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現(xiàn)廊坊安次區(qū))人。北宋名臣,后晉兵部侍郎呂琦之子、尚書左丞呂馀慶之弟。呂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學(xué)上進。 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蔭補千牛備身。后周時為著作佐郎、直史館。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門下侍郎、兵部尚書。為政識大體,以清簡為務(wù)。太宗稱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駕崩后,呂端力挫陰謀,扶立太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呂端去世,年六十六。追贈司空,謚號“正惠”?!度卧姟蜂浧湓姸?。
人物生平
呂端自幼好學(xué)上進,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蔭補千牛備身, 呂端這個人儀表俊秀,處事寬厚忠恕,善交朋友,講義氣,輕錢財,好布施。 呂端處事理政才華出眾,逐漸為宋太宗所喜愛和重用。早在呂蒙正為相之時,太宗就有重用呂端的想法。在太宗與別人商量,打算任用呂端為相對,有人反對重用呂端,其理由是呂端這個人“糊涂”。太宗根據(jù)自己多年體察,立即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逼鋵嵾@個時候已堅定了任用呂端為相的決心。當(dāng)心,太宗還作過一首釣魚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欲鉺金鉤深未達,磻溪須部釣魚人?!边@詩中的意思是說,對于任用呂端當(dāng)宰相的事,已無可爭議,宰相這個職位非呂端莫屬。過后數(shù)日,太宗就讓呂蒙正改任參知政事,讓呂端當(dāng)了宰相。 呂端任宰相后,辦事持重穩(wěn)當(dāng),公道而廉潔,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的好評。使太宗聽到的奏章多是褒獎之辭,對呂端的印象當(dāng)然就更好了。 至道元年(995年),是由參知政事的官位上改任宰相的,可當(dāng)時呂端已經(jīng)是60歲的老人了。太宗曾后悔自己對呂端重用太晚了。 即使這樣,太宗也曾有過顧慮,為了平衡各方面的關(guān)系,特別是對寇準的使用,恐有呂端官居相位以后在寇準之上,使寇準心中不平,就采取了一個臨時過渡的辦法,作為權(quán)宜之計。太宗讓時任參知政事的寇準與宰相呂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說,讓呂端和寇準隔日輪流執(zhí)掌相府大計,他倆平起平坐,太宗則從旁加以觀察。 當(dāng)時送到朝中的奏折很多,而朝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意見,但是眾說紛紜,沒有個統(tǒng)一的決斷性的意見,“惟端罕所建明?!苯?jīng)過一段觀察之后,宮內(nèi)付出太宗的親手戒諭:“自今中公事必經(jīng)呂端詳?shù)?,乃得聞奏。”這一道諭旨,無疑是太宗對呂端的更大信任和重用。呂端感到事已至此,再謙讓也就不妥當(dāng)了,于是他未加推辭欣然從命,履行公事。實際上這時呂端才真正成了名副其實的、有職有權(quán)的當(dāng)朝宰相。以致數(shù)年后呂端的名聲遠揚,而且傳至后代,被稱為一代名相。
人物趣聞
人物評價
趙普: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之器也。 趙光義: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曾鞏:端姿表瑰秀,器識和裕,屢遭擯斥,未始經(jīng)意。 張鎡:呂正惠公端姿儀瑰秀,有器量,寬厚多恕,善談謔,意豁如也。雖屢經(jīng)擯退,未嘗以得喪介懷,深為當(dāng)世所服。端善與人交,輕財好施,未嘗問家事。 呂中:呂端持重識大體,鎖王繼恩于閣內(nèi)而大計以定。真宗即位,擲簾升履,審視然后降拜。其膽略如此,此皆得人之效也。 脫脫:呂端諫秦王居留,表表已見大器,與寇準同相而常讓之,留李繼遷之母不誅。真宗之立,閉王繼恩于室,以折李后異謀,而定大計;既立,猶請去簾,升殿審視,然后下拜,太宗謂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過君矣。 