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動詞
(1) (形聲。從手,敝聲。本義:拋棄,棄置不顧)
(2) 同本義
我弟兄兩個,便去鎮(zhèn)上撇呵賣藥,教使槍棒?!端疂G傳》
(3) 又如:撇骨池(寺院中專供拋撒骨灰的池塘);撇脫些(方言。行動干凈利索,不留痕跡);撇閃(丟開);撇賴(丟開);撇吊(丟開);撇卻(拋棄;丟開);撇閃(拋棄)
(4) 從液面上輕輕地舀,以去掉泡沫或浮渣 。如:撇油;撇沫兒
(5) 同“瞥”。眼光掠過;匆匆一看
怪檀郎轉眼偷相撇?!鳌?湯顯祖《紫釵記》
(6) 碰觸;擊
時有一書生,又能低頭以所葛巾角撇棋也。——《世說新語·巧藝》劉注引《博物志》
(7) 又如:撇波(擊波破浪)
(8) 拂拭,掠過
歷倒景而絕飛梁兮,浮蠛蠓而撇天。——《文選·揚雄·甘泉賦》
(9) 另見
動詞
(1) 平著扔出去 。如:撇手榴彈
(2) 裝;擺出 。如:撇虛(裝假);撇假(裝假);撇欠(撇嵌。弄虛作假,虛情假意);撇京腔;撇呵(表演;賣藝);撇清(裝清白);撇末(裝扮角色,演戲)
(3) 用嘴表示鄙夷、不以為然或激動的一種表情 。如:撇酥兒(方言。咧嘴笑)
名詞
漢字的筆畫,向左斜下(形狀是“丿”) 。如:八字還沒有一撇呢
量詞
(1) 用于像撇兒的東西。如:他有兩撇兒漆黑的眉毛
(2) 另見
撇【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集韻》《韻會》《正韻》匹蔑切。同撆。見上(撆字)註?!肚皾h·揚雄甘泉賦》浮蔑蠓而撇天?!对]》撇,猶拂也?!锻醢ざ春嵸x》聯綿彯撇,生微風兮。
又書法有撇?!稌しx鉤》長撇須迅其鋒。
又《正韻》必弊切,音閉。義同。
又《集韻》《韻會》匹裔切,潎去聲。摽也。
又《集韻》必結切,閉入聲。揎衣也。
說文解字
撆【卷十二】【手部】
別也。一曰擊也。從手敝聲。芳滅切
說文解字注
(撆)飾也。各本作別也。不可通。今正。文選洞簫賦注引撆、飾也。飾者、?也。見巾部。飾者、今之拭字。葢一本作?。其義一也。而字形一譌爲刷。再譌遂爲別矣。此攷覈者所宐知也。拭與拂義略同。蔡邕篆勢曰。揚波振撆。文選。撇波而濟。撇同撆。又史記荊軻傳跪而蔽席、孟荀傳襒席皆謂拭席。皆撆之異體也。從手。敝聲。芳滅切。十五部。一曰擊也。此別一義。韻會作擊也。一曰拂也。拂卽飾。易其先後耳。
撇的方言集匯
◎ 粵語:pit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 piet7 bak7 [梅縣腔] piet7 [海陸豐腔] piet7 bak7 [客英字典] piet7 [寶安腔] pet7 [東莞腔] pet7 [客語拼音字匯] piad5
◎ 潮州話:puah4 piag4[潮州]piêg4 (phuah phi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