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唐代]高適

    踐更登隴首,遠別指臨洮。
    為問關(guān)山事,何如州縣勞。
    軍容隨赤羽,樹色引青袍。
    誰斷單于臂,今年太白高。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譯文

    踐更登隴首,遠別指臨洮。白少府帶領(lǐng)戍卒將去隴右,行將分手遠別,直奔臨洮。

    為問關(guān)山事,何如州縣勞。試問關(guān)山送兵之事,與在州縣勞苦相比怎樣?

    軍容隨赤羽,樹色引青袍。士兵們身帶赤羽之箭,使行進的軍容更為雄壯,滿山的樹色青青,使身著青袍的白少府更為威武。

    誰斷單于臂,今年太白高。料想誰可俘虜匈奴強虜,將星高照,此行定能擊敗匈奴。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注解

    1
    踐更:古代服徭役時,輪到的人可以出錢雇人代替。受錢代人服役,叫“踐更”。此指服役的士卒。
    2
    隴首:隴山,在今陜西省隴縣西北。
    3
    臨洮:郡名,原稱洮州。天寶元年更名為臨洮郡,治所在今甘肅臨潭,屬隴右節(jié)度使。
    4
    關(guān)山事:指從軍于關(guān)山隘口行役之事。
    5
    何如:何及,哪趕得上。
    6
    州縣勞:任州縣勞頓之職。
    7
    赤羽:赤色旗幟。
    8
    樹色:指樹木的青綠色。
    9
    青袍:指縣尉之服。唐代不同級別的官員穿不同服色。
    10
    斷單于臂:即斬斷單于的右臂。匈奴最高首領(lǐng)的稱號,此指敵酋。古時地理方位,如面向南,則西為右,東為左。匈奴在北,面南,則西為右,故曰斷其右臂。
    11
    太白:星座名,古時認為是將星。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賞析

    首聯(lián)以明快的手法點明了作為遠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緊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以士卒五更即出發(fā)而登隴山,道出軍情之急。二句中分別用一“登”字、“指”字,既示征途渺遠,又顯疾進之態(tài)。這位即將與詩人離別的遠行者,與詩人分手之后,到天快亮、東方欲曉之時就要趕到隴山,攀援登臨其山崗之上,而此行要到的地點則是處在遙遠的西北邊塞的臨洮。這樣開頭,不但表明友人離別的匆忙,同時也表明行者征人趕路的急迫。日夜兼程,行色匆匆,人馬迅急,可見前方軍情緊急,形勢逼人。把這首詩中所描繪的征人出征的景況與杜甫《兵車行》開頭幾句詩所展現(xiàn)的情景相比,是非常有意思的。杜詩云:“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倍诟哌m的這首送別詩中則沒有一點這種征人出征,親朋相送的場景描繪,有的只是義無反顧的豪雄氣概。當(dāng)然杜甫詩里出征的是士兵,而高適詩里遠行的卻是護送征夫的縣尉,前者是被迫服役,后者則是渴望立功邊塞而從軍行役。這是兩詩表現(xiàn)主旨根本不同的所在,從而其思想風(fēng)格、情感色調(diào)也自然迥異。并且在表現(xiàn)手法上兩詩也顯然有所不同。杜詩是重墨鋪染,而高詩則是概括精煉?!皻埜?、“遠別”四字,用詞就極為簡潔,不但省去了惜別情景的展示,而且舍棄了行軍途程中的一切耳聞目見,突出地表現(xiàn)了行人征夫一心一意手奔赴西北邊塞以求建功立業(yè)的急切心情。一“登”一“指”又動態(tài)地表明了赴邊的迅急與行者心情的緊迫。細玩其意,“遠行”二字中似乎還包含著詩人的惜別之情??傊?,詩人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以引發(fā)讀者豐富的審美聯(lián)想。

    頷聯(lián)以“關(guān)山事”與“州縣勞”對比,認為從軍行役之“關(guān)山事”,還不如作“州縣”之吏那么勞頓,一為高適有任封丘尉之痛苦經(jīng)歷,故有此言;二亦可見其對軍旅生活之向往,表現(xiàn)了詩人心中隱隱的一種得意。行者所要踏上的行程,其自然條件畢竟是險惡的,征程也是艱辛的,所以承接首二句下來詩人又通過一個設(shè)問,使一開始就高昂激越的情調(diào)旋律得到一個回環(huán),由此以表現(xiàn)詩人對行者此次遠征的關(guān)切。此次遠行是由縣尉送兵赴邊,更可見當(dāng)時邊塞戰(zhàn)事的緊張,補充兵力已刻不容緩。這看似簡單明白的一問,卻含意豐富,既表現(xiàn)出詩人對行者從軍行役路途艱苦的體貼關(guān)注與惜別難舍之意,同時又贊頌了行者不畏險難的豪邁情懷。感情真摯,態(tài)度誠懇,耐人細讀。

    頸聯(lián)狀疾進之軍容,詩人通過想象所描繪出的行者送兵赴邊途中的情景。赴邊征人軍容嚴正,刀槍林立,人不離鞍,馬不停蹄。姓白的縣尉參與其中,從而使這疾行猛趕、奮勇挺進的行軍隊伍中忽隱忽現(xiàn)、忽前忽后地閃現(xiàn)著標志著縣尉作為使臣所執(zhí)旌節(jié)上的羽飾;而道路兩旁的林木,蒼蒼的樹色中也不時有縣尉所穿青袍的閃現(xiàn)。詩人側(cè)面著筆,以象征熱情之“赤色”相襯,中間“隨”字與“引”字鍛煉極為生動,既刻畫出行者隨軍奮勇前進,風(fēng)塵仆仆的勞苦形象,更刻畫了行者一往無前的氣概,以其隨身裝束之色彩,傳出士卒昂揚奮發(fā)之神態(tài),從而給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氣勢豪雄的千里行軍圖;“樹色”碧綠,中間用一“引”字,使穿“青袍”之白少府和碧綠之“樹色”妙合無垠,給人以滿眼生機,以及白少府義氣慷慨之奕奕神采。“隨”、“引”二字,使詩歌具流走之勢,緊扣行軍特點?!俺唷?、“青”二色,亮麗鮮明,頗具青春氣息??芍^達到人境渾一,詩畫交融之境界。

