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劉黻    liú fú 宋代詩人

    (1217—1276)溫州樂清人,字聲伯,號蒙川、質(zhì)翁。少讀于雁蕩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試入太學(xué)。以上書忤執(zhí)政,安置南安軍。及還,復(fù)極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由學(xué)官試館職。歷監(jiān)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中書舍人。元兵陷臨安,陳宜中謀擁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羅浮病卒。有《蒙川遺稿》。

    本    名
    劉黻
    字    號
    字聲伯,號蒙川
    所處時代
    宋代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溫州樂清
    出生時間
    1217年
    去世時間
    1276年
    主要作品
    《題江湖偉觀》 《白石洞》 《拜無垢先生祠》 《飽啄》 《避寇》

    簡介

    劉黻(1217~1276)字聲伯,號蒙川,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生于宋寧宗嘉定十年,卒于端宗景炎元年,年六十歲。(宋史本傳不載卒時年歲。此據(jù)傳中‘年三十四,以淳熙十年試入太學(xué)’推得其生年,再合卒年得其年歲)早有令譽(yù),讀書雁蕩山中。淳祐十年(1250)試入太學(xué)。次年,侍御史陳垓誣劾程公許,右正言蔡榮誣劾黃之純,黻率同舍生伏闕上書,論垓、榮專為朝廷去正人以成奸黨之惡。痛言“其勢必終于空國無君子,舉朝無公論”。又上書諫幸西太乙宮,提到“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dāng)?shù),敗降者相繼,福何在耶?” 寶祐四年(1256),丁大全諂事太監(jiān),得寵于理宗,發(fā)兵包圍相府,迫使丞相董槐辭職,黻激于義憤,和陳宜中、林測祖、陳宗、曾唯、黃鏞等6人上書參劾丁大全奸邪誤國,反被削去學(xué)籍,分別拘管他州,時稱“六君子”。黻送南安軍(今江西大余縣)安置,其母解氏勉其速行。黻至南安,盡取濂、洛諸子精切語輯成《濂洛論語》10卷。及丁大全敗,得還太學(xué)。 景定三年(1262)中進(jìn)士,對策觸時忌,授昭慶軍書記。咸淳二年(1266)三月,以太學(xué)博士召試館職,四月除正字。三年正月,除校書郎,拜監(jiān)察御史。首疏論內(nèi)降恩澤之濫,建議窒內(nèi)批,詔命必經(jīng)三省。又上疏明正學(xué),息異端。丁父憂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使,知慶元(今寧波)府事。曾建濟(jì)民莊,以濟(jì)士民之急,資貢士春官之費(fèi),備郡庠耆老緩急之需。并曾請建慈湖書院。八年召還,拜刑部侍郎。九年,改朝奉郎,試?yán)舨可袝婀げ可袝崛?,兼修玉牒,兼侍讀。十年,丁母憂。 德祐元年(1275),江上潰師,丞相陳宜中起復(fù)黻為端明殿學(xué)士、參政知事,不赴。及賈似道等死,陳宜中謀擁二王由溫州入海,以兵迎黻共政,于是黻托宗祀于其弟成伯,率眷屬隨王邸入廣東羅浮,罹時疫卒于海上,謚忠肅。其妻林氏隨之舉家蹈海而死。遺著有《蒙川集》10卷,此外有《諫坡奏牘》、《經(jīng)帷納獻(xiàn)》和《濂洛論語》等?!端问贰㈨陚鳌焚濏辍胺謩e邪正,侃侃敢言,亦難能者”。

    生平

    劉黻從他童年開始,就在家鄉(xiāng)雁蕩山僧舍讀書求學(xué),前后達(dá)二十多年之久。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考入太學(xué)。這時正當(dāng)蒙古災(zāi)金面下,南宋朝這黑暗腐敗,妖邪當(dāng)?shù)?,忠良被貶。宋理宗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六月,臺官丁大全誣逐右丞相董槐,劉黻,陳宜中等六人率領(lǐng)太學(xué)同舍坐優(yōu)闕上書抨擊丁大全,得罪了執(zhí)政者,被遣送南安軍安置。臨走前,劉黻回家向母親告別,他母親不僅沒有責(zé)怪他,相反地對他的忠勇行為頻加勉勵。她說:“做人臣的就是要忠直不怕死。為國盡忠直諫而獲罪,這是沒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快去吧!”母親的話溫暖了他的心,給了他莫大的鼓勵和安慰! 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十月,丁大全因罪罷免后,劉黻回到了太學(xué)。不久,待御史陳垓誣劾程許,右正言蔡榮誣劾黃之純。劉黻面對忠良去位,憂憤不平,再次率領(lǐng)太學(xué)同上書理宗皇帝,揭露陳,蔡罪惡,并指出當(dāng)今是“軟媚者全身,鯁直者去國”,為忠良伸張正義。以后,他還在《諫游幸疏》中,思古撫今,以歷史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勸理宗皇帝憂勤治國,不要逸樂喪志。他在《論內(nèi)降恩澤》中,勸阻皇帝妄加賞賜。甚至還提出了:“天下的事應(yīng)當(dāng)與天下的人共有,共同治理;不要以為是皇帝個人私有就可以為所欲為的?。 彼倪@些忠鯁之言,不僅沒有被采納,相反因?yàn)樗苯佑|犯了當(dāng)時宰相賈似道,遭到了壓抑和排擠。 后來,劉黻由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升監(jiān)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書。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劉黻因母親病故返回鄉(xiāng)里持孝。這時國事愈非,繼裹,樊失守,元伯顏率軍攻下鄂州,沿江東下,賈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無心抵抗,敗退揚(yáng)州,江上全面潰師,南宋水陸軍主力喪失殆盡。賈似道去位并死在貶斥途中,溫州人陳宜中為宰相。這時已勢如累卵,陳宜中無法挽回?cái)【?。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國都臨安陷落。陳宜中,張世杰,陸秀夫等到擁立益王瘴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禹為副元帥。同年五月移帥府至福州。立趙瘴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這危難之秋,劉黻毅然離家奔赴國難,來到福州共謀救國。陳宜中任左丞相,劉黻,陳文龍為參加政事,張世杰為樞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師??墒切蝿菁眲夯?,同年十一月溫州失守,元軍直逼福建,益王在陳宜中等扶護(hù)下渡海逃至廣東潮州,劉黻隨軍到了羅浮(今廣東省增城縣境內(nèi)),不幸患病去世,終年六十歲。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見國事已非,為保全名節(jié),攜帶家人投海為國殉難,可謂全家忠烈! 劉黻著有《諫坡奏牘》,《薇坦制稿》,《經(jīng)惟納獻(xiàn)》諸書,他航海時隨身攜帶,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劉黻亡故后,他的弟弟應(yīng)奎裒集詩文殘稿編為《蒙川遺稿》十卷,現(xiàn)只存?zhèn)魉木恚皇敲纱ㄖ髦泻苌俚囊徊糠至?,劉黻的詩文淳泊奮勵,寄意深遠(yuǎn),深深表達(dá)了一個愛國者的思想情感。 劉黻生長在南宋末危難之秋,早在太學(xué)讀書時就伏闕上書抨擊權(quán)奸,屢遭貶斥壓抑;尤其是在國都陷落敗亡之時,毅然奔赴國難;獻(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將個人的命運(yùn)與國家的存亡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者的忠勇。他是溫州歷史上令人敬仰和懷念的人物,現(xiàn)如今,樂清縣西聯(lián)鄉(xiāng)左原嶺頭還有劉黻的衣冠冢。