歸有光:君德賴以培養(yǎng),生民賴以滋息,社稷賴以鎮(zhèn)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償金、脫驂、翻羹、唾面之類,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則如曹參、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儀、裴度、呂端、王旦、韓琦之徒是也。 王夫之:①德昭之死,廷美之竄,大亂之道,太宗之巨慝也。立其廷者,以剛直稱,則竇偁、姚坦;以昌言稱,則田錫、張齊賢;以方正稱,則李昉、呂端;皆所謂賢臣也。而俯首結(jié)舌,聽其安忍戕性以行私,無敢一念開國之先皇者。 畢沅:端有器量,雖屢經(jīng)濱退,未嘗以得喪介懷,平居不蓄資產(chǎn)。及為相,持重識大體,以清凈簡易為務(wù)。 惲毓鼎:宋代宮闈之事,大臣皆得與聞。如王文正、呂正惠、呂文靖,遇大事極能匡正。 蔡東藩:若夫建儲一事,為君主國之要典,太宗年近周齡,猶未及此,且怒斥馮拯諸人之奏請,何其疏也?幸寇準片言決議,主器有歸,于是王繼恩不得逞私,呂端得以持正,閉寺人于閣中,覲真主于殿上,人以是美呂司空,吾謂當(dāng)歸功寇萊公,曲突徙薪,應(yīng)為上客,若遲至焦頭爛額,不已嘆為無及乎? 毛澤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南懷瑾《論語別裁》: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這是一副名聯(lián),也是很好的格言。呂端是宋朝一個名宰相,看起來他是笨笨的,其實并不笨,這是他的修養(yǎng),再處理大事的時候,遇到重要關(guān)鍵,他是決不馬虎的。
個人作品
《全宋詩》錄其詩三首。
史書記載
《宋史全文·卷四》 《宋史·呂端傳》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琦,晉兵部侍郎。端少敏悟好學(xué),以蔭補千牛備身。歷國子主簿、太仆寺丞、秘書郎、直弘文館,換著作佐郎、直史館。太祖即位,遷太常丞、知浚儀縣,同判定州。開寶中,西上閣門使郝崇信使契丹,以端假太常少卿為副。八年,知洪州,未上,改司門員外郎、知成都府,賜金紫。為政清簡,遠人便之。 會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員外郎,充開封府判官。太宗征河?xùn)|,廷美將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櫛風(fēng)沐雨,以申吊伐,王地處親賢,當(dāng)表率扈從。今主留務(wù),非所宜也?!蓖⒚烙墒菓┱垙男?。尋坐王府親吏請托執(zhí)事者違詔市竹木,貶商州司戶參軍。移汝州,復(fù)為太常丞、判寺事。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改祠部員外郎、知開封縣,遷考功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使高麗,暴風(fēng)折檣,舟人怖恐,端讀書若在齋閣時。遷戶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禮院,選為大理少卿,俄拜右諫議大夫。 許王元僖尹開封,又為判官。王薨,有發(fā)其陰事者,坐裨贊無狀,遣御史武元穎、內(nèi)侍王繼恩就鞫于府。端方?jīng)Q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詔推君?!倍松裆匀?,顧從者曰:“取帽來?!倍乖唬骸昂五嶂链耍俊倍嗽唬骸疤熳佑兄茊?,即罪人矣,安可在堂上對制使?”即下堂,隨問而答。左遷衛(wèi)尉少卿。會置考課院,群官有負譴置散秩者,引對,皆泣涕,以饑寒為請。至端,即奏曰:“臣前佐秦邸,以不檢府吏,謫掾商州,陛下復(fù)擢官籍辱用。今許王暴薨,臣輔佐無狀,陛下又不重譴,俾亞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今有司進退善否,茍得潁州副使,臣之愿也?!碧谠唬骸半拮灾?。”無何,復(fù)舊官,為樞密直學(xué)士,逾月,拜參知政事。 時趙普在中書,嘗曰:“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之器也?!睔q余,左諫議大夫寇準亦拜參知政事。端請居準下,太宗即以端為左諫議大夫,立準上。每獨召便殿,語必移晷。擢拜戶部侍郎、平章事。 時呂蒙正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涂?!碧谠唬骸岸诵∈潞?,大事不糊涂?!睕Q意相之。