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動)耷拉下來:~柳。
(2)(動)留傳:人民英雄永~不朽。
(3)(副)將、hAo86.com將要:~老。
(4)(名)敬辭;用于稱長輩;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念。
名詞
(1) (形聲。從土,(
)聲。本義:邊疆)(2) 通“陲”。邊疆;邊境
垂,遠邊也。——《說文》。按,下垂的垂,說文作垂。
垂,疆也?!稄V韻》
寡人無良邊垂之臣?!豆騻鳌ば辍?/p>
今大國之地,半天下有二垂?!稇?zhàn)國策·秦策四》
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苤病栋遵R篇》
邊境之臣處,則疆垂不喪?!盾髯印こ嫉馈?/p>
(3) 堂檐下靠階的地方
(4) 又如:垂堂(堂邊近階處屋檐下)
動詞
(1) 垂掛
垂帶悸兮。——《詩·衛(wèi)風·芄蘭》
垂發(fā)?!逗鬂h書·鄧禹傳》
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無可著處,澄源必先登垂接?!缎煜伎陀斡洝び吸S山記》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樣子);垂絲(垂下發(fā)絲);垂梢(馬尾長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禮前,頭發(fā)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兒童)
(3) 敬語,多用于尊稱長輩、上級對自己的行動 。如:垂音(垂示于文辭);垂則,垂法(垂示法則);垂訓(垂示教訓)
(4) 賜予 。如:垂盼(優(yōu)待);垂佑(賜予保佑)
(5) 留傳
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n愈《答李詡書》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載史冊;流芳后世);垂教(留傳教訓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見愛);垂顧(看重;寵愛)
(8) 低下,放低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輝下照)
形容詞
(1) 垂直的,與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如:垂面
(2) 細長下掛的——多用于樹 。如:垂柳;垂絲(下垂的絲狀枝條);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詞
接近,快要 。如:垂及(將至);垂斃(垂死):垂沒(將死);垂年(晚年,將死之年)
垂【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兑住ご髠鳌伏S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又布也?!夺釢h·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稌ゎ櫭芬蝗嗣釄?zhí)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zhí)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又邊垂?!蹲髠鳌こ墒辍夫瘎⑽疫叴?。《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缎四辍分偎熳溆诖埂!对]》齊地。
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xiāng)名。在縣。
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說文解字
垂【卷十三】【土部】
遠邊也。從土聲。是爲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垂)遠邊也。?部曰。邊者、行?崖也。?者、遠邊也。崖者、高邊也。邊本謂行於?崖。因之?崖有遠邊高邊之偁。厓有山邊之偁矣。逍遙游。翼若?天之雲(yún)。崔云。?猶邊也。其大如天一面雲(yún)也。漢書。千金之子、坐不?堂。謂坐不於堂之邊也。?本謂遠邊。引申之、凡邊皆曰?。俗書邊?字作?。乃由用?爲。不得不用?爲?矣。部曰。?、危也。則無邊義。從土。聲。是爲切。古音在十七部。
垂字組詞造句
垂的方言集匯
◎ 粵語:seoi4
◎ 客家話:[客英字典] sui2 [海陸豐腔] sui2 [梅縣腔] shui2 shui5 chui2 [寶安腔] sui2 [沙頭角腔] sui2 [客語拼音字匯] se2 sui2 [臺灣四縣腔] sui2 [東莞腔] sui2 [陸豐腔] su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