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白居易

    上陽人,紅顏闇老白發(fā)新。
    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馀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云入內(nèi)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cè)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fā)歌。

    上陽白發(fā)人-愍怨曠也譯文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fā)新。上陽宮人啊,上陽宮人,當年的花容月貌已經(jīng)暗暗消失。如今垂暮之年,白發(fā)如銀。

    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綠衣監(jiān)使守著宮門,一下就關(guān)閉了上陽人多少個春天。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說起來,還是玄宗末年被選進皇宮,進宮時剛十六,現(xiàn)在已是六十。

    同時采擇百余人,零落年深殘此身。一起被選的本有一百多人,然而,日久年深,凋零凈盡,如今剩下只老身一人。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想當初,吞聲忍淚,痛別親人,被扶進車子里不準哭泣。

    皆云入內(nèi)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都說進了皇宮便會承受恩寵,因為自己是那樣的如花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cè)目。哪曉得一進宮,還沒等到見君王一面,就被楊貴妃遠遠地冷眼相看。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進上陽宮,落得一輩子獨守空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住在空房中,秋夜那樣漫長,長夜無睡意,天又不肯亮。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一盞殘燈,光線昏昏沉沉,照著背影,投映在墻壁上;只聽到夜雨蕭蕭,敲打著門窗。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春日的白天是那樣慢,那樣慢啊,獨自坐著看天,天又黑得那樣晚。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宮里的黃鶯兒百囀千啼,本該讓人感到欣喜,我卻滿懷愁緒,厭煩去聽;梁上的燕子成雙成對,同飛同棲,是多么地讓人羨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絲毫的嫉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黃鶯歸去了,燕子飛走了,宮中長年冷清寂寥。就這樣送春,迎秋,已記不得過了多少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只知對著深宮,望著天上月,看它東邊出來,西邊落下,已經(jīng)四五百回圓缺。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現(xiàn)如今,在這上陽宮中,就數(shù)我最老。皇帝聽說后,遠遠地賜了個“女尚書”的稱號。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我穿的還是小頭鞋子、窄窄的衣裳;還是用那青黛畫眉,畫得又細又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外邊的人們沒有看見,看見了一定要笑話,因為這種妝扮,還是天寶末年的時髦樣子。

    上陽人,苦最多。上陽宮人哪,苦可以說是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年輕也苦,老了也苦。一生孤苦,可又能怎樣?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你不曾看到那時呂向的《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fā)歌!你又沒見到今日的《上陽宮人白發(fā)歌》?

    上陽白發(fā)人-愍怨曠也注解

    1
    上陽:即上陽宮,在洛陽皇宮內(nèi)苑的東面。
    2
    綠衣監(jiān)使:太監(jiān)。唐制中太監(jiān)著深綠或淡綠衣。
    3
    承恩:蒙受恩澤。
    4
    楊妃:楊貴妃。
    5
    遙側(cè)目:遠遠地用斜眼看,表嫉妒。
    6
    耿耿:微微的光明。
    7
    蕭蕭:風聲。鳴叫。
    8
    尚書:官職名。都是指鞋。
    9
    美人賦:作者自注為“天寶末,有密采艷色者,當時號花鳥使,呂向獻《美人賦》以諷之。

    上陽白發(fā)人-愍怨曠也賞析

    上陽宮宮女很多,有些宮女從未得到皇帝接見,終身等于幽禁宮中。古代宮女生活相當痛苦。所以詩序有“愍怨曠也”的說法?!绊?,同情?!霸箷纭?,指成年了沒婚配的人。女人稱“怨女”,男人稱“曠夫”。這里偏指怨女。

    開頭幾句是說,上陽那老宮女,青春紅顏悄悄地、不知不覺地衰老了,而白發(fā)不斷地新生。太監(jiān)把守的宮門,自從宮女們被關(guān)進上陽宮以后,一幽閉就是多少年過去了?!靶谀q”指唐玄宗天寶末年(天寶年間為742年—756年),當時女子剛被選入宮中,才只有十六歲,一轉(zhuǎn)眼已到六十了。同時從民間采擇來的宮女有百十多個,一個個都凋零死去了。多年后只剩下這一個老宮女了?!熬G衣監(jiān)”,是唐代掌管宮闈出入和宮人簿籍的太監(jiān)。從七品下,六、七品官穿綠色官服?!叭霑r十六今六十”,這里的歲數(shù)不是實指,而是指進去時很年輕,等幾十年過后已經(jīng)很老了。這幾句概述了上陽宮女被幽閉在上陽宮達半個世紀之久,寫出了她凄慘的一生,以充滿哀怨憂郁之情的筆調(diào),總括了全詩的內(nèi)容,有統(tǒng)攝全篇的作用。

