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元代]張野

    shòuqióngxiéfēngyān,
    guīláidàixiányínxiào。。
    shírén,
    tiāngōngyòuzǎo,
    ānpáiliǎo。。
    fèngzhàofēng,
    táishuānglǐn,
    hǎoyīnxīnbào。。
    jiàn西shāndài,,
    láncuì,
    wǎnyòutiānduōshǎo。
    qiānwēishēngxiāndào。
    zhèngqiūfēngwèihánzǎo。。
    xiùzhōng,
    zhí,
    shìjiānjīngdǎo。。
    zhuóyángqīng,,
    gāngzhèn,
    yàoguīzhōngdào。
    dàncóngjīnshèng,,
    jiùmíncháng,
    xiàngdēngqiáncǎo。。

    作者簡介

    張野
    張野[元代]

    (350—418)東晉南陽人,居柴桑,字萊民。學兼華梵,尤善屬文。性孝友。州舉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征拜散騎常侍,俱不就。入廬山,依慧遠。后端坐而逝。 更多

    張野的詩(共118首詩)
    • 《滿江紅·風雨瀟瀟》
      風雨瀟瀟,便釀出、新涼庭院。
      人乍起、一簪楸葉,不堪裁翦。
      翠幄漸凋槐影瘦,紅衣半老蕖香淺。
      到秋來、何止沉休文,難消遣。
      鴻雁杳,音塵斷。
      空極目,煙波滿。
      想故人此際,畫闌憑遍。
      別久幾將情做夢,歸遲一向恩成怨。
      對西風、無語黯消魂,行云遠。
      查看譯文
    • 《滿江紅·盧溝橋》
      半世乾忙,漫走遍、燕南代北。
      凡幾度、馬蹄平踏,臥虹千尺。
      眼底關河仍似舊,鬢邊歲月還非昔。
      并闌干、惟有石狻猊,曾相識。
      橋下水,東流急。
      橋上客紛如織。
      把英雄老盡,有誰知得。
      金斗未懸蘇季印,綠苔空漬相如筆。
      又平明、沖雨入京門,情何極。
      查看譯文
    • 《滿江紅·楓落衡漳》
      楓落衡漳,猶記得、離觴鯨吸。
      驚又見、宮槐禁柳,綠陰如織。
      行止難窮天素定,功名有分誰能必。
      任近來、參透妙中玄,床頭易。
      梅雨過,芹池碧。
      松月山,丹房寂。
      問此時曾念,京塵蹤跡。
      七碗波濤翻白雪,一枰冰雹消長日。
      尚得星、多處望*山,空相憶。
      查看譯文
    • 《水龍吟·為閻靜軒壽》
      仙翁家住蓬壺,騎麟來自祥云表。
      瓊琚玉佩,月裳霞袂,炯然相照。
      道出羲黃,才過遷固,文如盤誥。
      向紫霄高處,遨翔容與,知此貴,世間少。
      萬里江湖浩渺。
      駕風霆有時曾到。
      斯文誰主,大謨誰決,君歸能早。
      鈴索聲中,金蓮影里,鬢華未老。
      看九重早晚,天恩飛下,歷中書考。
      查看譯文
    • 《水龍吟·畫檐叢翠凌霄》
      畫檐叢翠凌霄,暮云還送西山雨。
      千年陳跡,一時勝概,東南賓主。
      佩玉鳴鑾,西風吹入,江聲柔艫。
      漫登臨贏得,征鞍倦客,離思亂,鄉(xiāng)心苦。
      一夢繁華何許。
      空留得悲涼今古。
      雄文健筆,星輝日映,鬼呵神護。
      倚遍闌干,有心也待,留題新句。
      見一雙白鳥,蒼煙影里,背人飛去。
      查看譯文
    • 贈沈雷陽·乃翁辛苦注周易
      方回方回〔元代〕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夢神人談太極。
      清泉煮蔬啖糲飯,醯鹽醬姜俱不食。
      迎霜獵獵紜袍青,映日蕭蕭頷須白。
      自云今代王輔嗣,憔悴形容人不識。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復亨字雷陽。