會曲宴后苑,太宗作《釣魚詩》,有云:“欲餌金鉤深未達,磻溪須問釣魚人。”意以屬端。后數(shù)日,罷蒙正而相端焉。初,端兄余慶,建隆中以藩府舊僚參預(yù)大政,端復(fù)居相位,時論榮之。端歷官僅四十年,至是驟被獎擢,太宗猶恨任用之晚。端為相持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wù)。慮與寇準同列,先居相位,恐準不平,乃請參知政事與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從之。時同列奏對多有異議,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內(nèi)出手札戒諭:“自今中書事必經(jīng)呂端詳酌,乃得聞奏?!倍擞t讓不自當(dāng)。 初,李繼遷擾西鄙,保安軍奏獲其母。至是,太宗欲誅之,以寇準居樞密副使,獨召與謀。準退,過相幕,端疑謀大事,邀謂準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準曰:“否。”端曰:“邊鄙常事,端不必與知,若軍國大計,端備位宰相,不可不知也。”準遂告其故,端曰:“何以處之?”準曰:“欲斬于保安軍北門外,以戒兇逆。”端曰:“必若此,非計之得也,愿少緩之,端將覆奏?!比朐唬骸拔繇椨鸬锰胫?,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蚺e大事不顧其親,況繼遷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殺之,明日繼遷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結(jié)怨仇,愈堅其叛心爾。”太宗曰:“然則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養(yǎng)視之,以招來繼遷。雖不能即降,終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碧趽狩路Q善曰:“微卿,幾誤我事?!奔从闷洳摺F淠负蟛∷姥又?,繼遷尋亦死,繼遷子竟納款請命,端之力也。進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 太宗不豫,真宗為皇太子,端日與太子問起居。及疾大漸,內(nèi)侍王繼恩忌太子英明,陰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謀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繼恩召端,端知有變,鎖繼恩于閣內(nèi),使人守之而入?;屎笤唬骸皩m車已晏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邪?”乃奉太子至福寧庭中。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請卷簾,升殿審視,然后降階,率群臣拜呼萬歲。以繼勛為使相,赴陳州。貶昌齡忠武軍司馬,繼恩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均州安置,旦除名流潯州,籍其家貲。 真宗每見輔臣入對,惟于端肅然拱揖,不以名呼。又以端軀體洪大,宮庭階戺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嘗召對便殿,訪軍國大事經(jīng)久之制,端陳當(dāng)世急務(wù),皆有條理,真宗嘉納。加右仆射,監(jiān)修國史。明年夏,被疾,詔免常參,就中書視事。上疏求解,不許。十月,以太子太保罷。在告三百日,有司言當(dāng)罷奉,詔賜如故。車駕臨問,端不能興,撫慰甚至。卒,年六十六,贈司空,謚正惠,追封妻李氏涇國夫人,以其子藩為太子中舍,荀大理評事,蔚千牛備身,藹殿中省進馬。 端姿儀瑰秀,有器量,寬厚多恕,善談謔,意豁如也。雖屢經(jīng)擯退,未嘗以得喪介懷。善與人交,輕財好施,未嘗問家事。李惟清自知樞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己,及端免朝謁,乃彈奏常參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構(gòu)人訟堂吏過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fēng)波之言不足慮也。” 端祖兗,嘗事滄州節(jié)度劉守文為判官。守文之亂,兗舉族被害。時父琦方幼,同郡趙玉冒鋒刃紿監(jiān)者曰:“此予之弟,非呂氏子也?!彼斓妹?。玉子文度為耀帥,文度孫紹宗十余歲,端視如己子,表薦賜出身。故相馮道,鄉(xiāng)里世舊,道子正之病廢,端分奉給之。端兩使絕域,其國嘆重之,后有使往者,每問端為宰相否,其名顯如此。 景德二年,真宗聞端后嗣不振,又錄蔚為奉禮郎。藩后病足,不任朝謁,請告累年,有司奏罷其奉,真宗特令復(fù)舊官,分司西京,給奉家居養(yǎng)病。端不蓄貲產(chǎn),藩兄弟貧匱,又迫婚嫁,因質(zhì)其居第。真宗時,出內(nèi)府錢五百萬贖還之。又別賜金帛,俾償宿負,遣使檢校家事。藩、荀皆至國子博士,蔚至太子中舍。 《宋史紀事本末》
