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名)泰山的【hao86.com好工具】別稱。也叫岱宗、岱岳。
名詞
(1) (形聲。從山,代聲。本義:泰山的別稱。也叫“岱宗”、“岱岳”。)
(2) 同本義
岱,太山也。從山,代聲?!墩f文》。朱按,在今 山東泰安府泰安縣北。
河?xùn)| 岱?!稜栄拧贰0?,此言 岱與 華岳恒衡為五鎮(zhèn)之一也。
則有九鎮(zhèn)。又泰山為東岳?!吨芏Y·職方式》。按,此言 岱與 華霍恒嵩為五岳之長也。 唐虞則言四岳, 霍即 衡山。
東方為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于東方也。——《白虎通·巡狩》
太山王者告代之處,為五岳之宗,故曰岱宗。——《后漢書·安帝紀(jì)》注
古樹森齊,聒聒幽禽鳴遠(yuǎn)岱?!段饔斡洝?/p>
(3) 又如:岱斗(泰山、北斗);岱輿(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4) 古國名 。在今河北省蔚縣東北
岱【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huì)》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逮。《說文》泰山也?!栋谆⑼ā窎|嶽爲(wèi)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於東方也?!锻ㄖ韭浴飞礁咚氖N里,凡十八盤,由南天門歷東西二天門,至絕頂。上有秦時(shí)無字,其祠曰靑帝,去黃河二百餘里。《風(fēng)俗通》岱,胎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隂陽之交,觸石膚寸而合,不終朝而徧雨天下,故爲(wèi)五嶽之長?!墩滞ā窎|嶽,古但稱太山。太代音同,故借代加山。
說文解字
岱【卷九】【山部】
太山也。從山代聲。徒耐切
說文解字注
(岱)大山也。大作太者、俗改也。域中冣大之山、故曰大山。作太、作泰皆俗。釋山曰。泰山爲(wèi)東嶽。毛傳曰。東嶽、岱。堯典。至于岱宗。封禪書、郊祀志曰。岱宗、泰山也。禹貢、職方皆曰岱。在今山東泰安府泰安縣北。從山。代聲。徒耐切。一部。
岱為謎底的謎語
岱的方言集匯
◎ 粵語:doi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oi6 [梅縣腔] toi5 [寶安腔] toi3 [客語拼音字匯] toi4 [臺(tái)灣四縣腔] toi5 [客英字典] toi5
◎ 潮州話:da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