      十五早學張道陵,二十已成費長房。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齊暮衡湘。
      信奇喜異世不少,指空說無饒衣糧。
      讀古人書識道理,定復在陳饑欲死。
      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詭。
      村驚郭駭爭贈詩,我亦徇俗書此紙。
      萬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
    • 小匕首歌
      王逢〔元代〕
      水晶生苗月牙直,彗芒披云電流隙。
      蟄蛇斷尾短草間,海鶻褪翎霜雪色。
      宋斤魯削讓峭刻,金錯錐刀豈其敵。
      吳鴻扈稽飛著體,不曾為主開邊鄙。
      嗟茲神物久泥滓,用之可以報國士。
      檐冰卓箸日黯空,稍玩股掌生雄風。
      鮫魚室臥縞帶影,長鈹辟易萬雉墉。
      古昔客揕秦王胸,幾仆翠鳳咸陽宮。
      由來意氣泰山重,命甘燎毛不旋踵。
      誰隳古制鑄小之,佩稱衣冠加珌琫。
      我歌三嘆淚滿裾,曹豫聶無時無。
    • 減字木蘭花贈燕京萬蓮會眾
      尹志平〔元代〕
      回頭返照。
      世事無窮堪失笑。
      返照回頭。
      得意歸來便好休。
      休休省也。
      莫縱貪癡狂野馬。
      省也休休。
      一任年光春復秋。
    • 雜劇·張子房圯橋進履
      佚名〔元代〕

      第一折(上闕)等的天色將次晚,躲在人家灶火邊。
      若是無人撞入去,偷了東西一道煙。
      盜了這家十匹布,拿了那家五斤綿。
      為甚貧道好做賊?
      皆因也有祖師傳。
      施主若來請打醮,清心潔凈更誠堅。
      未曾看經(jīng)要吃肉,吃的飽了肚兒圓。
      平生要吃好狗肉,吃了狗肉念真言。
      不想撞著巡軍過,說我破齋犯戒壞醮筵。
      眾人將我拿個住,背綁繩縛都向前。
      見我不走著棍打,嘴頭上打了七八拳。
      拿在廳前見官府,連忙跪膝在階前。
      大人著我說詞因,道我敗壞風俗罪名愆。
      背上打到二百棍,眉毛上打了七八千。
      大人心里猶不足:
      再著這廝頂城磚。
      被我寧心打一坐,無語悲悲大笑喧。
      我這般喜喜孜孜無歡悅,呷呷大笑無語言。
      眾人齊聲皆都贊,兩邊閑人一發(fā)言。
      道我是個清閑真道本,說我是個無憂無慮的散神仙。
      (唱)【上小樓】家住在深日曠野,又無有東鄰西舍,好吃的是野杏山桃,淡飯黃齏,竹筍茶葉。
      俺那里人煙稀,鳥聲絕,燈消火滅,伴了些樹梢頭曉星殘月。
      【上小樓】家住在深山里頭,好吃的是牛肉羊肉,閑來時打家截盜,剜墻窟,盜馬偷牛。
      槍桿子,大悶棍,鵝卵石頭,這的是俺出家人苦修爭斗。
      【上小樓】不怕你王法有條,也不怕丹書來召,也不怕晝夜,十二個時辰,涌出槍刀。
      一毒蛇,二大蟲,豺狼當?shù)?,也不怕猛獅子狼熊虎豹。
      【上小樓】休笑我貪花戀酒,酒里頭把玄機參透,酒中得道,花里神仙,自古傳留。
      煉丹砂,九轉成,通身不漏,直修的來無生死與天齊壽。
      (云)貧道是這無天之外,有影無形,風里來,云里去,聞不見,摸不著,道號扯虛,表字托空是也。
      今日無甚事,游山玩水,走一遭去。
      (做見正末科,云)此人乃是張良,忠孝雙全,迷蹤失路。
      我指與他一條大路者。
      (正末云)這一會兒雪越大了也,又無一個人來往,不知那里是人行的大路,雪迷了遍野,可怎生了也!
      (正末見虎驚科,云)兀的不是個斑斕大蟲?
      誰人救的我性命也呵!
      (喬仙做喚科,云)張良,你怕么?
      你敢迷蹤失路?
      我是大羅活神仙也。
      (正末云)師父,救小生性命咱。
      (喬仙云)你要我救你性命?
      你可也有緣,我救你。
      (正末云)師父是那一位神仙?
      (喬仙云)你不認的我,我是上八洞神仙。
      (正末云)師父指與我個正路,又有大蟲攔路,怕傷了我的性命,師父救我的性命咱!