    史載

    劉黻,字聲伯,樂清人。早有令聞,讀書雁蕩山中僧寺。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試入太學(xué),儕輩已翕然稱之。時丁大全方為臺屬,劾奏丞相董槐,迫逐去國,將奪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闕上書,大概言朝廷進(jìn)退大臣,須當(dāng)以禮。書上,忤執(zhí)政,送南安軍安置,歸別其母解氏。解氏曰:“為臣死忠,以直被貶,分也。速行!”黻至南安,盡取濂、洛諸子之書,摘其精切之語,輯成書十卷,名曰《濂洛論語》。及大全貶,黻還太學(xué)。未幾,侍御史陳垓誣劾程公許,右正言蔡滎誣劾黃之純,二公罷出,六館相顧失色,黻又率諸生上書言: 黻等蒙被教養(yǎng),視國家休戚利害若己痛養(yǎng)。朝廷進(jìn)一君子,臺諫發(fā)一公論,則彈冠相慶,喜溢肺膺。至若君子郁而不獲用,公論沮而不克伸,則憂憤忡結(jié),寢食俱廢。臣聞扶植宗社在君子,扶植君子在公論。陛下在位幾三十年,端平間公正萃朝,忠讜接武,天下翕然曰:“此小元祐也?!贝镜v初,大奸屏跡,善類在位,天下又翕然曰:“此又一端平也。”奈何年來培養(yǎng)保護(hù)之初心,不能不為之轉(zhuǎn)移。 祖宗建置臺諫,本以伸君子而折小人,昌公論而杜私說。乃今老饕自肆,奸種相仍,以諂諛承風(fēng)旨,以傾險設(shè)機(jī)阱,以淟涊盜官爵。陛下非不識拔群賢,彼則忍于空君子之黨;陛下非不容受直言,彼則勇于倒公議之戈。不知陛下何負(fù)此輩,而彼乃負(fù)陛下至此耶? 當(dāng)陛下詔起匯髦之秋,而公許起自家食,正君子覘之,以為進(jìn)退之機(jī)。乃今坐席未溫,彈章已上,一公許去,若未害也,臣恐草野諸賢,見幾深遁,而君子之脈自此絕矣。比年朋邪記焰,緘默成風(fēng),奏事者不過襲陳言、應(yīng)故事而已。幸而之純兩疏,差強(qiáng)人意。乃今軟媚者全身,鯁直者去國,一之純?nèi)ィ粑春σ?,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輒沮,而公論之脈自此絕矣。 況今天下可言之事不為少,可攻之惡不為不多。術(shù)窮桑、孔,浸有逼上之嫌;勢挾金、張,濫處牧民之職。以乳臭騃子而躐登從橐,以光范私人而累典輔藩。錢神通靈于旁蹊,公器反類于互市。天下皆知之,豈陛下獨(dú)不知之。正惟為陛下紀(jì)綱者知為身謀,不為陛下謀。陛下明燭事幾,詎可墮此輩蒙蔽術(shù)中,何忍以祖宗三百年風(fēng)憲之司,而壞于一二小人之手耶?臣汝騰,陛下之劉向也,則以忠鯁斥;臣子才、臣棟、臣伯玉,陛下之汲黯也,則以切直罷。遂使淳祐諸君子日消月磨,至今幾為之一空。彼誠何心哉? 高宗紹興二十年之詔,有謂“臺諫風(fēng)憲之地,年來用人非據(jù),與大臣為友黨,濟(jì)其喜怒,甚非耳目之寄?!背几`觀近事,不獨(dú)臺諫為大臣友黨,內(nèi)簡相傳,風(fēng)旨相諭,且甘為鷹犬而聽其指嗾焉。宰相所不樂者,外若示以優(yōu)容,而陰實(shí)頤指臺諫以去之;臺諫所彈擊者,外若不相為謀,而陰實(shí)奉承宰相以行之。方公許之召也,天下皆知獨(dú)斷于宸衷,及公許之來也,天下亦知嘗得罪于時宰,豈料陛下之恩終不足恃,宰相之嗔竟不可逃耶? 陛下萬機(jī)之暇,試以公許、之純與垓、滎等熟思而靜評之,其言論孰正孰邪,孰忠孰佞,雖中智以下之主,猶知判別是非,況以陛下明圣而顧不察此?近見公許奏疏,嘗告陛下揭至公以示天下;垓則以秘密之說惑上聽,公許嘗告陛下以寵賂日章,官邪無警,欲塞幸門,絕曲徑;垓則縱俠客以兜攬關(guān)節(jié),持闊扁以脅取舉狀,開賂門以簸弄按章。至若之純之告陛下,力伸邪正之辯,明斥媚相之非,謇謇諤諤,流出肺肝;滎身居言責(zé),聞其風(fēng)聲,自當(dāng)愧死,尚敢妄肆萋菲,略無人心乎? 且陛下擢用臺諫,若臣磊卿、臣咨夔、臣應(yīng)起、臣漢弼、臣凱、臣燧,光明俊偉,卓為天下稱首,然甫入而遽遷,或一鳴而輒斥,獨(dú)垓、滎輩貪饕頑忍,久污要津,根據(jù)而不拔,劉向所謂“用賢轉(zhuǎn)石,去佞拔山”者,乃今見之,可不畏哉?矧今國嗣未正,事會方殷,民生膏血,朘削殆盡,所賴以祈天命,系人心,惟君子與公論一脈耳。小人以不恤之心,為無忌憚之事,其意不過欲爵位日穹,權(quán)勢日盛,以富貴遣子孫耳,豈暇為國家計(jì)哉。 自昔天下之患,莫大于舉朝無公論,空國無君子。我朝本無大失德于天下,而乃有宣、靖之禍,夫豈無其故哉?始則邪正交攻,更出迭入,中則朋邪翼偽,陰陷潛詆,終則倒置是非,變亂黑白,不至于黨禍不止。向使劉安世、陳瓘諸賢尚無恙,楊畏、張商英、周秩輩不久據(jù)臺綱,其禍豈至此烈。古語云:“前車覆,后車戒?!苯癯⑸祁悷o幾,心懷奸險者,則以文藻飾佞舌;志在依違者,則以首鼠持圓機(jī)。宗社大計(jì),孰肯明目張膽為陛下伸一喙者,則其勢必終于空國無君子,舉朝無公論。無君子,無公論,脫有緩急,彼一二憸人者,陛下獨(dú)可倚仗之乎? 若垓之罪,又浮于滎,雖兩觀之誅,四裔之投,猶為輕典,陛下留之一日,則長一日之禍,異時雖借尚方劍以礪其首,尚何救于國事之萬一哉? 又曰:“自昔大奸巨孽,投閑散地,惟覘朝廷意向,以圖進(jìn)用之機(jī)。元祐間,章惇、呂惠卿皆在貶所。自呂大防用楊畏為御史,初意不過信用私人,牢護(hù)局面,不知小人得志,搖唇鼓吻,一時正人旋被斥逐,繼而章惇復(fù)柄用,雖大防亦不能安其身于朝廷之上。今右轄久虛,奸臣垂涎有日矣。