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譯文
沙丘城下寄杜甫注解
沙丘城下寄杜甫背景
根據(jù)裴斐編制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秋,時李白四十五歲。天寶三載(744年)春,李白離長安,開始漫游。在洛陽,遇見了已經(jīng)三十三歲卻仍未進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在梁園相會,并同游孟諸、齊州等地。第二年夏,兩人又在東魯會面。他們情投意合,親密到"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地步。天寶四載秋,兩人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后,南游江東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懷念杜甫,寫下此詩寄贈。 ?
沙丘城下寄杜甫賞析
詩人一開始用很多的筆墨寫他自己的生活,住處的周圍環(huán)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詩的前六句沒有一個“思”字,也沒有一個“君”字,給讀者以山回路轉(zhuǎn)、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詩的結(jié)尾才豁然開朗,說出“思君”二字。詩中無一句不是寫“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聯(lián)強似一聯(lián),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煙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這樣的構(gòu)思,既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感受,為詩的主旨蓄勢,同時也賦予那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以濃郁的詩味。 首聯(lián)“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边@是詩人自問,其中頗有幾分難言的惱恨和自責的意味。這會引起讀者的關(guān)注,并造成懸念?!案吲P沙丘城”高臥,實際上就是指詩人閑居乏味的生活。這句話一方面描寫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應了提出上述問題的原因。詩人不來沙丘“高臥”,原因就在于懷念杜甫這位友人。這凌空而來的開頭,正是把詩人那種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復雜、苦悶的感情,以一種突發(fā)的方式迸發(fā)出來了。 頷聯(lián)“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眼前的沙丘城對于詩人來說,像是別無所見,別無所聞,只有城邊的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fā)出瑟瑟之聲。這蕭瑟的秋風,凄寂的氣氛,更令詩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詩人愁思難解。 頸聯(lián)“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不可醉”,即沒有那個興趣去痛飲酣醉?!翱諒颓椤保驗樵娙藷o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這么翻寫一筆,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就逼出下文。 尾聯(lián)“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便胨?,發(fā)源于山東萊蕪,西南流向。杜甫在魯郡告別李白欲去長安,長安也正位于魯?shù)氐奈髂?。所以詩人說:“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著你悠悠南行?!痹娙思那橛诹魉?,照應詩題,點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這種綿綿不絕的思情,興罷各分袂,何須醉別顏”的開闊灑脫的胸襟,顯示了詩人感情和格調(diào)的豐富多彩。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中,古體先于律體。但是,律體的盛行對于古詩的寫作也不無影響。李白的這首五古,全詩八句,中間四句雖然不是工整的對仗,但其中部分詞語的對仗以及整個的格式,卻可以見到律詩的痕跡。這種散中有對、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發(fā)了詩人純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詩具有一種自然而凝重的風格。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詩詞大全
作者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a7b1c43ac9a7b1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