后世紀念
名賢坊在河北省廊坊市的愛民東道與東安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實際上是一個街頭公園。園內(nèi)有從古至今以來包括呂端在內(nèi)的廊坊籍或?qū)确挥兄苯佑绊懙拿t達人雕像共十七尊。
藝術(shù)形象
新編歷史故事劇《宋相呂端》 (3張) 2009年大型新編歷史故事劇河北梆子《宋相呂端》。
軼事典故
鎮(zhèn)定自若
呂端渡海出使高麗時,風(fēng)暴折斷了船的桅桿,船上的人都非常害怕,只有呂端仍舊在讀書,像在齋閣時一樣。
大事不糊涂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涂?!谠唬骸诵∈潞?,大事不糊涂?!瘺Q意相之?!?/p>
這句話,原出自北宋太宗多年體察呂端后對其處事為人的一種無可辯駁的評價,而且也確實反映了呂端的人品和才干的真實情況。從歷史書籍中能找到的,能說明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事例有以下兩件事:
其一,太宗曾向呂端問過計策,說自從漢唐以來,有過封乳母為夫人的事情,要呂端拿個主意,如今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回答說:“以前漢唐朝代跟現(xiàn)在不同,那個時候或者是因國大,或者是因為名聲好,才那樣做的,都是事出有因的??梢赃@么說吧,法無定法,禮無定制?!眳味诉@番話使得太宗大開心竅。
其二,呂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幾年的時間,他就主動的奏請圣上將相位讓給了寇準,由寇準接任宰相,呂端自己又做了參知政事那個有相職無權(quán)的謀事官職。后來寇準也做了參知政事,按理說呂端在前,寇準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沒有什么爭議的??墒菂味似嗝魇ド弦蟀炎约毫性诳軠手螅⒌玫搅硕鳒?。呂端不計名利地位,遇事顧全大局,處事以清廉簡潔為原則,在當(dāng)時傳為佳話。
有這樣的事實,加之平時呂端臨朝很少發(fā)表高談闊論,就有些人誤認為呂端是個糊涂人,然而宋太宗卻認為這都是一些小事,呂端只不過是“小事糊涂”罷了,遇有“大事不糊涂”。
太宗的話是言出有據(jù)的。宋時,天下戰(zhàn)事此伏彼起,內(nèi)部也不夠統(tǒng)一。西夏李繼遷造反,攪得西部邊境不安,宋出兵攻夏。保安軍逮住了李繼遷的母親,宋太宗本來想把她殺了。為此,宋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詢問他有何意見。當(dāng)時,寇準沒有不同意見拿出來獻上。在寇準退朝的時候,被呂端瞧見。呂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謀劃當(dāng)中。就讓寇準留步問個究竟。呂端問寇準:“陛下是不是提到找我呂端商量事情的意思?”寇準說:“沒有!”
呂端心想口出:“邊關(guān)上平常的事情,不必讓我知道,若是有軍國大事,商量大的計策,我呂端身為當(dāng)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笨軠事犃藚味诉@番話,覺得這件事確實重大,就將方才太宗召見他是為了處置李繼遷之母的事情如實地告訴了呂端。呂端問寇準:“圣上打算怎么處置呢?”寇準回答:“圣上的意思是把她在保安軍北門外斬首示眾,打算用這種處置方法來鎮(zhèn)戒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們?!眳味寺牭竭@個地方忙說:“若是這么處置了,可不是什么好辦法?!庇谑菂味擞钟H自上朝奏本,提出不要斬殺李繼遷母親的意見。他為了說服太宗,還用秦、漢項羽欲殺邦之父的故事相勸說,他說:“李繼遷是個反叛之人,今天殺了他母親,明天能逮住李繼遷本人嗎?如果不能的話,不就結(jié)下了更大的冤仇了,不就更加堅定了他的反抗之心了嗎?”太宗聽了呂端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問道:“照你這么說,對李繼遷的母親該當(dāng)如何處置呢?”