聞之道路,饋遺不止于鞭靴,脈絡(luò)潛通于禁近,正陛下明察事機(jī)之時。若公論不明,正人引去,則遲回展轉(zhuǎn),鈞衡重寄,必歸于章惇等乃止。今日之天下,乃祖宗艱難積累之天下,豈堪此輩再壞耶?” 又諫游幸疏曰: 天下有道,人主以憂勤而忘逸樂;天下無道,人主以逸樂而忘憂勤。自昔國家乂安,四夷賓服,享國日久,侈心漸生,若漢武帝之單于震懾,而有千門萬戶之觀,唐明皇之北邊無事,而有驪山溫泉之幸。至于隋之煬帝,陳之后主,危亡日迫,游觀無度,不足效也。堯、舜、禹、湯、文、武之競業(yè)祗懼,終始憂勤,《無逸》言:“游畋則不敢,日昃則不暇食。曷嘗借祈禳之說,以事游觀之逸。比年以來,以幸為利,以玩為常,未免有輕視世故、眇忽天下之心。單于未嘗震懾,而有武帝多欲之費(fèi)耗;北邊未嘗無事,而有明皇宴安之鴆毒。 陛下春秋尚少,貽謀垂憲之機(jī),悉在陛下,作而不法,后嗣何觀?自十?dāng)?shù)年間,創(chuàng)龍翔,創(chuàng)集慶,創(chuàng)西太一,而又示之以游幸,導(dǎo)之以禱祠,蠱之以虛誕不經(jīng)之說??鬃釉唬骸吧俪扇籼煨裕?xí)慣如自然?!狈e久慣熟,牢不可破,誰得而正之?且西太一之役,佞者進(jìn)曰:“太一所臨分野則為福,近歲自吳移蜀?!毙湃缙盱f,西北坤維按堵可也。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dāng)?shù),敗降者相繼,福何在邪?武帝祠太一于長安,至晚年以虛耗受禍,而后悔方士之繆。雖其悔之弗早,猶愈于終不知悔者也。 大凡人主不能無過,脫有過言過行,宰執(zhí)、侍從當(dāng)言之,給舍、臺諫當(dāng)言之,縉紳士大夫當(dāng)言之,皆所以納君于當(dāng)?shù)勒咭?。今陛下未為不知道,未為不受人言,宰?zhí)以下希寵而不言,與夫言之而不力,皆非所以愛陛下也。其心豈以此為當(dāng)而不必言哉?直以陛下為不足以望堯、舜、禹、湯、文、武之主,而以漢武、明皇待陛下也。 以材署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由學(xué)官試館職。咸淳三年,拜監(jiān)察御史,論內(nèi)降恩澤曰: 治天下之要,莫先于謹(jǐn)命令,謹(jǐn)命令之要,莫先于窒內(nèi)批。命令,帝王之樞機(jī),必經(jīng)中書參試,門下封駁,然后付尚書省施行,凡不由三省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臣睹陛下自郊祀慶成以來,恩數(shù)綢繆,指揮煩數(shù),今日內(nèi)批,明日內(nèi)批,邸報之間,以內(nèi)批行者居其半,竊為陛下惜之。 出納朕命載于《書》,出納王命詠于《詩》,不專言出而必言納者,蓋以命令系朝廷之大,不能皆中乎理,于是有出而復(fù)有納焉。祖宗時,禁中處分軍國事付外者謂之內(nèi)批,如取太原、下江南,韓琦袖以進(jìn)呈,英宗悚然避坐,此豈非謹(jǐn)內(nèi)批之原哉?臣日夜念此,以為官爵陛下之官爵,三省陛下之三省,所謂同奉圣旨,則是三省之出命,即出陛下之命也,豈必內(nèi)批而后為恩?緣情起事,以義制欲,某事當(dāng)行,某事當(dāng)息,具有條貫,何不自三省行之,其有未穆于公論者,許令執(zhí)奏,顧不韙歟。 元祐間,三省言李用和等改官移鎮(zhèn)恩例,今高氏、朱氏,皆舉故事,皇太后曰:“外家恩澤,方欲除損,又可增長乎?”治平初,欲加曹佾使相,皇太后再三不許;又有圣旨,令皇后本家分析親的骨肉聞奏,亦與推恩,司馬光力諫,以為皇太后既損抑外親,則后族亦恐未宜褒進(jìn)。乃今前之恩數(shù)未竟,后之恩數(shù)已乘。宰執(zhí)懼有所專而不敢奏,給舍、臺諫懼有所忤而不敢言,更如此者數(shù)年,將何以為國?故政事由中書則治,不由中書則亂,天下事當(dāng)與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四年,改正字,言:“正學(xué)不明則義理日微,異端不息則鼓惑轉(zhuǎn)熾。臣非不知犯顏逆耳,臣子所難,實(shí)以君德世道,重有關(guān)系,不容不懇惻開陳。疏上逾日,未蒙付外。孟軻有云:‘有言責(zé)者,不得其言則去’。臣忝職諫省,義當(dāng)盡言,今既不得其言,若更貪慕恩榮,不思引去,不惟有負(fù)朝廷設(shè)官之意,其于孟軻明訓(xùn),實(shí)亦有慊?!?會丁父憂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慶元府事。建濟(jì)民莊,以濟(jì)士民之急,資貢士春官之費(fèi),備郡庠耆老緩急之需。又請建慈湖書院。八年,召還,拜刑部侍郎。九年,改朝奉郎,試?yán)舨可袝婀げ可袝?,兼中書舍人,兼修玉牒,兼侍讀。上疏請給王十朋祠堂田土。十年,丁母憂。明 年,江上潰師,丞相陳宜中起復(fù)黻為端明殿學(xué)士,不起,及賈似道,韓震死,宜中謀擁二王由溫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將遜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羅浮,以疾卒。 初,陳宜中夢人告之曰:“今年天災(zāi)流行,人死且半,服大黃者生?!崩^而疫癘大作,服者果得不死,及黻病,宜中令服之,終莫能救。其配林氏舉家蹈海。未幾,海上事亦瓦解矣。黻有《蒙川集》十卷行于世。