    接著轉(zhuǎn)入該詩的主要部分,寫她入宮后的遭遇及幽閉后的愁苦?!皯浳敉瘫瘎e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皆云入內(nèi)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這四句寫她當年別親入宮的悲慟場景,意思是說,回想當年離別親人時,她忍悲吞聲被家人扶進車里邊,并囑咐她不要哭。因為她長的很美,身材也很好,大家都說你一入宮里就會受到皇帝恩寵的,可事實并非如此?!拔慈菥醯靡娒妫驯粭铄b側(cè)目。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這四句寫她進宮之后,被妒潛配上陽宮的悲慘結(jié)局。她來到宮中,還沒容得君王看見她,就已被楊貴妃發(fā)現(xiàn)了,遠遠地對她加以側(cè)目而視。由于嫉妒,楊貴妃就派人下令把她發(fā)配到上陽宮,于是她的一生就在空房度過了。至此,這位年僅十六歲的妙齡少女,一生命運就這樣決定了。

    接下來圍繞著潛配上陽宮后的情景展開了層層描寫。“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這幾句寫她宿空房被幽閉時的痛苦。因為夜長,她睡不著盼天亮,但天色又遲遲不明。就在殘燈、壁影,蕭蕭暗雨之中度過去了。這是寫秋夜的漫長?!按喝者t,日遲獨坐天難暮。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春天白天長,雖然春光好,但她是孤獨一人坐在那兒,所以天越長越難挨,越難往下熬過去。所以總是希望天快點黑??商煊珠L,很難黑??罩酗w來的鶯鳥叫得很好聽,但她愁緒難展不愿聽;春天燕子來了,在梁間做窩,總是雙棲雙宿,可她已老了無需去妒忌燕子的雙棲雙宿了。作者選擇“秋夜”和“春日”兩個典型時間,來概括上陽宮女四十四個年頭的凄怨生活。寫“秋夜”是“耿耿殘燈”、“蕭蕭暗雨”等愁景;寫“春日”,是“宮鶯百燕雙棲”等樂景;愁、樂交雜,相反相成,以景襯情,既渲染了凄惻哀怨的悲劇氣氛,又細致、含蓄地反映了上陽宮女孤寂愁苦的心理。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問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边@四句總寫幽禁深宮時間之久?!苞L歸燕去”表示春天過去了,春往秋來,她總是這單調(diào)度過,不記得哪個年頭了。只是因為在深宮常常看月亮,似乎還記得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大約有四五百回了。

    以上為該詩主體部分,描寫老宮女一生的痛苦。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這幾句是說,她已成了宮中最老的一個宮女了?;实圩¢L安,所以遙賜她一個尚書官銜。穿小頭鞋窄衣裳,用青黛畫細長細長的眉。外人是看不到的(因在宮中),如果一旦看到她了,誰都要笑的。因為這種小頭鞋窄衣裳畫細長眉,都是唐玄宗時流行的一種服裝打扮,落后了半個世紀了,成了老古董?!按蠹摇?,指皇帝。唐朝宮中口語。“尚書號”是對老宮女的安慰,但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是無濟于事的。這六句以描繪她所穿天寶妝束,來反映她長期深鎖冷宮、與世隔絕的凄慘境況,于貌似輕松平和的調(diào)侃筆調(diào)中,對最高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辛辣的諷刺。

    “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fā)歌?!蹦┪策@幾句是說,上陽宮女苦是最多的。年輕也苦,到老了也苦。這兩方面的苦具體是怎樣的,不用往下說了。這叫“卒章顯其志”。“君不見”兩句下面白居易自注:“天寶末,有密采艷者,當時號花鳥使,呂向獻《美人賦》以諷之。”天寶末年有到民間采集美女的叫花鳥使,當時呂向獻《美人賦》來諷諫這件事)意思是,那還要讀讀作者這篇上陽白發(fā)歌。這里以天寶年間呂向的《美人賦》與此詩并提,對一直沒有改變的廣選妃嬪制度進行諷諫,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宮女不幸命運的惻隱之情。