      (喬仙云)你要我救你,我有個曲兒,是〔朝天子〕。
      我臨了那一句,我說你要我救你么?
      你說要你救我,我就救你。
      (唱)【朝天子】我是個道童,道法又不精,在山中閑游幸,風風傻傻任縱橫,與虎豹狼蟲共。
      (云)你走在山中,迷蹤失路。
      (唱)那虎他舞爪張牙,將你來攔定。
      (云)張良你死也。
      (唱)你那魂魄兒添怕恐,那虎將你那骨肉來并工,行嚼了你的腿脡,(云)張良,你要我救你么?
      (正末云)可知要師父救我哩。
      (喬仙云)我無手段,也救不的你張良。
      (唱)我想來你沒來由閑丟命。
      (正末云)師父,可憐見小生性命咱。
      (喬仙云)這個不是大蟲,是我養(yǎng)熟了的個小貓兒,又喚做善哥。
      我如今喚他一聲善哥,他便抿耳攢蹄,伏伏在地。
      我如今喚他三聲,頭一聲便跪在我身邊;
      叫他第二聲,我便騎在他身上;
      我叫他第三聲,騰空駕云而起。
      (正末云)師父,有這等手段也?
      (喬仙云)你不信?
      我喚他一聲:
      善哥!
      (虎打喬仙科)(喬仙云)善哥!
      (虎又打喬仙科)(正末云)師父,他是個猛獸,休要逗他也。
      (喬仙云)不妨事,他是我養(yǎng)熟的。
      善哥!
      (虎推倒喬仙科)(正末云)師父,你既是神仙呵,怎生教大蟲打倒你也?
      (喬仙云)不妨事,我養(yǎng)的熟的。
      (虎拖喬仙下)(外扮太白金星上,云)蓬萊三島樂清閑,閬苑仙鄉(xiāng)更自然。
      長赴西池蟠桃會,曾駕祥云上九天。
      貧道乃是上界太白金星是也,專管人間善惡貴賤忠孝之事。
      想為人者,善惡由心造也。
      福者,乃善之積也;
      禍者,乃惡之積也。
      神天蓋不能為人之禍,亦不能致人之福,但由人之積也,神明鑒之。
      凡人豈知天神者有陰騭之因?
      凡為人臣,要心存忠孝,長思君王爵祿之恩,父母生身之義,必以忠君為先,竭力盡心,長懷補報。
      若是久遠長行如此之事,天地鑒之,神明護祐,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貴而不失其貴,禍不能侵,壽必永矣。
      此乃可行之事,永保安寧也。
      坐臥行藏思所為,守己存心可自推。
      常將一念明天理,自然神圣永扶持。
      今有一人,乃是張良。
      此人有盡忠之心,要與韓國報仇,被人所逼,逃災避難,到此山中,雪迷遍野,迷蹤失路。
      此人有忠烈之心,貧道指與他大道也。
      (做喚正末科,云)我試喚他一聲。
      兀那張良!
      你躲的往那里去?
      (正末唱)【醉扶歸】我見一個老叟親來到,(太白云)兀那張良,你的性命,實是難逃也!
      (正末唱)他道我性命怎生逃,(太白云)便著人拿住張良者。
      (正末云)老尊長救性命咱。
      (唱)唬的我膽戰(zhàn)心驚魂魄消。
      (太白云)兀那張良,這等風雪,如何不行動些?
      (正末唱)我這里迷卻經(jīng)塵道,(太白云)你來到俺這里,你走如何的往那里去?
      (正末唱)告你個老尊長將咱來且饒。
      (太白云)張良,我待救你這一命,你可是如何?
      (正末云)若是救了我的性命呵,(唱)久以后將你這救我命的恩臨報。
      (太白云)張良,我知道你是張良,不知你是那里人氏。
      為何逃災避難?
      你實說,我試聽咱。
      (正末云)小生姓張名良字子房,韓國阜城人也。
      祖、父以來,五世韓國拜相。
      為秦皇滅了俺韓邦,我發(fā)憤報仇,誰想將秦皇擊之不中。
      如今差人擒拿小生,因此上逃災避難。
      老尊長,是必搭救小生咱。
      (太白云)張良,我問你咱,你那祖、父以來,韓國受何爵祿,享何榮貴,怎生發(fā)憤報仇,你再說一遍者。
      (正末唱)【后庭花】五世在韓邦衣紫袍,俺端的可便受深恩享重爵,都則為贏政收俺家國,(云)誰想擊之不中也。
      (唱)我因此上我便離鄉(xiāng)可也背井逃。
      (太白云)你再有何所干?