    詩選

    白石洞

    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
      夜壇星斗近,秋閣洞天寒。
      泉滴疑傳漏,人危怯倚闌。
      降魔孤劍在,卻并御書安。

    拜無垢先生祠

    中興遺此老,夢寐亦中原。
      泣血兩朝事,披肝一萬言。
      名方登禁掖,身已謫南源。
      苦學(xué)無寒暑,雙趺片石存。

    飽啄

    飽啄天這分,吾何泣遠(yuǎn)涂。
      落身近南粵,結(jié)夢屢西湖。
      雇仆知鄉(xiāng)誼,依僧免屋租。
      新栽窗外竹,照月照同癯。

    避寇

    戊午九月十,洶洶群寇生。
      疋枹與赤水,參會童石氓。
      烹牛飫兇豎,剚人諂妖靈。
      長驅(qū)無齟齬,四境騰沸羹。
      野廬競趨察,廛市爭奔城。
      啼號震暮夜,陰氣昏冥冥。
      攜持半箱筥,扛舁及翁罌。
      雞豕頭駢闐,肋息驚吞聲。
      宇內(nèi)同一胞,何事起攙槍。
      據(jù)險惡氛聚,血牙余種獰。
      原嶺迤巢穴,習(xí)頭號惟輕生。
      擲首視為戲,揭竿誰敢攖。
      父老謂曩日,草竊恣橫行。
      郡將出奇計(jì),一勦諸峒平。
      老熊痛已定,悍虎謀方興。
      若非急討捕,終難保桑耕。
      官兵駐大曷,警報馳飛星。
      探旗逼軍旅,登城羅義丁。
      菱角隱阨塞,松明通曉更。
      山前號令肅,鈴閣籌算精。
      疋馬熟往來,老穉倚以寧。
      溪潛鱗且遁,林散翼亦驚。
      顧予久放逐,逢此增令俜。
      夜寢不忍睫,朝餐何所營。

    別聞益謙大有

    歲事十分九,吾為梅嶺行。
      人皆憂路滑,天獨(dú)惜霜晴。
      公訟無今古,忠臣有死生。
      玉溪一杯酒,話別若無情。

    別修門

    曉發(fā)別修門,湖山霧氣昏。
      百年培正脈,今日罪忠言。
      列節(jié)關(guān)宗社,生還賴圣恩。
      部天天不語,顧及見親存。

    丙辰吟

    熙寧歲丙辰,海內(nèi)厄安石。
      慶元?dú)q丙辰,偽學(xué)禁如織。
      寶佑復(fù)丙辰,衣冠墮荊棘。
      龍蛇數(shù)云惡,鄭玄炳先識。
      諸生不齚舌,投荒誠予職。
      鵂鹠號屋頭,鼯鼠攪床側(cè)。
      云集膚已粟,日出汗欲亦。
      瘴癘半南州,可軒靠神力。
      所寓乃略同,蒼苔共岑寂。
      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讀易。

    病鷺

    得汝相依若友朋,無端鳴啄頓伶俜。
      莫親野水應(yīng)生夢,幾立斜陽不整翎。
      肩聳可齊工部瘦,神清猶逐楚臣醒。
      人言氣習(xí)多濡染,卻笑吾今鬢亦星。

    鋤荒種新雨,擢秀美且艷。
      生理未羞窄,采擷足飫饜。
      每擅筐筥芳,湘以鹽與釅。
      舌根多嗜珍,味爾乃針砭。

    滄浪閣為王憲使賦

    獨(dú)得蕭臺趣,心清不受塵。
      我多臨水屋,誰是濯纓人。
      波渺涵天闊,沙渟印月真。
      忘機(jī)有鷗鷺,渾不厭相親。

    萬卉爭獻(xiàn)奇,小草亦足貴。
      四時春不斷,可識天地意。
      穉子謹(jǐn)勿斲,葉葉含元?dú)狻?br/>  不皆訝姑息,姑息特細(xì)事。

    呈贛守陳千峰先生

    此行灘最險,猶幸拜先生。
      身與天俱遠(yuǎn),心惟月共明。
      家書何日到,世路幾時平。
      歲晚嗟寥落,春風(fēng)獨(dú)滿城。

    呈徑畈徐左司

    五載相違一日過,巷無車跡有樵歌。
      因嗟世上深危證,合住山中養(yǎng)太和。
      蔓草不知春事去,梅花曾識歲寒多。
      予今問道三千里,白發(fā)雙親可奈何。

    城中有高樹

    城中有高樹,與我相為鄰。
      薄味生古道,靜坐疏今人。
      淵明酷愛菊,張翰勤思莼。
      莼菊我何有,一杯天地春。

    出邑

    出邑欣逢友,不知三嶺遙。
      云深山失樹,月上海生潮。
      縣小官租急,年荒酒戶銷。
      且尋僧舍泊,第一免喧囂。

    春雪和譚知縣韻酬北枝

    雪到南邊不論春,倚闌萬象縱橫陳。
      糢糊世界山川老,軒豁人心宇宙新。
      鏡沼窺鸞應(yīng)眩眼,藍(lán)關(guān)擁馬最傷神。
      功名悟到空花處,輸與當(dāng)年高臥人。

    此意

    此意蒼蒼曉不難,罰令狂士受饑寒。
      春風(fēng)縱好惟貪坐,夜月雖明亦懶看。
      杜老卻因貧得句,陶潛非為拙辭官。
      世情一味嫌清淡,多刈幽蘭種牡丹。

    次酬陳云谷

    書空咄咄懶題詩,深愧敲門客問奇。
      向晚小窗閑遠(yuǎn)眺,西風(fēng)吹霧出秋峗。

    次酬胡編校

    癯然同旦過,一飯鼓魚音。
      樹俗情全懶,忘言道亦深。
      斜陽浮野馬,明月照棲禽。
      誰續(xù)梅花賦,相期鐵石心。

    次酬胡編校賦竹屋

    癖為看書借壁光,肯隨鵬鷃論行藏。
      聽僧魚鼓齋糧辦,留客茶杯禮數(shù)常。
      小屋槃姍貧巷靜,矮檐傴僂笑身長。
      黃花也識人寥落,不待重陽已吐香。

    次酬胡編校賦竹屋

    紫氣曾臨屋有光,老僧相對說修藏。
      貌癯漸覺衣冠古,交淡誰知道誼常。
      文類錦機(jī)君獨(dú)艷,才如襪線我無長。
      近來司得安心法,菜飯蒲團(tuán)一炷香。

    次酬胡編校賦竹屋

    一屋中含萬象光,掩關(guān)獨(dú)坐類龜藏。
      梧桐弄月思康節(jié),楓柞吟秋憶履常。
      晤到中年心更懶,人從多難識應(yīng)長。
      幾回夢覺南窗下,聞得鄰家煮稻香。

    次酬吳仙尉張都監(jiān)游興教寺

    野寺坐寥閴,跫然聞足音。
      四山經(jīng)雨過,六月似秋深。
      燈靜窺饑鼠,鐘清悟宿禽。
      元城今已遠(yuǎn),共此白云心。

    次酬五羊李子先見寄

    山深萬木寂,一片古心枯。
      昨夜梅花月,相期道不孤。

    次酬楊德中

    丹心炯炯老天知,莫問人間識者稀。
      孤雁過門思古蕩,慈鴉滿樹憶重闈。
      醉因酒賤歌豐歲,寒覺衣單戀晚暉。
      珍重五窮同寂寞,忍教結(jié)柳向誰歸。

    次何愛山喜雨韻

    梵宮默禱托爐煙,火繖愁張六月天。
      雨倏隨車符蟻垤,水分沃野免龜田。
      已知簾影多琴暇,更與花封結(jié)飯緣。
      坐聽四方同潤澤,庶幾大有特書年。

    次胡潛父先輩

    圣世如何肯棄賢,唐書筆削賴君傳。
      山云相望三千里,嶺霧同游恰一年。
      才刃固難居眾后,智囊猶欠獨(dú)幾先。
      嗟吁寄跡寒梅下,白首青燈哭訴天。

