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名)用漆樹皮里的粘汁或其他樹脂制成的涂料。
(2)(動(dòng))把漆涂(hao86.com好工具)在器物上:把大門~成紅色。
(3)(Qī)姓。
名詞
(1) (形聲。從水,桼聲。本義:漆水)
(2) 同本義。古水名
(3) 渭水支流,今名漆水河。發(fā)源于陜西麟游縣西,東南流至武功縣西,注入渭水
(4) 在陜西省邠縣西,流注涇水
(5) 石川河上源之一。發(fā)源于陜西銅川市北,南流至耀縣與沮水合為石川河,又南流至高陵縣東注入渭水
(6) 油漆樹 。一種漆樹科落葉喬木,從其樹皮可割取天然漆
(7) 油漆 用漆樹汁制成的涂料
魚鹽漆絲?!妒酚洝へ浿沉袀鳌?/p>
(8) 漆器
器用瓷漆。——宋· 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動(dòng)詞
涂漆 。如:漆棺材;漆飾(涂漆作為裝飾);漆身(以漆涂身;以漆涂尸);漆井(有涂漆欄桿的井);漆宅(漆宮。涂漆棺材的異稱);漆作(漆器。涂漆的器物);漆碗(涂上漆的木碗)
數(shù)詞
通“七”。數(shù)詞
夕見漆十士。——《墨子·貴義》
漆【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1畫
〔古文〕《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戚悉切,
音七。水名。《說文》水出右扶風(fēng)杜陵岐山。《書·禹貢》導(dǎo)渭自鳥鼠同穴,東會(huì)于澧,又東會(huì)于涇,又東過漆沮。《山海經(jīng)》羭次之山,漆水出焉。
又縣名?!肚皾h·地理志》屬右扶風(fēng)。
又古邑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又海名?!稄堈f·梁四公記》黑谷之北有漆海。
又木名?!对姟む{風(fēng)》椅桐梓漆。
又木汁可髤物。《書·禹貢》厥貢漆絲。
又物之黑者曰漆?!吨芏Y·春官》巾車漆車藩蔽?!对]》漆車,黑車也。
又《集韻》七結(jié)切《韻會(huì)》《正韻》千結(jié)切,音切。祭禮之容?!抖Y·祭義》濟(jì)濟(jì)漆漆。《註》漆漆者,專致之容。
又《集韻》七四切,音次。與髤?同。以漆塗器也。本作桼,亦作柒。
說文解字
漆【卷十一】【水部】
水。出右扶風(fēng)杜陵岐山,東入渭。一曰入洛。從水桼聲。親吉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漆)漆水。出右扶風(fēng)杜陵岐山東入渭。二志皆杜陵屬京兆尹、杜陽屬右扶風(fēng)。此杜陵當(dāng)作杜陽。杜陽、今陝西鳳翔府麟遊縣是其地。周公劉居豳、今陝西邠州是其地。漢之漆、栒邑二縣也。太王遷、今鳳翔府岐山扶風(fēng)二縣是其地。漢之杜陽南、美陽北也。大雅曰。民之初生。自土漆沮。傳曰。漆、漆水、沮、沮水也。又曰。周原、漆沮之閒也。周頌潛傳又曰。漆沮、岐州之二水也。據(jù)毛說則漆沮二水、實(shí)在岐周之地。小雅吉日傳但云漆沮之水。麀鹿所生。其解必同大雅、周頌。許云漆水出杜陽。正岐周地也。此漆沮在涇西。禹貢道渭又東過漆沮、則在涇東。與岐周無涉。玉裁謂水經(jīng)曰。漆水出扶風(fēng)杜陽縣俞山、東北入於渭。正與說文合。惟岐作俞耳。酈氏引開山圖曰。岐山在杜陽北、長(zhǎng)安西。有渠謂之漆渠。酈又云。漆水出杜陽縣之漆溪。謂之漆渠。漆渠合岐水。與橫水合。東注雍水。又合杜水。南注於渭。郭樸山海經(jīng)注云。今漆水出岐山。皆與水經(jīng)合。而前志右扶風(fēng)漆縣下云。漆水在縣西。以地望準(zhǔn)之、葢此漆水出豳地。漢漆縣以水爲(wèi)名。西南流至周
地南、漢杜陽美陽境而入渭。實(shí)出今之邠州。西南流。至麟遊、扶風(fēng)閒入渭也。大雅云。率西水滸。箋云。循漆沮水側(cè)。傳又云。周原、漆沮之閒也。是此水源委自豳至
、漢人皆審知形勢(shì)。今則茫昧難詳矣。闞駰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縣西北。至岐山東北入渭。正與毛詩傳、箋合。許及水經(jīng)云出杜陽岐山者、容舉其近源言之。邑部云。
在右扶風(fēng)美陽中水鄉(xiāng)。此以岐山系杜陽者、岐山在杜陽之南、美陽之北。周原在岐山之陽。故詩諩曰周願(yuàn)者、岐山陽。地屬杜陽???guó)志注所引如是。從水。桼聲。四字依水經(jīng)注所引在此。小徐本從某某聲、往往閒在兩義之
漆為謎底的謎語
漆字組詞造句
漆的方言集匯
◎ 粵語:cat1
◎ 客家話:[梅縣腔] cit7 [陸豐腔] zhat7 cit7 [東莞腔] cit7 [沙頭角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海陸豐腔] cit7 [客語拼音字匯] qid5 [臺(tái)灣四縣腔] cit7 [寶安腔] cit7
◎ 潮州話:徐安4(察)
漆的字形對(du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