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163年,李燔出生在建昌磨刀李,幼失父,依舅。在艾城西門外讀書,李燔成年后,取表字“敬子”。 1179年,17歲。當時朱熹擔任“知南康軍”,李燔曾受教于朱熹; 1180年,李燔18歲。51歲的朱熹上年請求減免南康錢糧獲準,辦‘社倉’。李燔繼續(xù)從學; 1190年(光宗紹熙元年),28歲,進士及第。授岳州教授。訪朱熹,朱熹勉勵他。在岳州文武兼教。 后祖母去世,歸鄉(xiāng),朝廷又任命他為“襄陽府教授”。李燔再赴建陽拜會朱熹,不久辭官隨朱熹講學,朱熹“凡諸生未達者皆先令訪學燔,有所發(fā),再從熹學,諸生敬服。朱熹宣布李燔為衣缽傳人。 1192年,朱熹建‘考亭書院’,李燔從教。 1194年,朱熹做潭州太守,復岳麓書院,李燔在岳麓書院教學; 1196年,“慶元黨案”,朱熹學說被禁,學生遭迫害;李燔回地方教學; 1200年,朱熹逝世,李燔等頂住“學禁”,率領學子上千人共同辦喪。 1201年前后,回星子創(chuàng)辦“修江書院”、“白石書院”繼續(xù)教學; 1205年(寧宗開禧元年),詔訪遺逸,九江守推薦李燔,召赴都堂審察,辭,再召,再辭。在臨安收學生魏了翁;此后數(shù)年擔任過江西運司干辦公事、以直秘閣主管慶元至道宮。行善政造福百姓。真德秀及右史魏了翁薦之,差權通判隆興府,江西帥魏大有辟充參議官,皆辭,除大理司直,又辭。 1209年,受邀為福建延平書院做學規(guī),后曾參加過教學; 1216年,黃干訪南康李燔、胡泳諸同窗,陳宓任“知南康軍”; 1217年(寧宗嘉定10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任“知南康軍”,興復書院,邀請李燔去白鹿洞; 1218年(寧宗嘉定11年)4-5月間,同學黃干、胡泳等10多人來廬山交游,建流芳橋,李燔與黃干、陳宓一起講學《乾》、《坤》二卦,后郡守邀請李燔擔任白鹿洞書院堂長; 李燔擔任堂長后,白鹿洞書院達到鼎盛,各地學者云集,“講學之盛,它郡無比”。 1224-1225年,曹彥約推薦李燔代替自己做‘潭州通判’,李燔又辭,不允。真德秀為長沙帥,一府之事,咸諮先生。不數(shù)月,辭歸。時史彌遠擅權,廢皇子竑立理宗皇帝。李燔痛心,發(fā)誓不再復出。 1225年后,李燔應邀,推薦了優(yōu)秀人才崔與之、魏了翁、真德秀、陳宓、鄭寅、楊長孺、丁黼、棄宰、龔維藩、徐僑、劉宰、洪咨夔給中央政府。 1226年,李燔在‘知南康軍’曹豳的支持下擴建白石山房(白石書院)。 1232年(理宗紹定5年),理宗、李心傳論李燔,海內一人。幾個月后,李燔離開人世,年70歲。22年后李燔獲贈謚號“文定”,贈直華文閣,兒子李舉擔任下州文學的官職,孫子李鑣也高中進士。
人物成就
他打破官本位,為老師朱熹的理學哲學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勤耕教壇,甘之如飴。 為了說明南宋講學的風潮興盛,首先我們來觀摩兩截講學畫面: 公元1167年農(nóng)歷九月初八開始的兩個半月時間里,朱熹來到潭州(長沙)岳麓書院講學交流。在張栻的岳麓書院里,朱熹與張栻兩位大師以“會講”方式,當眾辯論《中庸》之義。講堂上并排擺著兩把太師椅,聽講的學子你贊成誰家的觀點,就站入哪位大師面前的陣營。隨著會講熱烈而睿智地展開,學子們左右逢源,茅塞頻開。兩位大師辯論到緊要處,曾連續(xù)三晝夜不輟。各地的學子們得到消息,紛紛騎著快馬從四面八方趕來聽講。路上的人流絡繹不絕,講堂內圍得水泄不通,盛況空前,飲馬池的水一下就被馬喝光了。 公元1175年農(nóng)歷六月初,以朱熹、陸九淵為首的理學兩大學派在江西鉛山的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規(guī)模盛大、最重要的學術大辯論。在整整3天中,學術氣氛相當緊張。爭論的焦點是關于認識論、世界觀問題。理學各派的弟子及閩、浙、贛學者多人齊聚鵝湖,上臺辯論的雖然只有朱熹和陸九淵兄弟,但是辯論會如風雷鼓蕩,臺前臺后兩派爭論十分激昂,最后誰也沒有把誰辯倒。五年之后,陸九淵回訪朱熹和他馳名全國的“白鹿洞書院”。朱熹特請陸九淵為書院師生講學。陸九淵精彩的講學,讓聽者無不動容,后來這個演講也被作為白鹿洞書院的一個講義…… 正是在這樣一種時代氛圍中,李燔中進士后,甚至放棄自己的官職,跟隨朱熹讀書和教學。1190年李燔在岳州教授上任之前之后,兩次拜會朱熹,朱熹勉勵他堅定求知。李燔到任岳州后,嚴格教育學生,文武兼修,教育文藝和弓馬,積極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在他的影響教育和帶動下,學生非常勤奮有為。例如趙葵、趙范等人都成為一代卓越的將帥,更多的學生成為儒師。 1192年后的10幾年里,他先后到朱熹開辟或恢復的“武夷精舍”、“岳麓書院”、“考亭書院”教學,朱熹一生有511位學生。許多人有不懂的地方,朱熹一般都請他們讓李燔教習與啟發(fā),學子非常敬服。朱熹多次宣示,李燔‘交友有益,進步可畏,處事一絲不茍,忠直樸實’,就是自己學術的衣缽傳人。朱熹寫詩說:“吾道付滄州”,而李燔被黃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學案》中列為南方理學耆老、滄州大儒第一。 朱熹去世后,李燔率領南康的學子,開辟“修江書院”、“白石書院”、“竹梧書院”,繼續(xù)傳播和研究儒家思想,可以說他從中進士以后的42年都是在教育與研究儒學中度過的。 1205年李燔在中央政府任職,還收下魏了翁作為學生,這個魏了翁后來也成為一代儒學大師。4年后,福建興建了不少書院,延平書院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學府,李燔為該學府制訂學規(guī),長期參與教學,平江人引為自豪的‘平江九子’有幾個是他的學生。 1216年前后,李燔在家鄉(xiāng)南康傳播理學。