    大龍湫

    總是佳山水,龍居又不同。
      神明專一壑,氣勢壓群雄。
      派想從天落,湫疑與海通。
      高秋看不厭,宴坐雨聲中。

    代壽徐意一參政

    東南仁氣氳堪輿,武夷相望鐘真儒。
      考亭西山接伊洛,望庭坦蕩除榛蕪。
      意一先生續(xù)正傳,剛以直養(yǎng)軻其徒。
      端平御史凜風(fēng)節(jié),歷歷抗疏誅奸諛。
      愛君優(yōu)國根性天,實(shí)與名稱名非沾。
      藝祖所謂社稷臣,四海歡呼登政途。
      津梁善類植泰道,柱石明堂開遠(yuǎn)模。
      丹心炳炳照白發(fā),力扶國是消民瘉。
      共期圣祉登嵩華,長使廊廟聞都俞。
      黎元翹首望太平,愿斡圣化還唐虞。

    悼承龍坡居士

    世教嗟蕪棘,獨(dú)立狷者儔。
      寄隱萬卷林,不知霜滿頭。
      抗論異端自,觀志天爵修。
      一室即著庭,圣賢時與酬。
      編摩發(fā)云漢,千古蕓香留。
      毋云食報邈,諸郎稼方收。

    悼使君趙計(jì)院

    我作壽公詩,倏聞公已古。
      道路涕行人,田閭愕農(nóng)父。
      謂公肫肫仁,潤澤溢橫浦。
      谷我艱爾振,寇我驚爾撫。
      涉我病爾梁,役我殫爾宇。
      冬我瘴爾雪,夏我魃爾雨。
      飲鄉(xiāng)羅俎豆,建學(xué)闈儀矩。
      善政襲西都,文風(fēng)被東魯。
      闔一郡三邑,擔(dān)簦白繡斧。
      草木為動色,禽魚亦掀舞。
      誰趣玉樓文,竟奪鯉城主,
      人物落曉星,如公不多數(shù)。
      豈但賀白倫,端與間平伍。
      我崎嶇遠(yuǎn)來,不絕命如縷。
      凄風(fēng)守憔悴,暖竟勤噢咻。
      我生特蝗粟,公死即傾柱。
      顧我莫贖公,龍德嗇下土。

    悼許氏柔則

    青青北山柏,蒼蒼南山松。
      屬彼冰雪姿,無言意趣同。
      造物何冥冥,摧以頭夜風(fēng)。
      傷心復(fù)傷心,忍聽風(fēng)中鐘。

    道源

    父師兄弟一堂深,貌像如生世所欽。
      直向端倪明萬古,不專占畢詔來今。
      地靈香火溪山護(hù),嶺近衣冠嵐霧侵。
      各派萬流同一水,來從濂洛洗人心。

    得弟書

    我自甘流落,翻令汝不眠。
      世嗤伯氏拙,家賴阿奴賢。
      地惡煙為瘴,書遲日作年。
      何時風(fēng)雨夕,炙火勘新編。

    登用法西郭別城友

    久靜還思動,離觴江上斟。
      文章關(guān)世道,科目壞人心。
      門掩溪云早,舟橫野水深。
      清猿水解事,應(yīng)向故山尋。

    東皋

    天然巖壑怪,官況此中閑。
      臺閣人煙上,闌干樹影間。
      引泉?dú)w月沼,分菊上秋山,
      咫尺神仙洞,聽笙忘卻還。

    東坡竹石

    坡翁北歸留戲筆,數(shù)竹離奇生磈石。
      世如有鳳必先知,碌碌凡禽誰得識。
      風(fēng)不聲兮月不影,山僧笑我移枯瘠。
      嶺恥每苦煙瘴深,煙瘴何曾禍忠直。
      天使無垢來此邦,要與坡翁發(fā)真跡。
      大書特書等傲岸,方寸一虛隘八極。
      何年移植蓬萊宮,清風(fēng)逼人寒半壁。
      枝可磨,葉可摘,
      石上根,祗如昔。

    董孝子行

    嵊有董孝子,父病刲其肝。
      肝還猶可刲,一念充之難。
      遺體戒毀傷,此毀乃為完。
      蕭條村落區(qū),四顧藥餌艱。
      親病日且革,不療保由安。
      有父始有身,無父身奚存。
      裂肝粥以進(jìn),果獲急證寬。
      嗟哉古道闃,天紀(jì)紛夷殘。
      訟讟滓官府,縣尹悲溢顏。
      惓惓敦教化,各各還根元。

    斗山接待

    云水無南北,幾人相往還。
      井深應(yīng)接海,石顯為開山。
      佛塔寒流上,漁帆夕照間。
      保當(dāng)脫塵鞅,分石伴僧閑。

    杜工部

    禾黍秋深泣亂惱,盡將歲月付於詩。
      天高有語云霾隔,夜半無眠神鬼知。
      心抱孤忠生已晚,身逢多難死應(yīng)遲。
      自從大雅收聲后,賴有篇章續(xù)楚辭。

    對月

    三千里外無家客,四十年間苦學(xué)人。
      山隔不知云近遠(yuǎn),祗將明月作鄉(xiāng)親。

    二月十五日游興教寺

    一僧癯似竹,結(jié)坐對觀音。
      但見夕陽過,不知春事深。
      茗芳留野客,樹老集巢禽。
      卓錫泉千古,冷然照此心。

    訪石門洞

    洞中誰是主,一樹野桃開。
      仙駕青牛去,瀑疑碧漢來。
      門閑云闔辟,山好客徘徊。
      已擬歸休日,臨溪筑釣臺。

    訪西湖

    東風(fēng)吹客到西湖,汀草沙禽半識吾。
      惟欠數(shù)間茅屋在,種梅花處伴林逋。

    風(fēng)水

    不雨五十日,一雨生意回。
      詎料雨復(fù)癡,日日聞?wù)鹄住?br/>  中元節(jié)倏居,巨飚瓷喧豗。
      故挽水倒流,能撼山欲摧。
      掀茅與揚(yáng)沙,境境人號哀。
      余禾墊西甽,大木橫荒垓。
      芝田逮楠溪,廛井歸丘萊。
      飄骸填港匯,悲魄棲山隈。
      吁嗟今之人,瘥札相轆轠。
      吁天豈?;?,靜□□□□。
      積乖必致盭,養(yǎng)燼終成炲。
      造化一感應(yīng),予奪何必哉。
      未聞豳詩官,租稅星火催。

    逢臘

    一歲忽逢臘,倚闌清氣浮。
      雪飛浙山上,月照楚江頭。
      家遠(yuǎn)易成夢,酒慳難散愁。
      讀書果何補(bǔ),自笑不騎牛。

    賦何明府愛山堂

    終日看山終日好,山不悅?cè)巳瞬焕稀?br/>  愛山誰識愛山心,瘦竹長松兼碧草。

    賦林氏集云庵

    云入此山深,余常拄瘞行。
      客樵分茗處,碑磧半苔侵。
      地僻終招隱,池清獨(dú)照心。
      順寧皆是道,謹(jǐn)勿厭書林。

    賦鹿巖賈司理所筑懷京臺

    銅駝無萬里,長憶再游難。
      歲月英雄老,山河草木寒。
      夢隨歸雁遠(yuǎn),愁賴酒杯寬。
      寂寞先朝事,斜陽莫倚闌。

    賦求仁齋和趙使君

    一編論語半言仁,克復(fù)工夫理趣真。
      斂在黃堂三寸地,散為橫浦十分春。
      元陽有宰群霾伏,太極無邊萬象陳。
      生意源源如谷種,即為天地本來身。