      (正末唱)我這里說根苗,我如今迷了他這大道。
      我向這土坡前膝跪前,可憐見咱命夭,衣不遮身上薄,食不能腹內(nèi)飽,食不能腹內(nèi)飽。
      (太白云)張良,我說與你,千經(jīng)萬典,不如忠孝為先。
      你既省的,你說,我試聽者。
      張良,你盡忠可是如何也?
      (正末唱)【青哥兒】盡忠呵,須把這皇恩、皇恩答報,(太白云)盡孝呵,可是怎生?
      (正末唱)盡孝呵,想著我哀哀父母劬勞。
      盡忠呵,也則要竭力侍君王輔圣朝,敢則要俺動合王道。
      正直臣僚,祿重官高,傘蓋飄飄,播萬古千秋、萬古千秋的把名標。
      這的是為臣子行忠孝。
      (太白云)此人果有忠孝之心。
      張良,你才所言侍君孝親之道,你既然省的呵,我再說與你:
      為臣者必盡其忠,為子者理當盡孝。
      若是久遠長行,便是你立身之道。
      張良,我觀你的容顏,你異日必然拜相封侯也。
      我一發(fā)指引與你立身之事,別處難以安存,直至下邳城去。
      你若到的那里,必有教訓你之師,自有立身揚名的去處。
      不則我來,兀那里又有一個來也。
      (下)(正末做回身科,云)在那里?
      呀呀呀!
      怎生連他也不見了?
      原來是一位神靈,指引著我下邳城中逃災避難,自有好人指教與我立身揚名的事,便索走一遭去。
      (唱)【尾聲】疾便的踐程途,尋俺那下邳的長安道,豈避這路遠山高水迢,又不比蜀道嵯峨山險惡。
      若是留的我性命堅牢,有一日作臣僚,獨步青霄,方顯男兒志氣高。
      憑著我滿胸襟踴躍,有一日運通時到。
      (云)異日時運通達呵,(唱)你看我便笑談間,束帶立于朝。
      (下)第二折(外扮黃石公上,云)閑游蓬島跨黃鶴,三千弱手任逍遙。
      親赴蒼天朝上帝,奉承敕旨下云霄。
      貧道濟北谷城山人也。
      幼年父母雙亡,自立安存,不知其姓,忽遇神師指教,已得成道。
      山下有一石,其石生而黃色,貧道以石為姓,乃黃石公是也。
      受上界沖虛之仙,專管天上人間智斗戰(zhàn)敵之事。
      貧道體太上好生之德,親奉敕旨,為下方有一人韓國張良,此人忠烈,感動天庭,差貧道降臨凡世,訓教此人。
      張良非凡,乃上界神仙骨骼。
      貧道將著三卷奇書,乃六義三才安定之術,授與此人。
      張良久已后,可為天下斗勇正教之師。
      貧道今朝日當卓午,必遇此人,直至市廛中等候此人,走一遭去。
      我本是超凡物外仙,親承上帝到人間。
      若遇立國安邦士,我將這三卷奇書用意傳。
      (下)(外扮李長者領行錢上,云)家緣累積祖流傳,孳畜田苗廣地園。
      長幼循循通禮義,子孫永享福綿綿。
      小生姓李名仁字思中,本貫下邳人氏。
      自幼攻書,長而頗通經(jīng)史。
      承祖、父之蔭,所以積家財萬貫有余。
      小生每與游學名儒,常時談論。
      近日聞有一人,姓張名良,字子房,韓國阜城人也,因秦贏政之仇,發(fā)憤以報,不想不中其計,逃難在俺下邳。
      此人心存忠孝,腹隱英華,常思報國之念,亦無倦怠之心。
      小生常與此人談論。
      賢士之才,似東海之水,淵深難測;
      有虹霓之志,接華岳而高;
      詞翰文章,似浩天之星宿。
      凌云之志,氣沖斗牛,爭奈時運未通。
      我欲赍發(fā)賢士,進取功名,誠恐賢士有疑怪之心。
      時遇三月,融和天氣,如今請賢士來飲數(shù)杯酒,將微言探問他。
      賢士若肯呵,小生奉衣服鞍馬,赍發(fā)他登程去。
      行錢,與我請將賢士來者。
      (行錢云)理會的。
      (做請科,云)賢士有請!
