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權德輿    quán dé yú 唐代詩人

    權德輿(759年-818年), 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后徙居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唐朝文學家、宰相,起居舍人權皋之子。權德輿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在貞元、元和年間名重一時。

    本    名
    權德輿
    別    稱
    權文公、權三兄、權少監(jiān)
    字    號
    字載之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天水略陽
    出生時間
    759年
    去世時間
    818年
    主要作品
    《玉臺體》 《雜曲歌辭·樂府》 《秋閨月》 《古樂府》 《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十首》
    主要成就
    掌制誥九年,位列宰輔

    介紹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權德輿仕宦顯達,并以文章著稱,為中唐臺閣體的重要作家。《舊唐書權德輿傳》說他“于述作特盛。六經(jīng)百氏,游泳漸漬,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將相洎當時名人薨歿,以銘紀為請者什八九,時人以為宗匠焉?!睖?、馬燧等名將功臣的碑銘、行狀都出自他的手筆。所作《兩漢辨亡論》,譴責張禹、胡廣貪圖祿位而敗壞兩漢政治,史家以為“大指有補于世”(《新唐書·權德輿傳》)。由于他沒有經(jīng)歷過重大的政治升沉和生活變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風度、恢宏的氣派,但缺少深切的內(nèi)涵、創(chuàng)新的格局。與他同時代的皇甫《諭業(yè)》說:“權文公之文,如朱門大第,而氣勢宏敞,廊廡廩廄,戶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規(guī)勝概,令人竦觀?!蹦纤?a target="_blank" href="/shiren_view_9b939b43ac9b939b/">嚴羽滄浪詩話對其詩作評價頗高,稱為大歷以后值得“深取”之作者并說:“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p>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童蒙集》10卷,又文集50卷、《制集》50卷。《童蒙集》、《制集》已佚。文集有清代嘉慶時朱刊《權載之文集》50卷,《四部叢刊》本即據(jù)此影印。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759-818) 唐朝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于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幼穎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年十五,為文數(shù)百篇,見稱于諸儒間。建中元年受辟為淮南黜陟使韓洄從事,官試秘書省校書郎。同年改任試右金吾衛(wèi)兵曹參軍。先為杜佑淮南水陸運環(huán)衛(wèi)掾曹,繼為汴東水陸運鹽鐵祖庸使包佶從事。貞元二年,以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充江西觀察使李兼判官。八年,入朝為太常博士,遷左補闕。十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后歷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中書舍人,均掌誥命。十八年拜禮部侍郎,三掌貢舉,號為得人。永貞元年七月,改戶部侍郎。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元和五年,自太常卿拜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政以寬厚為本。八年罷為禮部尚書。歷東都留守、刑部尚書等職。十三年卒于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任所,年五十八。《舊唐書》本傳謂享年六十,誤。贈左仆射,謚文。權德輿于貞元、元和間執(zhí)掌文柄,名重一時。劉禹錫、柳宗元等皆投文門下,求其品題。性直諒寬恕,蘊藉風流,好學不倦。為文“尚氣尚理”(《醉說》),主張“體物導志”(《唐故漳州刺史張君集序》),“有補于時”(《崔寅亮集序》)。不滿于“詞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風。其文弘博雅正,溫潤周詳,公卿侯王、碩儒名士之碑銘、集紀,多出其手,時人奉為宗匠。其詩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贍縟渾厚,頗多佳什。張薦稱其詩“詞致清深,華彩巨麗,言必合雅,情皆中節(jié)”(《答權載之書》)。嚴羽《滄浪詩話》謂其詩“有絕似盛唐者”?!缎绿茣に囄闹尽分浧湮募濉鹁怼⒅萍濉鹁?、 《童蒙集》一○卷、《元和格敕》三○卷(與劉伯芻等合編)。今傳《權載之集》五○卷,楊嗣復為之序。其馀并佚?!度圃姟肪幤湓姙橐弧鹁?,見卷三二○至三二九,《全唐詩補編·補逸》卷六補詩一首,《續(xù)補遺》卷五補七首,《續(xù)拾》卷二三補二首。《全唐文》編其文為二七卷,見卷四八三至五○九,《唐文拾遺》卷二四補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碑文所記享年六十,誤)、《舊唐書》卷一四八、《新唐書》卷一六五本傳、《唐詩紀事》卷三一、《唐才子傳校箋》卷五等。

    生平

      權德輿(759-818年9月30日),字載之,天水略陽縣第七溝(今秦安縣王尹鄉(xiāng)包全村)人。其家世源遠,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權翼以來,數(shù)代為宦。父親權皋,曾為安?山的幕僚,“安史之亂”爆發(fā)前,他當機立斷,以逃離叛逆的義勇行為而受到時人的稱贊。權德輿就出生在這樣祖德清明家風雅正的仕宦家庭。