    賦頑石從寄中上人

    一日復(fù)一日,坐來空世塵。
      清潭常見月,老木不知春。
      室靜佛為證,山深石作鄰。
      莫詢門外路,風(fēng)雨暗荊榛。

    賦望云寮

    家山一望三午里,華發(fā)雙親七十稀。
      自許樸忠寬社稷,誰知甘旨悮庭闈。
      菜根有味逢春雨,草色無邊傍日暉。
      總總白云保處是,夜寒結(jié)夢但東歸。

    賦韋軒

    人性之偏懼不知,西門為此佩柔皮。
      報巫依舊傷于仇,涵養(yǎng)工夫熟者誰。

    賦漁村晚照

    自許同漁乾,筑廬云水鄉(xiāng)。
      利名俱是幻,鷗鷺亦相忘。
      古塔明秋樹,歸舟動夕陽。
      臨流不盡意,何必問瀟湘。

    賦云山閣呈貳車

    萬山列屏障,來往一溪云。
      倚檻古今異,望闕南北分。
      地清梅是主,天闊鷺成群。
      唐相經(jīng)行處,勛名更屬君。

    古興和饒?jiān)品屙?

    貧婦守蓬藋,憔悴無顏?zhàn)恕?br/>  挈瓶養(yǎng)公姑,肯涉山徑蹊。
      夫君昵浮響,疏越成暌離。
      家欠蠶織具,茹苦寧力支。
      叫天天不應(yīng),聽彼風(fēng)雨迷。
      明月古玄鏡,清夜長分輝。
      見月如見君,此道惟心知。
      造化毋群動,一耦仍一奇。
      得耦固有分,失意吾何悲。
      綠發(fā)已改色,素節(jié)難轉(zhuǎn)移。
      君有內(nèi)覺時,伯牙逢子期。
      賤妾命猶紙,青燈傍低墻。
      群艷逞春嬌,半葉難言芳。
      手織補(bǔ)天線,五色生輝光。
      主家不顧盼,內(nèi)美誰鋪張。
      妾命痛在身,病痞非病狂。
      滴滴肝胃泣,奚暇宮樣妝。
      層陰閣深燠,雨露膠雪霜。
      猶記承恩時,曾不一餉忘。
      忠勸勿飲酒,□恕乃溢觴。
      妾心諒安往,勿飲君壽長。
      渠知滄海深,難以升斗量。 癸丑九月苦雨和宋飲冰韻 旱潦苦傷稼,景象難休休。
      老農(nóng)早夜祝,愿見虞與周。
      彌望淚欲滴,相對如楚囚。
      蒼天叫不應(yīng),空使霜白頭。
      市廛強(qiáng)喧飾,村落多闃幽。
      僂指千載間,曾無三兩秋。
      灶冷蛙產(chǎn)釜,翁閑埃積蒭。
      長此更不已,菜色淪荒丘。
      陽精赫陰霾,庶寬漆室憂。

    貴溪道中

    自昔輸忠多賈禍,逢人何敢說抨彈。
      三杯村酒逐時醉,五里堠碑隨處看。
      行李無金童仆嘆,深林有虎路涂難。
      流行坎止吾儒事,但把胸中易自寬。

    過白沙

    出郭才數(shù)里,片景盡漁家。
      夜靜惟聞犬,潮平不見沙。
      寒風(fēng)欺槿葉,淡月讓蘆花。
      世路幾銷歇,一翁常施茶。

    過富陽

    是非終有定,世路苦多屯。
      山色難留客,江湖亦送人。
      牛羊寒日晚,桑柘一陽新。
      早悟深矰繳,山中合隱淪。

    過柘溪得西字

    晴雨春無定,東風(fēng)忽轉(zhuǎn)西。
      地肥桑眼大,天暖麥須齊。
      食頓尋幽所,舟行畏惡溪。
      野禽如避客,飛上半山啼。

    韓文公

    斯文久矣嘆荊榛,一疏披忠徹紫宸。
      不忍中原淪左袵,甘尋南土作累臣。
      鄒軻以后功何遜,魯?shù)烙诮衩}尚新。
      宇宙欲昏星斗落,空山韓木亦悲春。

    一雨連三月,當(dāng)秋乃亢晴。
      不知老天意,何忍悮民生。
      川竭無云起,山?jīng)鲇性旅鳌?br/>  憂時心欲折,空聽海鱓聲。

    和陳大庾新建邑庠講堂

    從來道體播翔沈,黌序舂容領(lǐng)佩衿。
      庭草靜中春不老,嶺梅孤處日相雪。
      艮蒙已探圣賢蘊(yùn),剝復(fù)方知天地心。
      賴有諸公扶大道,如予未害入深林。

    和酬黃霞碭見寄

    此心難與俗人言,終日深居養(yǎng)浩然。
      學(xué)到苦時方見道,數(shù)當(dāng)厄處不由天。
      煙霞約客成三友,風(fēng)雨憂時及四邊。
      珍重故人相勞苦,器之元與鐵同堅(jiān)。

    和酬劉監(jiān)岳

    四十余程到庾磁,到來無日不看山。
      誓持冰雪松筠操,肯學(xué)春風(fēng)桃李顏。
      一飯不忘三祝處,瓣香何慊二忠間。
      梵宮咫尺騷壇近,猶愿奚囊續(xù)往還。