      (正末上,云)小生張良,自與韓國報仇,不中其計,離了家鄉(xiāng),避難在此下邳,可早數(shù)年光景也。
      此處有一長者,姓李名仁,字思中,是一巨富的財主。
      小生寄食在他宅中,每日相待,并無怠慢之心,此恩何日得報。
      長者恰才令人來請,不知有甚事,須索走一遭去。
      張良也,幾時是你那顯耀的時節(jié)也!
      (唱)【南呂】【一枝花】我本是一個賢門將相才,逃難在他鄉(xiāng)外。
      空學的滿腹中錦繡文,天也,則我這腹內(nèi)恨幾時開?
      憂的我鬢發(fā)斑白,甘貧賤,權寧耐,兀的不屈沉殺年少客!
      不能夠揭天關,穩(wěn)坐在青霄怎生來,憂的這俊英杰容顏漸改。
      【梁州】幾時得居八位,封侯可便建節(jié)?
      幾時能夠列三公畫戟門排?
      我如今孤身流落在天涯外,本是個守忠義賢臣良將,倒做了背恩寵逆子之才。
      見如今沿門乞化,抵多少日轉他那千階!
      也是我命里合該,大剛來天數(shù)安排。
      我、我、我,幾時得受皇恩,為卿相,列朝班,奉君王,獨步金階?
      我、我、我,幾時得承宣命,封重職,坐都堂,鎮(zhèn)邊關的那境界?
      我、我、我,可幾時能夠居帥府,懸金印,持虎符,氣昂昂走上壇臺?
      憑著我胸襟氣概,則我這風云慶會何年再?
      暫時困,權寧奈,倚仗著我這冠世文章星斗才,胸卷江淮。
      (云)說話中間,可早來到也。
      令人報復去,道有張良在于門首。
      (行錢云)理會的。
      (報科,云)員外,有賢士來了也。
      (長者云)道有請。
      (行錢云)理會的。
      有請!
      (見科,正末云)長者,小生多感大恩,每日如此重禮相待,小生何以克當?
      異日崢嶸,必當重報也。
      (長者云)賢士,休說此話,施恩豈望報乎?
      小生恰才令人相請賢士釋悶閑坐,無物可奉,蔬食薄味,不堪食用,惟表寸心。
      行錢,將酒來,我與賢士飲幾杯咱。
      (行錢云)酒在此。
      (長者做遞酒科,云)賢士,滿飲此杯者。
      (正末唱)【隔尾】小生深蒙長者多憐愛,則你那救困的恩臨我可也常在杯,(云)長者,似你這般仁德之心,無人可比也。
      (唱)你勝如那趙盾的心情將我似靈輒待。
      有一日若用我安邦的手策,但得一個微名的縣宰,長者也,我答報你個布德施恩大賢客。
      (長者云)賢士,豈不聞圣人云: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賢士在小生寒舍,每日隨茶逐飯,多有管顧不周,萬望寬恕。
      賢士何出此言也?
      (正末云)長者之心,量如江淮,如此深恩,小生豈敢忘也?
      (長者云)賢士,小生有一言,可是敢說么?
      (正末云)長者但言,有何不可?
      (長者云)想賢士來到此下邳,數(shù)年余矣。
      我今觀賢士容顏,難同往日;
      欲待赍發(fā)賢士進取功名,未知意下若何?
      (正末云)感蒙長者盛情,何以克當也?
      (長者云)賢士,又有一事。
      俺這下邳圯橋邊有一先生,他算陰陽禍福無差,斷人生死有準。
      賢士可求一卦,看賢士命運如何?
      若當求進,小生多奉鞍馬盤費。
      與賢士權別,先生疾便問卜,小生專等回音也。
      (正末云)長者,小生謹依尊命,暫此權別,小生長街問卜,走一遭去。
      (下)(長者云)若是問卜已成,那間其我自有個主意也。
      (下)(正末又上,云)小生與長者相別,直至圯橋問卜,走一遭去也。
      (做走科)(福星扮貨卜先生上,云)逍遙靜路不難行,動靜從心善可誠。
      長將一念存忠節(jié),自然神圣保其真。
      貧道上界逼星是也。
      專管人間善惡不平之事。
      貧道久成真位,忠孝者降其福祿,罪逆者降其禍災。
      凡人立身者,以忠孝為本,報應分明。
      今下方有一人,姓張名良字子房,此人忠孝雙全,感動天地。
      吾奉玉帝敕令,說此人有忠國之心,今受其困,未知詳細。
      貧道化一貨卜先生,探此人忠義若何,我指他個正路,可早來到市廛也。
      (做見正末科,云)兀的不是此人張良?
