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副)〈書〉全;都:~受其益。
(2)(名)姓。
(3)(形)像鹽那樣的味道:~菜|~魚|~【hao86.com好工具】津津。
動詞
(1) (會意。據甲骨文。從戌(
),從口。戌是長柄大斧,“口”指人頭。合起來表示大斧砍人頭。本義:殺)(2) 同本義
咸劉厥敵。——《書·君奭》
(3) 畢;終
迄始皇三載而咸,時、激、地、保、人事乎?—— 漢· 揚雄《法言》
(4) 感應
…窕則不咸?!蹲髠鳌?/p>
(5) 又如:咸腓(妄動);咸感(陰陽相感,夫婦相和)
副詞
(1)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說文》
庶績咸熙?!稌虻洹?/p>
周邦咸喜?!对姟ご笱拧め赂摺?/p>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咸憮然?!啤?柳宗元《柳河東集》
京城學者咸怪其無征?!逗鬂h書·張衡傳》
屬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氣);咸宥(全部寬恕);咸臻(全都到達);咸五登三(帝德廣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对姟旐灐らs宮》
形容詞
(1) 普遍
小賜不咸,獨恭不優(yōu)。不咸,民不歸也;不優(yōu),神弗福也?!秶Z》
(2) 協(xié)和,調和
舟中鳴鼓若競渡,挽人從山石中聞鼓聲而咸力?!短旃ら_物》
(3) 和睦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協(xié)和;和睦)
名詞
(1) 咸陽(今為地級市,位于陜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陽,城市宮殿林立。公元前206年為楚項羽焚毀,簡稱咸
(2) 古樂曲名。即咸池 。如:咸英(堯樂《咸池》與帝嚳樂《六英》的并稱)
形容詞
含鹽的 。如:咸魚;咸肉;咸水;咸菜;咸淚
咸【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胡監(jiān)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音諴?!墩f文》皆也?!队衿废ひ病!稌虻洹肥兿涛?。《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对]》咸,同也。《魯語》小賜不咸?!对]》咸,徧也?!肚f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对]》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兑住は特浴峰柙唬合蹋幸?。
又《易·雜卦》咸,速也。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又樂名?!吨芏Y·春官·大司樂》大咸?!对]》大咸,咸池,堯樂也。
又地名?!妒酚洝で乇炯o》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又星名?!肚皾h·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又姓?!缎赵贰肺紫讨?,今東海有之。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抖Y·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对]》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釋文》咸,一本作緘。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又姓?!肚皾h·酷吏傳》咸宣,楊人也?!对]》咸音減省之減。
又《集韻》公陷切,音?。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又音憾?!蹲髠鳌ふ讯荒辍否粍t不咸?!对]》不充滿人心?!夺屛摹废蹋疽嘧鞲校瑧醢捣?。○按感同憾。
又葉餘針切,音?!稄埡狻の栀x》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說文解字
咸【卷二】【口部】
皆也。悉也。從口從戌。戌,悉也。胡監(jiān)切
說文解字注
(咸)皆也。悉也。咸、皆也。見釋詁。從口。從戌。會意。胡監(jiān)切。古音在七部。戌、悉也。此從戌之故。戌爲悉者、同音假借之理。
咸字的近反義詞
反義詞
咸字組詞造句
咸的方言集匯
◎ 粵語:haam4
◎ 客家話:[梅縣腔] ham2 [客語拼音字匯] ham2 [客英字典] ham2 [東莞腔] ham2 [沙頭角腔] ham2 [寶安腔] ham2 [海陸豐腔] ham2 [臺灣四縣腔] ham2 [陸豐腔] ham3
◎ 潮州話:ham5 giam5 [澄海]hang5 gian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