    和酬張梅野

    郭行載酒相挈提,躡根探窟天津如。
      相逢何必皆親知,天地許大猶吾廬。
      矯首梅澗跡若疏,舂容婉畫妨清醵。
      詩如琴弦分疾徐,驚我一聲聾聵初。
      蕭蕭白日金仙居,東西求仲時從之。
      靜對夕陽搴紅蕖,或聽夜雨憐翠櫚。
      國步孔棘須神醫(yī),縱有鵲醯誰信渠。
      風(fēng)傳西事方解圍,愿君勿藏圯上書。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至理要一切,精微實(shí)高廣。
      寄之形氣中,今來齊古往。
      眾曜列太空,環(huán)侍惟斗仰。
      變化妙不測,虛靈本常朗。
      井坐識易陋,簾窺學(xué)云罔。
      靜玩感興篇。剖陳如指掌。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陰陽著太極,萬化惟一中。
      權(quán)衡迭軒輊,樞紐相始終。
      人受命以生,今古穉耄同。
      彼昏自不覺,安用尤聵聾。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仰觀復(fù)俯察,上下融真機(jī)。
      元?dú)鉄o奇耦,魚躍蔦自飛。
      神圣奠中域,靜動心勿違。
      天地?cái)恐T躬,照以日月輝。
      遜志納眾有,先慮周萬微,
      胞與豈不夥,游泳皇極歸。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造化洩元秘,河洛圖書出。
      龜龍亦何心,以靈乃受役。
      微旨竟先天,妙用普經(jīng)國。
      三圣受心印,執(zhí)中數(shù)語畢。
      詁學(xué)長枝蔓,往往膠陳跡。
      偉哉千載下,元公指無極。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文盛起太息,姬壤半淪夷。
      仁積天所親,道喪人已離。
      霸圖迭雄長,明詛興自茲。
      天綱久不競,覽卷空涕洏。
      日月照干戈,風(fēng)雨撼璧珪。
      仲尼不夢周,世道無復(fù)為。
      元?dú)馊找运n荏苒朝露悲。
      嫠婦抱隱憂,忠矣非知機(jī)。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宇宙浩無際,主靜即其綱。
      靜非寂以槁,密運(yùn)治乃良。
      公明闓晏燦,忠愨消強(qiáng)梁。
      山河帝居壯,日月天德光。
      八荒囿一和,此界均彼疆。
      鴟鸮息晝鳴,鳳凰梧桐翔。
      黔黎歌爾極,逢掖趨大方。
      皇風(fēng)播品物,道辟淑運(yùn)昌。
      樞機(jī)不盈握,妙斡見弛張。
      奈何動志靜,反袂千古傷。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我聞嬴秦氏,威力橫提封。
      北方迤長城,中土鎖春風(fēng)。
      阡陌鞅肆孽,簡編斯造兇。
      民命眇以墜,天勢巍且崇。
      中焦痼成痞,怨氣蟋壤穹。
      炎漢一洗之,詎詫百虞功。
      規(guī)模納群策,意度恢大公。
      約法止三章,赤子歸包容。
      溺冠膠余習(xí),莫致商山翁。
      過魯嘗蕆祠,猶足醒昏蒙。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東都黨錮禍,機(jī)阱深九淵。
      標(biāo)榜起俊廚,接踵沈黃泉。
      西園久握爵,龍門昧幾先。
      忠魂招不返,炎祚孰以綿。
      諒矣文君癡,猶覬冷燼然。
      吁嗟萬鈞壓,一線那能牽。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坤輿載五岳,乾象垂三光。
      術(shù)極宰元化,俯仰無低昂。
      一理貫萬有,形色皆停當(dāng)。
      晉風(fēng)競清談,幽眇夸輝煌。
      坐銷白晝盡,狐兔睨其旁。
      天地亦為愁,何但頹偏方。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立朝觀大節(jié),炳炳在行已。
      李唐號多才,屹立整頹紀(jì)。
      前狄后有韓,高風(fēng)世仰止。
      孤忠翼正祚,大論辟非禮。
      老榦挺冬嶺,明魄浸秋水。
      均抱扶世心,勛學(xué)豈殊軌。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默觀羲圣書,先天著復(fù)坤。
      畫畫妙理具,森立河圖文。
      宇宙斡生意,日月棕辭奔。
      乘承著不息,反窮性存存。
      透彼名利關(guān),沿此道義門。
      用功不精密,頻復(fù)何由敦。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詩道發(fā)金石,世苦壁聽訛。
      正色落芻蕘,一掬真意多。
      眾竅本虛寂,其如天籟何。
      不悟康衢謠,不識黍離歌。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禮樂節(jié)性情,工夫貴深省。
      愛親篤冰履,酬世尚錦絅。
      勿任忘與助,一敬收眾騁。
      威儀筋骸束,趣味精神領(lǐng)。
      相彼屋漏中,森若指見炳。
      窮達(dá)付天分,靈光勿隨境。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書法嚴(yán)貶褒,明辨邪正要。
      寒暑自迭禪,日星常與存。
      浮云豈不翳,昭晰誰其昏。
      筆削匪爛報,執(zhí)拗開亂原。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仙佛各有門,托言深入山。
      一探寂滅宗,一透船汞關(guān)。
      菩提司非樹,刀圭詫靈丹。
      槁形付塵幻,蛻骨沖飛翰。
      咄咄亦奇事,詎憚力到難。
      儒先著有訓(xùn),整轡皇路安。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智巧役一世,往往悲古愚。
      觸蠻榮利場,白日事浮虛。
      情流失固有,意騖希本無。
      相與龍斷登,獨(dú)不捷徑趨。
      是非遂倒植,大道歸糊涂。
      發(fā)憤中夜思,猶有未亡書。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扶輿播清淑,何代不毓才。
      森森萬壑松,盍厚拱把培。
      蒙養(yǎng)正性存,臨教大義開。
      嗟哉古道息,習(xí)氣少已乖。
      區(qū)區(qū)黃冊子,所事惟奪魁。
      戶庭且得色,斯文何望哉。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人生戒悠悠,早已闇大方。
      卓爾志有立,不墜炎與涼。
      孫弟浹閭里,孝愛充室堂。
      應(yīng)對動以恪,操存靜而莊。
      見善如乘珠,視惡如釜湯。
      毫釐貴明辨,造次宜謹(jǐn)詳。
      勿謂居壯年,光陰隙駒忙。
      窮理養(yǎng)夜氣,任運(yùn)為沈翔。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交游重金石,里巷毋泛尋。
      胸中抱明鏡,妍丑不相侵。
      熱交但以貌,冷交惟其心。
      勢利易茍合,道義難力任。
      詠春發(fā)真趣,邀月開凡襟。
      夷險只一節(jié),難鳴風(fēng)雨林。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圣人不可見,猶幸聞緒言。
      萬古宇宙立,一脈理義溫。
      專門鑿私智,百家起豗喧。
      太陽炳離照,坐收煙霧昏。
      魯語本非略,軻書豈為繁。
      資之歲月深,左右皆逢原。

    和杜老人龍門寺題寶界東柱

    招提有宿緣,坐此豁心境。
      風(fēng)來松寄聲,月過竹移影。
      殿依鯉石古,井汲龜泉冷。
      究竟定慧門,如何日三省。

    和郭帚齋詠龜泉

    鎔出形模造化工,石龜中有冽泉通。
      來從西峽蝦蟆碚,靜鎮(zhèn)南源瑪瑙宮。
      潤澤一城消眾渴,澄波千古照孤忠。
      貪廉名氏俱標(biāo)榜,無涸無盈道不窮。

    和何明府愛蓮詩

    濂溪題品非輕許,祗愛亭亭臭味同。
      日晚色歸霞照里,夜涼香在月明中。
      獨(dú)慚冬葉留寒翠,卻笑春花學(xué)醉紅。
      天付清姿嘗凈植,曾聞結(jié)社有陶公。

    和建小學(xué)韻呈趙求仁使君

    黌舍臨溪靜最安,朋來俊少共窺斑。
      能知格物如星秤,即是程門第一關(guān)。

    和建小學(xué)韻呈趙求仁使君

    理非精妙事非粗,一性空明徹萬殊。
      白發(fā)圣人由稚子,常惺惺處是工夫。

    和建小學(xué)韻呈趙求仁使君

    衿佩歡迎師帥來,讀書種子賴栽培。
      他年濟(jì)濟(jì)云霄路,誰信清朝嘆乏才。

    和建小學(xué)韻呈趙求仁使君

    浦出西江有此名,道源澄湛自天成。
      屋頭松樹年多少,曾識濂溪授二程。

    和康節(jié)三詩·安分

    所寓即為鄉(xiāng),蕭蕭竹護(hù)房。
      山中觀造化。世上任炎涼。
      鷃莫攀鵬大,鳧難比鶴長。
      榮枯從墮地,全不著商量。

    和康節(jié)三詩·晨起

    一日事在寅,晨興宜自今。
      天澄萬古氣,人醒半生心。
      殘?jiān)铝羯w,寒煙度石林。
      營營何所得,白發(fā)易相尋。

    和康節(jié)三詩·聽琴

    何人不愛琴,難聽是真聲。
      急雨蓬中過,流泉石底鳴。
      憂時身欲瘦,歷處夢猶驚。
      擬續(xù)昌黎操,冷冷寫此情。

    和南澗叔見寄

    五年風(fēng)雨別,家信憶浮沈。
      獨(dú)隱金仙屋,誰明鐵漢心。
      粵鄰蠻瘴惡,蜀急客憂深。
      此地?zé)o黃犬,朝朝說寄音。

