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兩漢]王粲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
    冰雪截肌膚,風(fēng)飄無止期。
    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
    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
    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
    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
    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

    七哀詩三首·其三譯文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邊城的荒涼使人悲傷,過去我就曾經(jīng)到過這個地方。

    冰雪截肌膚,風(fēng)飄無止期。冰雪像刀一樣割裂皮膚,大風(fēng)刮得就沒有停止的時候。

    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方圓百里不見人煙,草木茂盛卻沒有人來管理?

    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登上城樓遙望烽火臺,只見滿城飄動的都是獵獵招展的戰(zhàn)旗。

    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行軍的人不準備再返回家園,出門時就已經(jīng)與家人作了長別。

    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幾個孩子都已經(jīng)被敵方俘虜了,我們?yōu)榇艘呀?jīng)哭了好長時間。

    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天下可供安居樂業(yè)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這個地方呆下去呢?

    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這就象蓼草上的蟲子長期吃辣一樣,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種生活,請不要與我們再談離開邊城的事。

    七哀詩三首·其三注解

    1
    更:經(jīng)歷。
    2
    截:截取,引申為凍傷。
    3
    當遲:膽敢遲緩。
    4
    亭燧:古代筑在邊境上的烽火亭,用作偵伺和舉火報警。
    5
    翩翩飛戍旗:戍邊的旗子翩翩起飛。
    6
    行者:逃難的人。
    7
    反:同“返”,返回。
    8
    樂土:安樂的地方。見《詩經(jīng)·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此,這里。
    9
    蓼蟲:吃慣了蓼(一種有辣昧的草)的蟲子已經(jīng)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為了所好就會不辭辛苦。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10
    諮:同“咨”。征詢,商議。

    七哀詩三首·其三賞析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起句一開始詩人就為使人心悲的邊城慨然長嘆,充滿了辛酸凄愴。詩篇開門見山點明題意,這在古詩和古樂府中是幾乎看不到的?!氨弊质沁@首詩的詩眼,統(tǒng)攝全詩,也是此詩主意所在。接著,詩人申述了邊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寫邊地嚴寒、人稀、荒蕪?!氨┙丶∧w,風(fēng)飄無止期?!北┫竦蹲右粯痈钪说募∧w,大風(fēng)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是冰、雪、風(fēng)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鞍倮锊灰娙耍菽菊l當遲?”這設(shè)問,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寫戰(zhàn)爭給邊地人民帶來的痛苦。登城遠望烽火臺,只見邊防駐軍的戰(zhàn)旗在朔風(fēng)中紛紛飄揚、搖曳、戒備森嚴,氣氛緊張。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頭,不思返歸。留下的人,多被敵軍俘虜,沒完沒了地哭泣??梢娺叺厝嗣裨馐軘耻婖遘k之慘,苦難之深。從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虜,這是造成“百里不見人”的主要原因。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不停的殘酷戰(zhàn)爭,使邊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寫詩人的憤激之情和悵然感嘆?!疤煜卤M樂土,何為久留茲?”這一反詰句流露了詩人強烈的哀怨情緒,表現(xiàn)了詩人對邊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關(guān)切。“蓼蟲不知辛,去來忽與諮?!鞭はx喜歡吃苦辣的東西,因此說“不知辛”。這兩句是說,那些像蓼蟲一樣長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談遷徙的事是沒有用的。言外之意,戰(zhàn)爭使人民習(xí)慣了,麻木了。這里凝聚了詩人無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詩人對此無能為力的惆悵哀嘆的情緒。

    這是一首反映邊地戰(zhàn)爭的寫實詩。詩人繼承了《詩經(jīng)》與《楚辭》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深刻地反映了東漢末年邊地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的社會現(xiàn)實。

    作者簡介

    王粲
    王粲[兩漢]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初仕劉表,后歸曹操。 更多

    王粲的詩(共58首詩)
    • 《安臺新福歌》
      武力既定,庶士咸綏。
      樂陳我廣庭,式宴賓與師。
      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撫民黎。
      荷天寵,延壽尸,千載莫我違。
      查看譯文
    • 《從軍詩》
      樓船凌洪波。
      尋戈刺羣虜。
      查看譯文
    • 《七哀詩》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fù)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qū)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查看譯文
    • 《詩》
      荊軻為燕使。
      送者盈水濱。
      縞素易水上。
      涕泣不可揮。
      查看譯文
    • 《詩》
      聯(lián)翻飛鸞鳥。
      獨游無所因。
      毛羽照野草。
      哀鳴入青云。
      我尚假羽翼。
      飛覩爾形身。
      愿及春陽會。
      交頸遘殷勤。
      查看譯文
    • 憫上·哀世兮睩睩
      王逸王逸〔兩漢〕
      哀世兮睩睩,諓諓兮嗌喔。
      眾多兮阿媚,骫靡兮成俗。
      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煢獨。
      鵠竄兮枳棘,鵜集兮帷幄。
      蘮蕠兮青蔥,稿本兮萎落。
      睹斯兮偽惑。
      心為兮隔錯。
      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
      川谷兮淵淵,山峊兮峉峉。
      叢林兮崟崟,株榛兮岳岳。
      霜雪兮漼溰,冰凍兮洛澤。
      東西兮南北,罔所兮歸薄。
      庇蔭兮枯樹,匍匐兮巖石。
      蜷局兮寒局數(shù),獨處兮志不申,年齒盡兮命迫促。
      魁壘擠摧兮常困辱,含憂強老兮愁不樂。
      須發(fā)苧悴兮顠鬢白,思靈澤兮一膏沐。
      懷蘭英兮把瓊?cè)?,待天明兮立躑躅。
      云蒙蒙兮電倏爍,孤雌驚兮鳴呴呴。
      思怫郁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告。
    • 六言詩·唐虞世道治
      嵇康嵇康〔兩漢〕
      唐虞世道治。
      萬國穆親無事。
      賢愚各自得志。
      晏然逸豫內(nèi)忘。
      佳哉爾時可憙。
    • 行女哀辭
      曹植曹植〔兩漢〕
      序:
      行女生于季秋,而終于首夏。
      三年之中,二子頻喪。
      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難哉;
      或華發(fā)以終年,或懷妊而逢災(zāi)。
      感前哀之未闋,復(fù)新殃之重來!
      方朝華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天蓋高而無階,懷此恨其誰訴!
    • 小車銘·員蓋象天
      李尤〔兩漢〕
      員蓋象天,方輿則地。
      輪法陰陽,動不相離。
      合之嗛噓,疏達開通。
      兩輜障邪,尊卑是從。
      輗軏之用,信義所同。
    • 觸龍說趙太后
      劉向劉向〔兩漢〕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趙氏求救于齊,齊曰: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強諫。
      太后明謂左右:
      “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
      太后盛氣而揖之。
      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
      ”太后曰:
      “老婦恃輦而行。
      ”曰:
      “日食飲得無衰乎?
      ”曰:
      “恃粥耳。
      ”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
      “老婦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而臣衰,竊愛憐之。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
      沒死以聞。
      ”太后曰:
      “敬諾。
      年幾何矣?
      ”對曰:
      “十五歲矣。
      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太后曰: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對曰:
      “甚于婦人。
      ”太后笑曰:
      “婦人異甚。
      ”對曰: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曰:
      “君過矣!
      不若長安君之甚。
      ”左師公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必勿使反。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太后曰:
      “然。
      ”左師公曰:
      “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曰:
      “無有。
      ”曰:
      “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
      ”曰:
      “老婦不聞也。
      ”“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
      ”太后曰:
      “諾,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古詩大全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cf77f43ac9cf77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