呂端見太宗有了活話,便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他說:“以本人想到的不算高明的辦法,請圣上想想,是否把她放到延州那個地方去,派人好好護養(yǎng)著她,以此招睞李繼遷回心轉(zhuǎn)意,不再造反。這樣的話,雖說李繼遷不可能馬上就降宋,但是,我們終究可以用他母親在宋來拴住他的心。至于他母親的生死大權(quán),還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里。”
太宗聽了呂端的這種深謀遠慮的想法,心里想?yún)味苏媸锹斆鬟^人。想我朝中有這么多大臣,沒有人提出過呂端這樣的高明意見,差一點誤了我的大事。于是,就采納了呂端的意見,將李繼遷的母親放在延州,并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病死延州。后來李繼遷也死了,其子李德明念在宋朝對待他祖母的情份上,就暫時歸順了宋朝。
還有更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擁立太子真宗繼位的問題上,發(fā)生的擁護和反對的斗爭。那還是宋太宗在世的時候,太宗的身體有病,就安排了后事,立真宗為太子,以備將來由他繼位,執(zhí)掌宋朝天下,并且讓呂端負責(zé)太子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起居等項事宜。太宗病情嚴重的時候,朝中有一些內(nèi)侍和大臣,對太宗死后由誰來繼位發(fā)生分歧,甚至演變成一場宮廷斗爭。
朝中有個內(nèi)侍叫王繼恩,他嫉妒太子過人,怕太子繼位后對他不利。他就起了歹心邪意,聯(lián)絡(luò)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人告謀另立太子,以便讓他們認為合適的人繼承王位。
太宗的病不治而終。太宗駕崩了,但朝中不可一日無主?;屎竺趵^恩召見呂端。呂端覺察到可能有什么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許他出入。然后自己急奔朝廷。呂端被召到朝廷以后,皇后對他說:“皇上不在世了,按說立太子就是為了讓他繼承王位,這也是合乎情理,順理成章的事情,看看現(xiàn)在應(yīng)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聽罷皇后的話,就毫不猶豫地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xiàn)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么做違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對于這么事關(guān)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不能有什么異議后。”皇后聽了呂端的話,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皇位。
太子真宗繼位后,第一次登殿時,垂簾接見朝群臣。當(dāng)呂端率眾臣前來殿中晉見時,一看是這個樣子,寧是站在殿下不拜。當(dāng)時皇后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尋思了一下說:“請把簾子卷起來,讓太子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楚了再拜。”這時皇后讓真宗照呂端所說的卷了簾坐上了正位。呂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的確實是太子無誤后,才率群臣跪拜,并且三呼萬歲。
接著真宗對陰謀另立太子的那幾個奸侫,一一外貶,使得真宗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
真宗繼位后,每次接見朝中大臣,都對呂端很恭敬,肅然拱揖,不呼其名;因為呂端長得體大肥胖,宮廷臺階稍高一點的,真宗都特別關(guān)照有人扶他上去。遇有奉召到殿中商討軍國大事時間長了議論不休的時候,呂端卻能說出輕重緩急,并且條理分明,條條是道。呂端的意見每次都被真宗所采納。
1976年,病榻上的毛澤東在一次召見葉劍英時,口述了一句詩相贈:“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币粊碓u價葉劍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斷,二來道出自己百年之后對國事的隱憂,希望他能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呂端簡介,呂端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呂端古詩大全,呂端的詩,呂端作品目錄
http://yanglaopt.net/shiren_view_9b8f6d43ac9b8f6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