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名)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
(2)(名)【好工具hao86.com】姓。
名詞
(1) (形聲。從犬,亦聲。本義:我國古代北部的一個民族)
(2) 同本義 中國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長狄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又指秦漢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國中原人對北方各民族的泛稱
戎狄懷之。——《國語·晉語》
夷狄益甚。——《史記·貨殖列傳》
(3) 中國古代的低級職員 。如:狄人(古代掌樂的下級官吏)
內(nèi)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素沙。——《周禮·天官下·內(nèi)司服》
鐘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抖Y記·樂記》
狄【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敵?!稜栄拧め尩亍钒说??!抖Y·王制》北方曰狄?!睹魈梦弧肺宓??!吨芏Y·職方氏》六狄?!稌ぶ衮持a》南面而征,北狄怨?!洞呵铩でf三十二年》狄伐郉?!斗Y梁傳·莊十年》荊者,楚也。何爲謂之荊,狄之也。
又下士?!稌ゎ櫭返以O(shè)黼扆綴衣?!秱鳌返?,下士。《禮·祭統(tǒng)》狄者,樂吏之賤者也。
又鹿名?!稜栄拧め尗F》絕有力,狄?!妒琛方^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
又地名。《史記·陳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对]》徐廣曰:今之臨濟。
又人名。《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狄。
又姓。《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註》狄虒彌,魯人?!妒酚洝垳珎鳌凡┦康疑??!稄V韻》春秋時狄國之後。
又與翟通?!抖Y·玉藻》夫人揄狄?!妒琛忿?,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于衣。
又《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妒琛返遥鹨??!肚皾h·地理志》羽畎夏狄。
又泉名。在洛陽。《公羊傳·僖二十九年》盟於狄泉?!鸢炊髯鞯浴?/p>
又《集韻》《正韻》他歷切,音惕?!都崱繁咀麇选_h也?!对姟ご笱拧飞釥柦榈遥S子胥忌?!秱鳌返?,遠也。
又《詩·魯頌》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箋》狄,當(dāng)爲剔。剔,治也?!夺屛摹讽n詩云:鬄除也。
又《禮·樂記》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註》狄滌,往來疾貌。
又與易通?!锻醭洹ふ摵狻返已乐{(diào)味也。經(jīng)史俱作易牙。
說文解字
狄【卷十】【犬部】
赤狄,本犬種。狄之爲言淫辟也。從犬,亦省聲。徒歴切
說文解字注
(狄)北狄也。北各本作赤。誤。今正。赤狄乃錯居中國狄之一種耳。許書蟲部曰南蠻、曰東南閩越。大部曰東方夷。羊部曰西方羌。豸部曰北方貉。則此必言北狄。狄與貉皆在北。而貉在東北。狄在正北。釋地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八蠻在南方。六戎在西方。五狄在北方。李巡云。五狄者、一曰月支。二曰穢貊。三曰匈奴。四曰箄于。五曰白屋。王制、明堂位皆言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本犬穜。此與蠻閩本虵穜、貉本豸種、羌本羊穜一例。狄之爲言淫辟也。此與孔子曰貉之言貉貉惡也一例。惡與貉、辟與狄皆?韻爲訓(xùn)。風(fēng)俗通云。狄父子?叔同穴無別。狄者、辟也。其行邪辟。其類有五。按辟者、今之僻字。從犬。亦省聲。徒歷切。十六部。按亦當(dāng)作朿。李陽冰云。蔡中郞以豊同豐。李丞相持朿作亦。所謂持朿作亦者、指跡狄二字言。跡籒文作。狄之古文籒文亦必作?。是以詩瞻卬狄與刺韻。屈原九章悐與積擊策蹟適蹟益韻。古音在十六部也。若從亦聲。則古音在五部而非其韻。然自李斯變古籒爲篆文。其形已誤而其聲至今不誤。聖人諭書名之澤長矣。
狄的方言集匯
◎ 粵語:dik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it8 [梅縣腔] tit8 [陸豐腔] tit8 [東莞腔] tit8 [臺灣四縣腔] tit8 [寶安腔] tit8 [客語拼音字匯] tid6 [客英字典] ti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