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宋代]李之儀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
    江山重疊倍銷魂。
    風花飛有態(tài),煙絮醉無痕。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
    清愁滿眼共誰論。
    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

    百度百科

    臨江仙·偶向凌歊臺上望譯文

    臨江仙·偶向凌歊臺上望賞析

    這首詞,作于李之儀居今當涂期間的某年春天。

    凌歊臺,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離宮于此。實際上,凌歊臺并不很高(據(jù)《太平寰宇記》載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圍平曠,才望得很遠。李之儀的這首詞就是登此臺遠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發(fā)揮,借登凌歊臺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 。”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時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儀雖身在江南,心猶念汴京和故土(李之儀的家鄉(xiāng)在今山東無棣 )。登高以眺遠,自難免引起萬千感觸。但詞人僅用“春光已過三分”一句概括他種種思緒,把無窮的空間感化作有限的時間感,從而收到含蓄蘊藉的審美效果?!?銷魂”一詞,兼有極度高興和極度傷心兩方面的含義。

    “風花飛有態(tài),煙絮墜無痕 。”飛花、墜絮,本都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但經(jīng)過詩人的渲染,便都變成了含情物。飛花,指他人之乘風直上,舞態(tài)翩躚,得意非常;墜絮,喻己身之遭謗被逐,墮地沾泥,了無痕跡。

    下片點明題意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傷感甚”,指以往歲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擊。“那堪舊恨仍存”,意味著此刻、此后仍然“舊恨”綿綿。“清愁”,指所觸起的新愁。詞人在“愁”字下加用“滿眼”一詞,便使人覺得愁如春天的游絲彌漫空際。至于愁些什么,詞人并未明言,因此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共誰論”,進一步表明詩人塊然獨處,竟無人可為解愁。

    “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卻,這里作“豈”解,“卻應”即“豈應”。詞人目睹凌高欠臺下春草叢生,很自然會聯(lián)想起淮南小山《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詩句。但李之儀這里的“王孫”指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詞人把歸鄉(xiāng)不得的怨恨歸咎于春草的不解相憶,實乃貌似無理卻至情的說法。

    紀昀《 四庫全書總目·姑溪詞提要 》謂李之儀“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減秦觀?!笨芍^一語中的,總括了李之儀小詞的特點。這首詞就是明證。

    作者簡介

    李之儀
    李之儀[宋代]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jiān)內(nèi)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兆诔鐚幊跆崤e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quán)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更多

    李之儀的詩(共722首詩)
    •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量意。
      查看譯文
    • 《采桑子》
      相逢未幾還相別,此恨難同。細雨蒙蒙,一片離愁醉眼中。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見無從。滿袂仙風,空托雙鳧作信鴻。
      查看譯文
    • 《蝶戀花》
      為愛梅花如粉面,天與工夫,不似人間見。幾度拈來親比看,工夫卻是花枝淺。覓得歸來臨幾硯,盡日相看,默默情無恨。更不嗅時須百遍,分明銷得人腸斷。
      查看譯文
    • 《浣溪沙》
      昨日霜風入絳帷,曲房深院繡簾垂。屏風幾曲畫生枝。酒韻漸濃歡漸密,羅衣初試漏初遲。已涼天氣未寒時。
      查看譯文
    • 《減字木蘭花》
      亂魂無據(jù),黯黯只尋來處路。燈盡花殘,不覺長更又向闌。幾回枕上,那件不曾留夢想。變盡星星,一滴秋霖是一莖。
      查看譯文

    古詩大全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f249043ac9f2490/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