      權德輿自幼聰明好學,“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15歲有文章數(shù)百篇,開始有了名氣。之后,任江西觀察使兼判官,遷監(jiān)察御史。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征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愛”,轉(zhuǎn)左補闕。當時關東、淮南、浙西20余州縣發(fā)生大水,毀壞了良田和房屋,沖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議德宗皇帝派遣能干的使臣趕赴災區(qū),救濟災民,并提出“賦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為固”的主張,以減輕災區(qū)人民的賦稅。同年七月,司農(nóng)少卿裴延齡因巧幸恃寵,判度支,兼管國家財政收支。針對此情況,權德輿不顧個人的安危,先后兩次上疏唐德宗,義正詞嚴,直言不諱地反對裴延齡任職,陳述度支要職,個人必須慎重。貞元十年(794),權德輿轉(zhuǎn)起居舍人,知制誥。貞元十八年(802)以中書舍人典貢士,后拜禮部侍郎,轉(zhuǎn)兵、戶、吏三曹侍郞、太子賓客,遷太常卿。此期間,他大力選拔人才,主張“育才造士為國之本”,他“舉賢類能”,不管門第等級,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對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舉,凡“舉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在他的主持下,發(fā)現(xiàn)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進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躡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后,其余布處臺閣外府,凡百余人”。

      權德輿在治理國家方面,主張德治和法治并用,對不法行為的貪官污吏堅決嚴懲。他始終認為“民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賦稅減,賦稅減在經(jīng)費省”,對人民的疾苦,備加關注。貞元十九年(803),自春至夏及秋,關中大旱,田園荒蕪,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于宗廟,禱于天地,忙于求雨而滴雨末降。權德輿見此情景,十分焦灼,大聲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議, 下詔各縣裁留經(jīng)費,把節(jié)約下來的錢物救濟災民,免除當年租賦及往年負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園,并遺責了當時“四方守宦,銳于上獻”,剝削百姓的卑劣行為。

      元和五年(810),權德輿以“陳說謀略多中”,拜禮部尚書,同中書讓門平章事,參與朝政。憲宗元和八年(813),權德輿免去宰相職務,以逼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轉(zhuǎn)刑部尚書,出鎮(zhèn)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后因病求還,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卒于途中。贈左仆射,謚日文,著有《權載之文集》50卷。

    軼事典故

      權德輿秉性耿直,為人寬和,言語質(zhì)樸自然,風度甚佳,為時人所稱道。他辦事光明正大。有一次,運糧使董溪、于皋謨盜用軍費,案發(fā)后,被流放嶺南。憲宗感到量刑太輕,很后悔,又暗暗派宦官趕去將兩人殺死于流放途中。權德輿就立即上疏說,依據(jù)這兩人的罪名,本當公開處死的,但既然已經(jīng)宣判了流放,就應當遵照執(zhí)行,如今卻又暗暗地將他們處死,這是名不正,言不順,有損朝廷信譽,勸憲宗今后再也不能如此干了。這足見他為人之耿直。

      權德輿好著述,善寫銘文表章,文辭雅正而又弘博,當時,王侯將相的銘志十有八九都請他撰寫。他尤其喜歡讀書,常常手不釋卷,作有文集50卷,稱《權文公集》,流傳后世。

      憲宗曾詢問權德輿:“宰相為政,寬猛何先?”權德輿對答說:“秦朝以嚴酷而亡國,漢朝以寬大而興盛,為政該以何者為先,由此就可知了?!?/p>

      權德輿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絳又先后被拜為宰相。李吉甫好逢迎憲宗心意,而李絳為人梗直,兩人常為政事在憲宗面前爭論。每當此時,權德輿總不表態(tài),并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責,也引起了憲宗的不滿。元和八年 (公元813年)正月,他被罷去相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后又拜為太常卿,改刑部尚書。公元816年,他又以檢校吏部尚書外出擔任山南西道(今陜西漢中)節(jié)度使。二年后,以病乞還,卒于途中,享年60歲。贈尚書左仆射,謚曰文。

      權德輿寓居陽羨期間,曾游覽玉女潭,稱玉女潭為“陽羨勝境,以此為首”。另有詩作《周平西墓》:“英威今寂寞,陳跡對崇丘。壯志清風在,荒墳白日愁。窮泉那復曉,喬木不知秋。歲歲寒塘側(cè),無人水自流”傳世。

    權德輿的詩(共501首詩)
    • 《玉臺體》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 《雜曲歌辭·樂府》
      光風澹蕩百花吐,樓上朝朝學歌舞。身年二八婿侍中,幼妹承恩兄尚主。綠窗珠箔繡鴛鴦,侍婢先焚百和香。鶯啼日出不知曙,寂寂羅幃春夢長。
    • 《秋閨月》
      三五二八月如練,海上天涯應共見。不知何處玉樓前,乍入深閨玳瑁筵。露濃香徑和愁坐,風動羅幃照獨眠。初卷珠簾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稍映妝臺臨綺窗,遙知不語淚雙雙。此時愁望知何極,萬里秋天同一色。靄靄遙分陌上光,迢迢對此閨中
    • 《古樂府》
      風光澹蕩百花吐,樓上朝朝學歌舞。身年二八婿侍中,幼妹承恩兄尚主。綠窗珠箔繡鴛鴦,侍婢先焚百和香。鶯啼日出不知曙,寂寂羅幃春夢長。
    • 《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十首》
      隨風柳絮輕,映日杏花明。無奈花深處,流鶯三數(shù)聲。蘭橈畫舸轉(zhuǎn)花塘,水映風搖路漸香。任興不知行近遠,更憐微月照鳴榔。檐前曉色驚雙燕,戶外春風舞百花。粉署可憐閑對此,唯令碧玉泛流霞。枕上覺,窗外曉。怯朝光,驚曙鳥。花墜露,滿芳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權德輿簡介,權德輿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權德輿古詩大全,權德輿的詩,權德輿作品目錄

    http://yanglaopt.net/shiren_view_9b9df543ac9b9df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