      我喚他一聲。
      (做喚科,云)張良!
      (正末做驚科,云)好是奇怪,是誰人喚我也?
      試看咱。
      (正末做回身覷科,云)哦,原來是一個貨卜的先生。
      我向前問他一個緣故,怕做甚么。
      (做見福星施禮科,云)支揖,先生怎生認的在下?
      (福星云)我如何不識你個子房?
      來此有何事故也?
      (正末云)小生是一貧儒,欲問先生仙鄉(xiāng)何處也?
      (福星云)貧道是此處人氏。
      我聞知你來俺這里多時。
      我是個貨卜的先生,我算的陰陽有準,斷人生死無差也。
      (正末云)先生,小生欲待進取功名,未知命運何如,與在下決疑咱。
      (福星云)你說那生時年月來。
      (正末唱)【牧羊關】你將那《周易》從頭論,將我這貴與賤仔細排,(福星云)張良,你問貴賤?
      這貧與富,是人之所作;
      貧者不善之因,富者積善所致也。
      此乃是貧富之因。
      (正末唱)我問官祿子息和這家財。
      你看我命里有,可是我去未通達,蓋因是命里無,這年月上不該。
      (福星云)你如今多大年紀?
      何年何月何日何時建生?
      你說將來。
      (正末唱)我拙年恰三十歲,我是那五月午時胎。
      且將我今歲行年算,先生也,你將我這貧與貴一一開。
      (福星做算科,云)你如今三十歲。
      兀那子房,我這陰陽有準,禍福無差,不順人情,你久已后必貴,當來拜相也。
      (福星覷正末驚科,云)呀呀呀!
      張良,你這會兒容顏,比頭里不同。
      你今日日當卓午,必然遇著賢人指教你也。
      (正末云)先生,此言有準么?
      莫不差算了也?
      (福星云)我如何差算了?
      不是貧道說大言,則我這陰陽亦如天上月,照察人間禍福星。
      你那拙運衰時今日去,災星變做福星臨。
      張良,不則我算的著,那里一個先生,又算的妙哉。
      疾!
      (下)(正末做回身科,云)那里也?
      那里也?
      支揖先生。
      (做驚科,云)可那里有個人來?
      (做回身驚科,云)怎生連這個先生也不見了?
      好是奇怪也!
      我索還家見長者去。
      我試看圯橋咱。
      (正末做看科)(外扮黃石公上,云)貧道黃石公是也來到這市廛中,今朝日當卓午,必遇此人張良,行動些。
      (正末唱)【四塊玉】我這里便緩步行,來到這圯橋側。
      (黃石公做見科,云)兀的不是孺子張良?
      我喚他一聲。
      (做喚科,云)兀那孺子張良!
      (正末唱)是誰人便道姓呼名自疑猜,我索與你探行藏問端的何妨礙。
      (黃石公做笑科)(正末云)我試望咱。
      是誰喚我也呵!
      (做回身科)(黃石公又笑科)(正末云)呀呀呀!
      一個須發(fā)盡白的老先生,好道貌也!
      (唱)我見他年高兩鬢蒼,他髭須一似銀絲般白,他生來實豐彩。
      (黃石公云)兀那孺子張良,你在這里也。
      (正末云)老先生,因何認的在下也?
      (黃石公云)我如何不認的你個孺子張良?
      (做撇履科,云)兀那孺子張良,你與我取上履來,我教你做徒弟。
      (正末云)這個先生,好無禮也!
      他口口聲聲喚我做孺子,孺子,你與我取上履來者!
      我待取來又不是,不取來又不好。
      張良,要你尋思;
      你和他素不相識,他怎生知道你的名字?
      可有甚么難見處?
      必是李斯丞相差來擒拿我。
      似此,如之奈何?
      我待取這履來,橋上往來的人見,豈不汗顏?
      說道是你看這個秀才,受如此般的恥辱,怎生與他拿履?
      (做思科,云)罷、罷、罷!
      張良,你便拿上這履來呵,有甚么恥處?
      好是奇怪也呵!