    這首詩的主題明確。作者在詩中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訴的筆調(diào),描述了上陽宮女“入時十六今六十”的一生遭遇,反映了無數(shù)宮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嚴酷事實,從而鞭撻了封建朝廷廣選妃嬪的罪惡,在客觀效果上,具有揭露、控訴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荒淫縱欲、摧殘人性的作用。如此深刻、尖銳的政治諷諭詩,在唐代眾多的宮怨題材詩作中,是極為少有的。

    這首詩選材十分典型。作者沒有羅列眾多宮女的種種遭遇,而是選取了一個終生幽禁冷宮的老宮女來描寫,并重點敘寫了她的垂老之年和絕望之情。通過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高度概括了無數(shù)宮女的共同悲慘命運。該詩以人性之被摧殘去激動人心,也使作者所要表達的意義更富有尖銳性。

    在藝術(shù)上,此詩作者運用多種手法來刻畫上陽宮女的形象:

    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是其一。如對“天寶末年時世妝”的描寫,形象地表明上陽宮女幽閉深宮、隔絕人世之久。用衣著落后半個世紀這一外在的表現(xiàn),說明一個女人如花歲月,似水年華被毫無意義地踐踏了,她一生都沒有獲得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意義,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容量是相當大的,足以誘發(fā)讀者的想象力。

    細膩的心理描寫是其二。如“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兩句,包孕著一個從原先的喜聞、羨妒到今日的厭聽、不妒的心理演變過程;它們與“春往秋來不記年”、“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等詩句,均反映了上陽宮女對生活、愛情已失去信心的麻木心態(tài),是她愁苦絕望心理的細致刻畫。

    環(huán)境氛圍的烘托是其三。從“宿空房”至“東西四五百回圓”這一精彩片斷,通過渲染上陽宮環(huán)境的死寂、凄涼,襯托出生活在這座人間地獄中的上陽宮女的孤苦。

    從全詩來看,作者在寫宮女的幽閉生活時,敘事、抒情、寫景三者結(jié)合,詩句間具有濃郁的悲劇氛圍。 這首詩的語言具有質(zhì)樸平易、“意深詞淺,思苦言甘”(袁枚《續(xù)詩品》)、“用常得奇”(劉熙載《藝概》)的特點,充分發(fā)揚了樂府民歌語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全詩以七字句為主,又時或摻雜三字句等,長短相間、錯落有致。而“頂針”手法的運用,及音韻轉(zhuǎn)換之靈活,則使詩讀來瑯瑯上口,有一氣流轉(zhuǎn)之妙。

    作者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

    白居易的詩(共4538首詩)
    • 《直中書省》
      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查看譯文
    • 《新亭病后獨坐招李侍郎公垂》
      新亭未有客,竟日獨何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夾竹籬。
      頭風初定后,眼暗欲明時。
      淺把三分酒,閑題數(shù)句詩。
      應須置兩榻,一榻待公垂。
      查看譯文
    •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查看譯文
    • 《家園三絕》
      滄浪峽水子陵灘,路遠江深欲去難。
      何似家池通小院,臥房階下插魚竿?
      籬下先生時得醉,甕間吏部暫偷閑。
      何如家醞雙魚榼,雪夜花時長在前?
      鴛鴦怕捉竟難親,鸚鵡雖籠不著人。
      何似家禽雙白鶴,閑行一步亦隨身?
      查看譯文
    •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查看譯文
    • 送王龜拾遺謝官后歸(氵產(chǎn))水山居
      趙嘏趙嘏〔唐代〕
      水邊殘雪照亭臺,臺上風襟向雪開。
      還似當時姓丁鶴,羽毛成后一歸來。
    • 送人還荊州
      皇甫曾〔唐代〕
      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
      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
      帆影連三峽,猿聲近四鄰。
      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
    • 將赴益州題小園壁
      蘇颋蘇颋〔唐代〕
      歲窮惟益老,春至卻辭家。
      可惜東園樹,無人也作花。
    • 責漢水辭
      李善夷〔唐代〕
      漢之廣兮,風波四起。
      雖有風波,不如蹄涔之水。
      蹄涔之水,不為下國而傾天子。
      漢之深兮,其堤莫量。
      雖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
      行潦之汪,不為下國而溺天王。
      漢之美者曰魴。
      吾雖饑不食其魴,恐污吾之饑腸。
    • 薔薇·朝露灑時如濯錦
      徐夤徐夤〔唐代〕
      朝露灑時如濯錦,晚風飄處似遺鈿。
      重門剩著黃金鎖,莫被飛瓊摘上天。

    古詩大全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ce17f43ac9ce17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