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先秦]左丘明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王貳于虢,鄭伯怨王。
    王曰:
    “無之。
    ”故周鄭交質。
    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
      君子曰: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
    《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周鄭交質譯文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鄭武公、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權給虢公,鄭莊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說:“沒有的事(偏心于虢公)?!庇谑侵芡?、鄭國交換人質(證明互信):(周平王)的兒子狐在鄭國做人質,鄭莊公的兒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質。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周平王死(后),周王室準備讓虢公掌政。四月,鄭國的祭足帥軍隊收割了溫邑的麥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鄭互相仇恨。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君子說:“信用不發(fā)自心中,盟約抵押也沒用。開誠布公互相諒解地行事,用禮教約束,即使沒有抵押,誰能離間他們呢?假如有真誠的信用,山澗溪流中的浮萍,蕨類水藻這樣的菜,裝在竹筐鐵鍋一類的器物里,用低洼處溝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獻給王公為食,何況君子締結兩國的盟約,按禮去做,又哪里用得著人質?。俊秶L》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葦》、《泂酌》詩,都是昭示忠信的。”

    周鄭交質注解

    1
    卿士:周朝執(zhí)政官。
    2
    貳于虢:二心,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權一部分讓虢執(zhí)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3] 諸侯國鄭國的君主,這里是鄭莊公。
    3
    交質:交換人質。
    4
    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稱“王子狐”,在長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為太子。
    5
    公子忽:鄭莊公太子,后即位為昭公。
    6
    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時代稱帝王死。
    7
    畀:交給。
    8
    祭足:即祭仲,鄭大(dà)夫。溫,周朝小國,在今河南溫縣南。
    9
    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陽市東。
    10
    中:同“衷”,內心。
    11
    明恕:互相體諒。
    12
    要:約束。
    13
    間:離間。
    14
    明信:彼此了解,坦誠相待。
    15
    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
    16
    蘋:水生植物,即浮萍。蘩,白蒿。蘊藻,一種聚生的藻類。菜,野菜。竹制容器,方形為筐,圓形為莒。锜釜,均為烹飪器,有足為錡,無足為釜。
    17
    潢:積水池。污,積水。行潦, 路上的積水。
    18
    薦:享祭,祭祀。
    19
    羞:同“饈”,進奉。
    20
    《采蘩》、《采蘋》:均為《詩·召南》篇名,寫婦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21
    《行葦》、《泂酌》:均為《詩·大雅》篇名,前者寫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頌忠厚。后者寫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22
    昭:表明。

    周鄭交質評析

      本文前兩段,只用寥寥七十多字,就把春秋初期周王室和它的同姓諸侯國鄭國之間的微妙關系揭示出來。日漸衰微的周王室為了防止鄭莊公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一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不買周平王的賬,對周平王準備采取的這一舉措怨恨不已。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為了達成妥協(xié),作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為諸侯國國君的鄭莊公,居然采用了進入春秋時代以后各諸侯國間普遍采用的一種外交手段,即交換質子。那么,這一外交手段是否奏效了呢?第二段的記述則對這一舉措做出了歷史否定。歷史的辯證法雄辯地證明,周、鄭由“交質”到“交惡”,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權力再分配問題上矛盾沖突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決定周、鄭雙方關系的最終原則是利益和權利的再分配。盡管由于歷史的局限,《左傳》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鄭由“交質”到“交惡”的歷史本質,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實說話”,所以,還是使我們看到了這一時代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和總動向。而“用事實說話”,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點。至于此文用較多的文字闡發(fā)誠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種美好愿望而已,因為在歷史進入“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以后,就很難看到各諸侯國“要之以禮”并“行之以禮”的事情了。盡管如此,在我們今天建立新的社會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規(guī)范的過程中,誠信原則還是應該繼承發(fā)揚的。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更多

    左丘明的詩(共37首詩)
    •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zhàn)。
      曹劌請見。
      其鄉(xiāng)人曰: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
      問:
      “何以戰(zhàn)?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
      戰(zhàn)則請從。
      ”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
      “未可。
      ”齊人三鼓。
      劌曰:
      “可矣。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
      “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
      “夫戰(zhàn),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惠未徧一作“未遍”,通假字)
      查看譯文
    •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查看譯文
    • 《鄭伯克段于鄢/多行不義必自斃》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公曰: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通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通避]害?
      ”對曰:
      “姜氏何厭[通饜]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
      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通毋]生民心。
      ”公曰:
      “無庸,將自及。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將得眾。
      ”公曰:
      “不義不暱(昵),厚將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
      “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稱鄭伯,譏失教也;
      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
      “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
      ‘孝子不匱,永錫[通賜]爾類。
      ’其是之謂乎!
      查看譯文
    • 《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王貳于虢,鄭伯怨王。
      王曰:
      “無之。
      ”故周鄭交質。
      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
        君子曰: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
      《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查看譯文
    • 《石碏諫寵州吁》
      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
      又娶于陳,曰厲媯。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是[通“事”]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查看譯文
    • 九歌云中君
      屈原屈原〔先秦〕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云中;
      覽冀洲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 公輸
      墨子及弟子墨子及弟子〔先秦〕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
      “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
      “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
      “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
      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爭而不得,不可謂強。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
      “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盤曰:
      “諾。
      ”子墨子見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
      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
      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
      “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
      “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
      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
      “善哉!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
      “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
      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請無攻宋矣。
      ”子墨子歸,過宋。
      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
      故曰:
      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
      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 旱麓
      詩經詩經〔先秦〕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干祿豈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在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 鴝鵒謠
      佚名〔先秦〕
      鴝之鵒之。
      公出辱之。
      鴝鵒之羽。
      公在外野。
      往饋之馬。
      鴝鵒跦跦。
      公在干侯。
      徵褰與襦。
      鴝鵒之巢。
      遠哉遙遙。
      裯父喪勞。
      宋父以驕。
      鴝鵒鴝鵒。
      往歌來哭。
    • 既醉
      詩經詩經〔先秦〕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爾肴既將。
      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
      公尸嘉告。
      其告維何?
      籩豆靜嘉。
      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
      室家之壺。
      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
      天被爾祿。
      君子萬年,景命有仆。
      其仆維何?
      釐爾女士。
      釐爾女士,從以孫子。

    古詩大全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a46cb43ac9a46c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