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菩提偈譯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凈,哪里會有什么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干凈,哪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哪里會染上什么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菩提只是向著內(nèi)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菩提偈注解

    1
    樹:這里指菩提樹,意譯為“覺樹”或“道樹”。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證得菩提,覺悟成道,故稱此樹為菩提樹。
    2
    明鏡:“坐禪之處,多懸明鏡,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與眾生感應(yīng)的中介。
    3
    臺:指安置明鏡的地方,可以借代為客觀存在。是梵漢并譯名詞,意譯為“覺性”、“如來性”,有時被稱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來藏”的異名。原指佛陀本性,發(fā)展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標和理想境界。
    4
    清凈:佛教術(shù)語,遠惡行,離惑垢,稱為清凈。
    5
    塵埃:佛教術(shù)語,指人間的一切世俗事務(wù)。按出家人的觀點,世務(wù)不凈,故稱塵務(wù)。
    6
    玄:佛教術(shù)語,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安蛔R玄者,徒勞念佛?!睂τ诜鸾掏絹碚f,通曉玄機,是至關(guān)重要的。
    7
    西方:佛教術(shù)語,指凈土所在的極樂世界。

    菩提偈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的來歷,《壇經(jīng)》第四節(jié)至第八節(jié),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菽艿馁收Z,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fā)。據(jù)《壇經(jīng)》所載,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然后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于西間壁上題著”。

    菩提偈賞析

    第一首偈,見于敦煌寫本《壇經(jīng)》。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門前寫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焙肴讨篮螅八靻旧裥闵献谔脙?nèi)”,說是“汝作此偈,見即未到”,“若覓無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數(shù)日,作不得”?;菽艿馁收Z,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fā)。在《壇經(jīng)》第二十節(jié),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凈,萬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惡事,即行于惡;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边@是惠能“頓悟說”的基礎(chǔ)。在他看來,“愚人”與“智人”,“善人”與“惡人”,他們和“佛”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從“迷”到“悟”,僅在一念之間。這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僅對我國佛教的演變產(chǎn)生了巨大的作用,對于后來的中國哲學理論也有重大的影響。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針對神秀的《無相偈》所作的。旨在說明“明鏡”的清凈,也即“自性”的清凈,這是佛教徒堅信能到達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觀條件。該偈亦見于敦煌寫本《壇經(jīng)》,但據(jù)郭朋《壇經(jīng)校釋》考證,這一首當屬衍文。特別是前兩句,雖調(diào)換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實際也是重復(fù)神秀的話,不應(yīng)視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見于《六祖法寶·壇經(jīng)》,流傳甚廣,為《全唐詩外編》所補錄。據(jù)郭朋《壇經(jīng)校釋》考證,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關(guān)鍵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帶頭,契嵩本、宗寶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凈”改成“本來無一物”。這是一種誤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議?!逼鋵崳蟪朔鸾痰乃^“空”、“無”,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論,則決非“絕無”。在《壇經(jīng)》第十五節(jié),惠能有言:“有燈即有光,無燈即無光。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痹凇秹?jīng)》第二十四節(jié),惠能又說:“虛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fù)如是?!边@些都足以證明惠能的思想體系,同“一切萬法,自性本空”的理論完全不同。不過在這句話之前,惠能先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彼岩磺袣w結(jié)于“心”,也即“自性”。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但無論如何,把“佛性常清凈”和“本來無一物”等同起來,是不適當?shù)摹?/p>

    第四首偈,見于《大正藏·壇經(jīng)》,著重講修行方法?!秹?jīng)》第三十五節(jié),惠能引佛言:“隨其心凈,則佛土凈?!苯又f:“心但無不凈,西方去此不遠;心起不凈之心,念佛往生難到?!?《壇經(jīng)》第三十六節(jié)說:“若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正心,暗行不見道。自若無佛心,向何處求佛!”《壇經(jīng)》第五十二節(jié)說:“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向何處求佛!”《壇經(jīng)》第五十三節(jié)又說:“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覓佛,去覓總是大癡人。”反復(fù)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這是惠能教導(dǎo)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徑。在他看來,求佛的人只圖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難為易,自能達到目的,論根據(jù)。

    作者簡介

    惠能
    惠能[唐代]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jīng)》流傳于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菽芏U師的真身,供奉在廣東韶關(guān)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更多

    惠能的詩(共2首詩)
    • 《偈一》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查看譯文
    • 《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查看譯文
    • 早秋登慈恩寺塔
      歐陽詹歐陽詹〔唐代〕
      寶塔過千仞,登臨盡四維。
      毫端分馬頰,墨點辨蛾眉。
      地迥風彌緊,天長日久遲。
      因高欲有賦,遠意慘生悲。
    • 曲江上巳
      趙璜〔唐代〕
      長堤十里轉(zhuǎn)香車,兩岸煙花錦不如。
      欲問神仙在何處,紫云樓閣向空虛。
    • 賦得早雁出云鳴
      李世民李世民〔唐代〕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鳴。
      隔云時亂影,因風乍含聲。
    • 假龍吟歌
      李賀李賀〔唐代〕
      石軋銅杯,吟詠枯瘁。
      蒼鷹擺血,白鳳下肺。
      桂子自落, 云弄車蓋。
      木死沙崩惡谿島,阿母得仙今不老。
      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臥水埋金爪。
      崖蹬蒼苔吊石發(fā), 江君掩帳筼筜折。
      蓮花去國一千年,雨后聞腥猶帶鐵。
    •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臺拜兼寄在臺三二同年之
      李商隱李商隱〔唐代〕
      鵬魚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沉一會中。
      劉放未歸雞樹老,鄒陽新去兔園空。
      寂寥我對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驄。
      若向南臺見鶯友,為傳垂翅度春風。

    古詩大全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a45b843ac9a45b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