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復何日,歡動楚江濱。
紫泥來自天上,優(yōu)詔起元臣。
想見傅巖夢斷,記得金甌名在,卻念佩蘭人。
永晝通明殿,曾聽話經(jīng)綸。
促歸裝,趨北闕,覲嚴宸。
玉階陳跡如故,天笑一番新。
好借食間前箸,盡吐胸中奇計,指顧靜煙塵。
九萬云霄路,飛走趁新春。
今日復何日,歡動楚江濱。
紫泥來自天上,優(yōu)詔起元臣。
想見傅巖夢斷,記得金甌名在,卻念佩蘭人。
永晝通明殿,曾聽話經(jīng)綸。
促歸裝,趨北闕,覲嚴宸。
玉階陳跡如故,天笑一番新。
好借食間前箸,盡吐胸中奇計,指顧靜煙塵。
九萬云霄路,飛走趁新春。
水調歌頭·今日復何日譯文
水調歌頭·今日復何日注解
水調歌頭·今日復何日賞析
上片不直接寫與朋友同游的情狀,而是引陶淵明自比。他所寫的寧可退隱、也不向當權者屈曲的淵明,兼有為自己畫像和代朋友書懷的意味。首韻一問,雖意在表明時令,而又能顯出心中的波峭。同時“為誰開”一問,不僅有舍我其誰的自信,且能起到引發(fā)下文的作用。他之所以愛菊,是借花的凌雪傲霜的高尚品格,寄托自己的心胸。以下兩韻,明看是代陶淵明寫心,其實翻過來看,正是借淵明寫懷?!皽Y明謾愛”一韻是倒裝句,是說胸中正不平、惟待酒澆化之的淵明,喜逢重陽節(jié)卻無酒可飲。作者的遭遇有很多地方與陶淵明相同,所以用“黃菊開”、“愛重九”、“正崔嵬”表示對陶淵明的同情與歌頌。下韻以退為進,否定酒本身對淵明有重要意義,謂淵明愛酒并非因為他是個酒徒,而是心中有塊壘,不得不借酒澆愁??墒?,沒有誰打發(fā)“白衣”來為他送酒。上片末韻,扇面障塵既是取景于眼前,也是典故的借用。他對淵明中藏塊壘的心跡的理解,頗為深刻。而寫淵明,實即自寫其志。尤其是末韻。用來比擬韓尚書面對政敵的熏人氣焰而不為茍且的態(tài)度,頗為切合。 下片就眼前重陽節(jié)的相知之樂來寫。他寫一日須飲三百杯,才配得上為韓尚書飲。既側寫韓的豪酣與灑脫,也是寫他與韓的相知投緣之樂。在繼兩韻中,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筆鋒急轉,直指自己遭受“落佩倒冠”的陷害,向南宋王朝提出了憤怒的抗議。當他想見韓將來翳鳳驂鸞、歸于眺望中的仙山之后,就不免喜憂參半了:他為韓尚書的得歸仙班而高興,也為自己的隱居無伴、抱病獨登高臺而傷感。人我相照,愈覺情懷不堪。這里的“歸于仙班”,隱指韓將來的歸朝。結韻以想象中形影相吊的情景,在送別韓南澗的歸路上,見到月色映出了“人影共徘徊?!绷髀冻鱿e依依和孤獨寂寞之感。這樣的表達法,能兼收暗示友情相得和表達自己隱居失意之情的雙重功效。 上片寫登高賞菊憶及淵明,以重九日盼望送酒的陶淵明自比,暗示了作者與其處境的相似。下片陪游后借題發(fā)揮,既寄希望于韓元吉再次被朝廷召用,又為自身的“落佩倒冠”抱病登臺而慨嘆,傾訴自己無法實現(xiàn)抗金報國壯志的痛苦,表達了被迫害受壓抑的沉重心情,不是一篇單純的記游之作。
作者簡介
曾協(xié)(?-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恕D纤卧娙?。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zhèn)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更多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eb5dc43ac9eb5d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