      (唱)【牧羊關】你著我待忍來如何忍,他看承的我如小哉,不由我嗔忿忿氣夯破我這胸懷。
      我仿學那豫讓般忠孝無嗔,我似那廉頗般避車路,我索與你躬身兒下階。
      (云)張良也,你是個看書的人,豈不聞圣人云:
      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
      此乃為人之所作也。
      (唱)古人言敬老幼,恤孤困。
      (云)想小生離了家鄉(xiāng),逃難到于途中,迷蹤失路,神靈指引,著我往下邳避災,必有教授你之師。
      今日長街市上算了一卦,說道我今朝日當卓午,必遇名師也。
      (唱)這一個老先生敢是那教訓我的祖師來。
      想著我離故邦受辛苦言難盡,張良也你正是成人的可也不自在。
      (黃石公云)孺子,與我取上履來者。
      (正末做取履科)(黃石公做伸足穿履科,云)此子可教,則除是恁的。
      (覷正末科,云)兀那孺子張良,你可也有緣,我與你約五日之期,再來此圯橋等候。
      我要為你徒弟,我傳與你安身之法,休失其信也。
      我去也,我去也。
      (下)(正末云)師父言道,與我約五日之期,再來此圯橋相會,要傳我安身顯耀之術。
      張良,你信他做甚么?
      此言難以憑信。
      天色晚了也,我索還家去。
      (下)(黃石公再上,云)貧道黃石公是也。
      與張良約五日之期,再來圯橋相會,可早五日也。
      則怕張良等待,貧道行動些。
      孺子張良!
      (做怒科,云)此孺子好無禮也。
      我要教授他做徒弟,約五日之期,來此圯橋相會,傳與他安身顯耀之法,不想此孺子不曾來,好是無緣也。
      我待回去來,此子則說我失信。
      喑!
      我且等他片時。
      (正末上,云)小生張良,自五日之前,見了那個先生,他口口聲聲喚我做孺子、孺子,約我五日之期,要傳與我安身之法。
      我待去來,著人便道他是個風魔先生,他有甚么安身之法?
      我待不去來,則怕那個先生等待我。
      不可失信,我索行動些。
      說話中間,可早來到圯橋也。
      (做見驚科,云)兀的不是那個風魔先生?
      果然在此,好是奇怪也。
      (黃石公做見正末怒科,云)兀那孺子張良,我約你五日之期,早來這圯橋相會,我要你為徒弟。
      不想你這廝無緣,這早晚才來,好無恭敬之念也!
      (正末云)師父息怒、息怒。
      (黃石公元)兀那孺子,你聽者!
      我再約你五日之期,徑來此圯橋相會,我傳與你安邦定國之書,久已后可為萬代之師。
      我著你聲播千邦,名揚天下。
      這一遍若是再來的遲,二罪俱罰,我也不饒你!
      我去也。
      (下)(正末云)先生去了也。
      張良也,要你尋思,你道他是風魔先生來,他說如此般良言。
      頭一遍偶遇,第二遍來的遲了。
      師父言稱道:
      孺子張良,再約五日之期,來圯橋相會,我傳與你安邦定國之書,久已后可為萬代之師。
      我著你聲播千邦,名揚天下。
      這一遍若是再來的遲,二罪俱罰。
      這言語未知有準么?
      我且回家去來。
      (下)(正末再上,云)小生張良,要你尋思波,待道他是風魔先生來,他說如此般良言。
      頭一遍偶遇,第二遍見了師父,言稱道:
      孺子張良,第二遍來遲,再恕你之過。
      第三遍再約五日之期,來圯橋相會。
      我傳與你安邦定國之書,久已后可為萬代之師。
      我著你聲播千邦,名揚天下。
      師父說這等言語,知他是睡里也那夢里?
      天色晚了也,我索還長者宅中去。
      來到這長者宅中,我開開這門,入得這房來。
      (做驚科,云)呀!
      過日月好疾也。
      自離了師父,可早五日光景也。
      今晚三更前后,至圯橋等待師父。
      若是我無緣,著師父在圯橋:
      若是我有福,我先到等待師父。
      (做縛門科,云)我與你拽上這門,將繩子來拴住,尋師父走一遭去。
      (做走科,云)師父還不曾來哩,我且在此等待。
      師父這早晚敢待來也。
      (黃石公上,云)貧道黃石公是也。
      與張良相約三遍,圯橋相會,我教訓他為徒弟,不想此子二次來遲。
      今番第天遍也,若是再來的遲,我自有個主意。
      (做喚科,云)孺子張良!