    和譚學(xué)士見寄

    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
      彷佛皮毛鮮,孰探古人髓。
      我亦坐茲疾,默闃照非是。
      束身云瘴鄉(xiāng),凡論悉掩耳。
      夢不到伊傅,志惟高角綺。
      人生駒過隙,鹿鹿何時已。
      耽書夜不睡,省事日高起。
      疏苧寒亦燠,硬菜苦猶美。
      非忘漆室憂,莫救沙界痏。
      生死不可料,何哉為泰否。
      佛祖顯云封,道源開嶺趾。
      誰云筑底邦,亶為通德里。
      廬陵有可人,訪梅一至此。
      扣我理義關(guān),無言但心只。
      新篇發(fā)天趣,步驟古詩史。
      窮通從所擇,柔舌與剛齒。

    和題臨賦

    近南逢劇暑,多病客難禁。
      與物甘同靜,何人肯見尋。
      望云生遠(yuǎn)夢,看月得禪心。
      咫尺西關(guān)路,輸君杖履臨。
      輸君杖履臨,草徑靜深深。
      野鳥隨晴步,鄰鐘答晚吟。
      飛沈皆有趣,窮達(dá)付無心。
      對月慳於酒,寒泉聊一斟。

    人物生平

    劉黻從他童年開始,就在家鄉(xiāng)雁蕩山僧舍讀書求學(xué),前后達(dá)二十多年之久。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考入太學(xué)。這時正當(dāng)蒙古災(zāi)金面下,南宋朝這黑暗腐敗,妖邪當(dāng)?shù)溃伊急毁H。宋理宗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六月,臺官丁大全誣逐右丞相董槐,劉黻,陳宜中等六人率領(lǐng)太學(xué)同舍坐優(yōu)闕上書抨擊丁大全,得罪了執(zhí)政者,被遣送南安軍安置。臨走前,劉黻回家向母親告別,他母親不僅沒有責(zé)怪他,相反地對他的忠勇行為頻加勉勵。她說:“做人臣的就是要忠直不怕死。為國盡忠直諫而獲罪,這是沒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快去吧!”母親的話溫暖了他的心,給了他莫大的鼓勵和安慰!

    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十月,丁大全因罪罷免后,劉黻回到了太學(xué)。不久,待御史陳垓誣劾程許,右正言蔡榮誣劾黃之純。劉黻面對忠良去位,憂憤不平,再次率領(lǐng)太學(xué)同上書理宗皇帝,揭露陳,蔡罪惡,并指出當(dāng)今是“軟媚者全身,鯁直者去國”,為忠良伸張正義。以后,他還在《諫游幸疏》中,思古撫今,以歷史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勸理宗皇帝憂勤治國,不要逸樂喪志。他在《論內(nèi)降恩澤》中,勸阻皇帝妄加賞賜。甚至還提出了:“天下的事應(yīng)當(dāng)與天下的人共有,共同治理;不要以為是皇帝個人私有就可以為所欲為的??!”他的這些忠鯁之言,不僅沒有被采納,相反因?yàn)樗苯佑|犯了當(dāng)時宰相賈似道,遭到了壓抑和排擠。

    后來,劉黻由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升監(jiān)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書。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劉黻因母親病故返回鄉(xiāng)里持孝。這時國事愈非,繼裹,樊失守,元伯顏率軍攻下鄂州,沿江東下,賈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無心抵抗,敗退揚(yáng)州,江上全面潰師,南宋水陸軍主力喪失殆盡。賈似道去位并死在貶斥途中,溫州人陳宜中為宰相。這時已勢如累卵,陳宜中無法挽回?cái)【?。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國都臨安陷落。陳宜中,張世杰,陸秀夫等到擁立益王瘴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禹為副元帥。同年五月移帥府至福州。立趙瘴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這危難之秋,劉黻毅然離家奔赴國難,來到福州共謀救國。陳宜中任左丞相,劉黻,陳文龍為參加政事,張世杰為樞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師??墒切蝿菁眲夯晔辉聹刂菔?,元軍直逼福建,益王在陳宜中等扶護(hù)下渡海逃至廣東潮州,劉黻隨軍到了羅?。ń駨V東省增城縣境內(nèi)),不幸患病去世,終年六十歲。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見國事已非,為保全名節(jié),攜帶家人投海為國殉難,可謂全家忠烈!

    劉黻著有《諫坡奏牘》,《薇坦制稿》,《經(jīng)惟納獻(xiàn)》諸書,他航海時隨身攜帶,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劉黻亡故后,他的弟弟應(yīng)奎裒集詩文殘稿編為《蒙川遺稿》十卷,現(xiàn)只存?zhèn)魉木?,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劉黻的詩文淳泊奮勵,寄意深遠(yuǎn),深深表達(dá)了一個愛國者的思想情感。

    劉黻生長在南宋末危難之秋,早在太學(xué)讀書時就伏闕上書抨擊權(quán)奸,屢遭貶斥壓抑;尤其是在國都陷落敗亡之時,毅然奔赴國難;獻(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將個人的命運(yùn)與國家的存亡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者的忠勇。他是溫州歷史上令人敬仰和懷念的人物,現(xiàn)如今,樂清縣西聯(lián)鄉(xiāng)左原嶺頭還有劉黻的衣冠冢。

    劉黻的詩(共379首詩)
    • 《題江湖偉觀》
      柳殘荷老客凄涼,獨(dú)對西風(fēng)立上方。萬井人煙環(huán)魏闕,千年王氣到錢塘。湖澄古塔明寒嶼,江遠(yuǎn)歸舟動夕陽。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贏得鬢毛霜。
    • 《白石洞》
      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夜壇星斗近,秋閣洞天寒。泉滴疑傳漏,人危怯倚闌。降魔孤劍在,卻并御書安。
    • 《拜無垢先生祠》
      中興遺此老,夢寐亦中原。泣血兩朝事,披肝一萬言。名方登禁掖,身已謫南源??鄬W(xué)無寒暑,雙趺片石存。
    • 《飽啄》
      飽啄天這分,吾何泣遠(yuǎn)涂。落身近南粵,結(jié)夢屢西湖。雇仆知鄉(xiāng)誼,依僧免屋租。新栽窗外竹,照月照同癯。
    • 《避寇》
      戊午九月十,洶洶群寇生。疋枹與赤水,參會童石氓。烹牛飫兇豎,剚人諂妖靈。長驅(qū)無齟齬,四境騰沸羹。野廬競趨察,廛市爭奔城。啼號震暮夜,陰氣昏冥冥。攜持半箱筥,扛舁及翁罌。雞豕頭駢闐,肋息驚吞聲。宇內(nèi)同一胞,何事起攙槍。據(jù)險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劉黻簡介,劉黻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劉黻古詩大全,劉黻的詩,劉黻作品目錄

    http://yanglaopt.net/shiren_view_9b97a443ac9b97a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