    尾聯(lián)不直接表達唐軍必勝的信念,而以“誰斷單于臂”之反詰頓起,再以“今年太白高”作答,顯示唐軍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之勢,這里自然表現(xiàn)出高適此時的一腔豪情。語言響亮有力,用典渾化無跡,此種虛處傳神,使詩歌含蘊更為深厚。

    全詩的首聯(lián)寫白少府告別親友帶兵輪換到西北邊地駐防時登臨六盤山頭,遠離故鄉(xiāng)直指河西臨洮。頷聯(lián)寫自己作為守邊官吏,煩勞地方官員為了關(guān)山戰(zhàn)事辛苦帶兵換防,實在是問心有愧,對不住人家。頸聯(lián)卻筆鋒一轉(zhuǎn),語氣豪邁:奔赴邊關(guān)的將士們,軍容齊整,紅色箭羽緊隨其身,在綠色的原野上青色戰(zhàn)袍著身,格外耀眼奪目。言外之意是贊許白少府帶兵有方,軍勢威猛。尾聯(lián)詩人豪氣沖天,盡顯盛唐軍人的氣象:誰能砍斷匈奴單于的臂膀,今年的太白星高懸,必有敵人進犯邊境,殺敵報國,正等待著英武的軍人和將士。

    作者簡介

    高適
    高適[唐代]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更多

    高適的詩(共102首詩)
    • 《酬裴秀才》
      男兒貴得意,何必相知早。
      飄蕩與物永,蹉跎覺年老。
      長卿無產(chǎn)業(yè),季子慚妻嫂。
      此事難重陳,未于眾人道。
      查看譯文
    • 《過盧明府有贈》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傳。
      靜然本諸己,以此知其賢。
      我行挹高風(fēng),羨爾兼少年。
      胸懷豁清夜,史漢如流泉。
      明日復(fù)行春,逶迤出郊壇。
      登高見百里,桑野郁芊芊。
      時平俯鵲巢,歲熟多人煙。
      奸猾唯閉戶,逃亡歸種田。
      回軒自郭南,老幼滿馬前。
      皆賀蠶農(nóng)至,而無徭役牽。
      君觀黎庶心,撫之誠萬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鮮。
      能奏明廷主,一試武城弦。
      查看譯文
    • 《單父逢鄧司倉覆倉庫,因而有贈》
      邦牧今坐嘯,群賢趨紀綱。
      四人忽不擾,耕者遙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詞如履霜。
      炎炎伏熱時,草木無晶光。
      匹馬度睢水,清風(fēng)何激揚。
      校緡閱帑藏,發(fā)廩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歡言至夕陽。
      開襟自公馀,載酒登琴堂。
      舉杯挹山川,寓目窮毫芒。
      白鳥向田盡,青蟬歸路長。
      醉中不惜別,況乃正游梁。
      查看譯文
    • 《寄孟五少府》
      秋氣落窮巷,離憂兼暮蟬。
      后時已如此,高興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憶我屢周旋。
      征路見來雁,歸人悲遠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貞堅。
      查看譯文
    •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
      圣代務(wù)平典,輶軒推上才。
      迢遙溟海際,曠望滄波開。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鰲不可釣,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連九垓。
      挹流納廣大,觀異增遲回。
      日出見魚目,月圓知蚌胎。
      跡非想像到,心以精靈猜。
      遠色帶孤嶼,虛聲涵殷雷。
      風(fēng)行越裳貢,水遏天吳災(zāi)。
      攬轡隼將擊,忘機鷗復(fù)來。
      緣情韻騷雅,獨立遺塵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長鳴謝知己,所愧非龍媒。
      查看譯文
    • 秦州雜詩·蕭蕭古塞冷
      杜甫杜甫〔唐代〕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
      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 賀雨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皇帝嗣寶歷,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zāi)兇。
      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
      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辟,一舉靖巴邛。
      二年戮李锜,不戰(zhàn)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進獻,乃命賑饑窮。
      宥死降五刑,責(zé)己寬三農(nóng)。
      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
      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
      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先天天意從。
      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
      凝為油油云,散作習(xí)習(xí)風(fēng)。
      晝夜三日雨,凄凄復(fù)濛濛。
      萬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
      皇天與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珮何鏘鏘,將相及王公。
      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
      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君以明為圣,臣以直為忠。
      敢賀有其始,亦愿有其終。
    • 采蓮舟
      薛濤薛濤〔唐代〕
      風(fēng)前一葉壓荷蕖,解報新秋又得魚。
      兔走烏馳人語靜,滿溪紅袂棹歌初。
    • 春日雨(一作細雨)
      溫庭筠溫庭筠〔唐代〕
      細雨濛濛入絳紗,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稱流品,宮體何曾為杏花。
    • 感時·世途擾擾復(fù)憧憧
      方干方干〔唐代〕
      世途擾擾復(fù)憧憧,真恐華夷事亦同。
      歲月自消寒暑內(nèi),榮枯盡在是非中。
      今朝猶作青襟子,明日還成白首翁。
      堪笑愚夫足紛競,不知流水去無窮。

    古詩大全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a716c43ac9a716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