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洛矣,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福祿如茨。
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鞸琫有珌。
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福祿既同。
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福祿如茨。
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鞸琫有珌。
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
君子至止,福祿既同。
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瞻彼洛矣譯文
瞻彼洛矣注解
瞻彼洛矣賞析
《小雅·瞻彼洛矣》這首詩的主旨,《毛詩序》以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諸侯,賞善罰惡也?!卑矗捍嗽姴o刺意,亦無“賞善罰惡”之義,毛說不通。朱熹《詩集傳》則就詩義論詩,以為“此天子會諸侯于東都以講武事,而諸侯美天子之詩,天子御戎服而起六師也。”朱說能得詩旨,茲從之。 全詩三章,用賦體寫成,但亦含比義。諸侯既臨此會,贊美天子能整軍經(jīng)武,保衛(wèi)邦家,使周室有中興氣象。疑此詩為周宣王時代之詩。宣王曾用方叔、召虎、仲山甫、尹吉甫等,北伐玁狁,南征荊蠻、淮夷、徐戎,諸侯聽命,武功甚盛。可見平時必以講武為務(wù),在其會諸侯于東都講武之際,詩人以詩美之。 首章起筆雍容大方,“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兩句點明天子會諸侯講武的地點,乃在周的東都——洛陽(洛陽因在洛水之陽而得名)。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廣,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長流,深廣有度。接著以“君子至止,福祿如茨”兩句,表明天子之蒞臨洛水,會合諸侯,講習(xí)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現(xiàn)。昔人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見《左傳·成公十三年》),天子能親臨戎政,御軍服以起六師,故能“福祿如茨”(“如茨”言其眾多),使天下皆受其賜。此章后兩句“韎韐有?amp;#93;,以作六師”,補足前意,“韎韐”為皮革制成的軍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耙宰髁鶐煛?,猶言發(fā)動六軍講習(xí)武事。明示天子此會的目的,在于習(xí)武練兵。故天子親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贊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鞸琫有珌”,鞸為劍鞘,琫珌分指劍鞘上下端之玉飾,表明天子講武視師時,軍容整肅,天子親佩寶劍,劍鞘也裝飾得非常堂皇,威儀崇隆。故而詩人以“君子萬年,保其家室”,作歡呼性的贊頌。 三章句型,基本上與二章相同,但意義有別?!熬又林?,福祿既同”兩句,既與首章之“福祿如茨”相應(yīng),兼以示天子在講武檢閱六師之后,賞賜有加,使與會的諸侯及軍旅,皆能得到鼓勵,眾心歸向,一片歡欣,緊接著在“君子萬年,保其家邦”的歡呼聲中,結(jié)束全詩。而“保其家邦”的意義,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進一層,深刻地表明此次講習(xí)武事的主要目的。
作者簡介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更多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9812d43ac99812d/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