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伯璣金陵賞析
這是一首懷友詩。陳伯璣名允衡,江西建昌人,與作者稱得上知音。正當初春時節(jié),五萬復蘇,柳枝新綠。作者見柳樹而思好友,所以寫下這首抒情之作。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以樂景寫哀情和煦的春風情意綿綿地吹拂著青青楊柳,在這柔柔春光中,綠意鋪展開來。優(yōu)美的景致反襯出思念之情的憂傷,而這憂傷中又帶著絲絲甜意,這真是“甜蜜的憂愁”?!熬G到蕪城第幾橋?”以設問句式提出,顯得別有情趣:楊柳該是綠到當年話別的橋頭了吧?“蕪城”即指揚州。東風楊柳等景物渲染出一種美好的氛圍,綠滿天涯的景象更是烘托出一種曠遠的境界。
于是就有了“欲折一枝寄相憶”的念頭。折楊柳贈別是古來風俗,詩人循此古風,欲折一枝而贈與友人,以寄相憶之情,這是很自然的,未足稱奇。但本句的意義承接和構思之所以顯得平平,正是為了突出下一句的神來之筆?!案艚瓪埖延隇t瀟”,這是本詩的精華所在,最能體現(xiàn)詩人所標舉的“神韻”究竟為何物,最耐人尋味:正當詩人動起相憶之念時,從長江的對岸,也傳來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笛聲。這笛聲在此際出現(xiàn),顯得多么發(fā)人遐思!或許,這是知心的好友心有靈犀一點通,雖然為大江所阻,但他們心氣相通,好友已想到了詩人正在憶念自己,故雖然東風還只綠到蕪城,楊柳還未出現(xiàn)于金陵,他也為了回報詩人的相思,吹奏起了清越的長笛。若確是如此,詩人自該是激動萬分了,但在末句中,卻沒有絲毫激動的情緒,只有一片惆悵的煙霧:畢竟這笛聲是“殘笛”,被瀟瀟的江天細雨吹打得零散不成樂章了,詩人辨不出那是不是友人慣吹的曲子,也聽不分明笛聲里有怎樣的心曲包含著,他聞笛時的心情,也一如春雨一般迷茫惆悵。
整首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對于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寄寓在東風、楊柳、隱隱笛音、瀟瀟春雨等景物之中,深沉的情感與清麗而優(yōu)美的景物融為一體,蘊意綿長,言近旨遠。
寄陳伯璣金陵翻譯
譯文
和煦的春風情意綿綿地吹拂著楊柳,這滿眼的翠綠該是蔓延到當年話別的蕪城亭橋了吧?
想要攀折一枝贈與你,以寄相思之意,隔江對岸突然飄來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笛聲。
注釋
東風:春風。
蕪城:古城名。即廣陵城。故址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境,在金陵附近。作者當時在揚州為官。
作者簡介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cf64d43ac9cf64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