)
動詞
身子略彎,以此表示禮貌(不及鞠躬鄭重) 。如:點(diǎn)頭哈腰
名詞
口
臾兒、 易牙, 淄 澠之水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論賢也,見其一行而賢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論訓(xùn)》
嘆詞
——表示滿意、驚喜或贊嘆 。如:哈,豐收在望!哈,真有兩下子;哈呀(嘆詞。表驚訝、惋惜)
象詞
笑聲 ,表示得意或滿意,大多疊用
黃檗哈哈大笑。——道原《景德傳燈錄》
形容詞
(1) 魚很多的樣子
哈,魚多貌?!队衿?/p>
(2) 馬虎 。如:哈沓(糊涂;馬虎);哈答(馬虎;隨便)
(3) 另見
形容詞
蠢;傻 。如:哈話(傻話;丟人話);哈達(dá)(馬虎,隨便)
動詞
(1) 呵斥
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說。——《兒女英雄傳》
(2) 另見
暫無詳細(xì)釋義
哈【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
。《玉篇》魚多貌。
又《集韻》魚口貌。
又《集韻》色洽切,音喢?!队衿芬钥陟︼嚒!痘茨献印镎撚?xùn)》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集韻》本作歃。或作。
又姓?!墩滞ā窏類跸P沼泄郎?/p>
又《集韻》曷閤切,音合。與同。或作?,齧聲也。
又呼合切,音。與欱同,大歠也。
又《集韻》《類篇》葛合切,音閤。與
同,食也。
又託合切,音榻。義同。
說文解字
呷【卷二】【口部】
吸呷也。從口甲聲。呼甲切
說文解字注
(呷)吸呷也。司馬相如賦曰。翕呷萃蔡張揖曰。翕呷、衣起張也。海賦、猶尙呀呷。餘波獨(dú)湧。李善曰。呀呷、波相吞之皃。吳都賦曰。諠譁喤呷。廣韻。喤呷、衆(zhòng)聲也。從口。甲聲。呼甲切。八部。
哈為謎底的謎語
哈字組詞造句
哈的方言集匯
◎ 粵語:haa1 haa5 haai1 kaa1
◎ 客家話:[梅縣腔] hap8 [東莞腔] ha1 [客英字典] hap8 [海陸豐腔] hap8 ha2 hat8 hat7 [客語拼音字匯] ad6 ha1 [臺灣四縣腔] hap8 ha2 hat8 [寶安腔] ha1 | hap7 | h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