不久朱在、陳宓又當了“知南康軍”,他應邀又回到白鹿洞書院主持書院活動,白鹿洞書院成為天下書院之首,與李燔的教育教學關系很大。當時學生曾達到上千人(這些學子應屬于學士以上級別),“講學之盛,他郡無比”。這個評價是《宋史》給出的,這是當時書院風潮中,教育界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永遠值得我們自豪。 南宋時期有書院442所,很有名的有265所(私塾級別的書院不算),與朱熹有關的有67所,而這些不少都留下了李燔教學的身影。 李燔把教育事業(yè)當作自己的首要責任,絲毫沒有醉心于官場,一再教育學生,“人生在世,不一定非得做了大官、擔任一定職務才算是建功立業(yè),只要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大小,做一些實實在在有利于他人的事,就可以說是有了功業(yè)”,現(xiàn)在許多人都把這句話當作座右銘。他自己穿著樸素的衣服,全心投入教化與傳播真理。直到他實在推脫不了學生的推薦,才又擔任了一段時間官職,在任上,為百姓造福不已。 1225年以后,他生命的最后7年不再為官,潛心教學與儒家思想研究,推薦了一些思想端正的好官員給中央政府。 在現(xiàn)在南昌市進賢門和書院街上有三大書院遺址,這就是東湖書院、豫章書院、友教書院,這三大書院都仍然供奉著李燔等大賢,根據(jù)考證,李燔及學生饒魯在東湖書院(1211年建)、豫章書院有過教學活動,應該是因為他的盛名,應邀講學或者講堂指導。李燔還拜謁了太師祖羅從彥的南昌西山故居----退思樓,寫下這樣的感懷教育的詩歌:“…半窗明月半空字,一枕清風一枕瑟…閑來獨倚欄桿外,滿耳松聲韶護音。” 散文作家余秋雨在《千年庭院》中寫道:“教學,說到底,是人類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種文明層面上的代代傳遞”。李燔用一生實踐來傳遞這種精神與知識。由于李燔文章的散落,在《朱子語類》、《宋元學案》中,沒有收錄他的完整著作。我搜尋到他的部分文章片段和詩歌,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詩歌很超脫很吸引人,他有一篇《題竹齋指南詩》就很見水準,詩歌如下: 元量清標酷似僧,詩情書意兩相承。於今自有高人處,不尚空窗尚巽升。
教育思想
他的理學觀點在《朱子語類》中,得到一些保存。 李燔在書院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與朱熹是一脈相承的。教育學生以經(jīng)書和史籍、理學著作、諸子百家、秦漢詞章和唐宋詩文為主。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自學為主,強調精研細讀,循序漸進,一生履行。推行‘朱子讀書六法’; 先生講學,以答疑解難為主,或就某一命題專門闡發(fā),《朱子語類》大量記錄這些教學例子。 個別輔導,針對不同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點撥指導,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用深入淺出以日常生活事例來解釋深奧的哲學道理。 集體討論,互相質疑辯難。 還有了一種遠程教育——函授,通過大量書信答疑解惑。 書院的日常課程很嚴密,非常制度化、常態(tài)化。紹定五年(1232年),徐元杰以狀元身份任南劍州知州,親自考察學子教學課程,記錄下來書院的情況,可見當時書院的一斑,現(xiàn)小節(jié)如下: 1、早上四書六經(jīng),自由學習,并參閱老師的注解; 2、早飯后寫文章,闡發(fā),或者互相講學研討; 3、午后討論策論,也就是社會及立身處世,報效國家的那些才學; 4、晚上學習歷史文學……其他等等。 當時的教規(guī)的范本都是《白鹿洞書院教規(guī)》,主要分為:教育目的、學習順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修身處事接物要求、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熟讀精思的學習原則等。這個教規(guī),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為世界教育界所注目。我們看到的白鹿洞書院,它能夠辦成規(guī)模和教學質量全國之冠的大學,固然是朱熹發(fā)端,但是李燔的教學水準、辦學水平還是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朝廷根據(jù)他一生的功績,蓋棺論定,贈與他“文定” 的謚號。根據(jù)《史記》、《史記正義》的記載,謚號“文定”的人,要合乎“經(jīng)緯天地,道德博厚,勤學好問,慈惠愛民,愍民惠禮,賜民爵位;大慮靜民,純行不爽,安民大慮,為民清正”的優(yōu)秀品質,類似于現(xiàn)在的“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封建社會中,獲得過這個謚號的人一共只有60人,例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曾鞏、蘇轍,明朝偉大科學家徐光啟等。
后世學生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好86網(wǎng)為您提供李燔簡介,李燔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李燔古詩大全,李燔的詩,李燔作品目錄
http://yanglaopt.net/shiren_view_9b838d43ac9b838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