      還未來哩,此子好無緣也。
      (正末云)師父,您徒弟等待多時也。
      (黃石公笑科,云)張良來了也,你有緣也(做撇履科,云)孺子,與我將上履來者!
      (正末唱)【哭皇天】圣人道敏而好學我心間也倦怠,不恥下問更忒分外。
      (黃石公云)張良,我傳與你驅(qū)兵遁甲之書,非同小可也。
      (背云)此子是無瑕美玉,不遇良工雕琢,豈成其器?
      他是那擎天之柱,可為棟梁之材也。
      (正末唱)他說與我驅(qū)兵六甲書,看我做無瑕玉,棟梁材。
      (黃石公笑科,云)孺子,與我將上履來,傳與你安身之法。
      (正末唱)師父你暢好是輕賢,你心懷的意歹。
      我又索含容折節(jié),敢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
      我問你個老先生,你便有何教訓、教訓我的藝才?
      (做進履科)(黃石公做伸足穿履科,云)兀那張良,你聽者!
      你可也有緣,我與你這三卷天書。
      此書非同小可,乃六義三才之奇書也,非可亂傳。
      此書有一千三百三十六余言,不許傳與不道不賢之人。
      此書始傳于世,古之圣賢,皆盡心焉。
      此書奇義深遠,妙術精微,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老聃,無以出此。
      有六義三才,一者原始,二者正道,三者求志,四者道德,五者遵義,六者安理。
      原始者,道不可以無始,道德仁義一體也。
      若天下四方,一動一息之處,大而八懆之表,君臣父子之道,微言修身,深計遠慮,所以不窮。
      管仲之計可為能,商鞅之計可為盛,弘羊之計可為聚。
      近恕篤行,任才使能,所以濟物。
      道德者,本宗不可離道之術。
      賞不以功,罰不以罪,小則結匹夫之怨,大則激天下之怒。
      圣賢之道,內(nèi)明外晦,惟不足于明。
      文王無大聲,四國畏之。
      故孔子不怒,而民畏于斧鉞。
      國將霸者,士皆歸之;
      國將危者,賢皆避之。
      昔者微子去商,仲尼去魯,而以成名。
      后有三數(shù),乃法略也,是天地人三才之法,不可違此數(shù)。
      豪俊之才,發(fā)機用智。
      逆者難從,順者易曉。
      此法可治其國,可立其家,久后可為萬代之師。
      將閑中今古,靜里乾坤,說了一遍。
      張良你聽者:
      曉夜孜孜讀此經(jīng),揚名顯耀可安身。
      忠心輔弼為肱股,定作朝中第一臣。
      (正末唱)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烏夜鳴】又不曾夢非熊得遇文王側,莫不是鬼使神差,不由我喜笑盈腮。
      今日個蟄龍須得濟時來,謝吾師展腳舒腰拜。
      (云)小生張良,異日發(fā)達,此訓授之恩,必當重報也。
      (唱)我若是得發(fā)達身安泰,有一日春雷信動,枯木花開。
      【鵪鶉兒】又不曾效傅說版筑在巖墻,偶然遇殷高到來,我若是立國安邦,可用這兵書戰(zhàn)策,我學那周武八元以承八愷,調(diào)鼎鼐,明盛衰。
      有一日胸卷江淮,平步金階,把日月重揩,肅靖邊界,扶持著治世的明君,保祚的乾坤永泰。
      (云)師父那里人氏?
      姓甚名誰?
      通名顯姓咱。
      (黃石公云)你問我姓甚名誰?
      張良,你要知我姓名,你久已后得志時,親至濟北谷城山下,見一黃石,便是我也。
      妙算張良獨有馀,少年逃難下邳初。
      逡巡不進泥中履,爭得先生一卷書。
      (下)(正末云)師父去了也。
      師父這言語,便似印板兒記在心上一般。
      一日為官,至谷城山尋訪師父去。
      師父著我,晝夜勤習,可為萬代之師也。
      (唱)【尾聲】罷、罷、罷,我則索用工夫看徹了黃公策,我與你無明夜時時的溫故知新不放懷。
      謝尊師,承顧愛,教訓咱,意無歹。
      漫天機,我將做謎也似猜。
      想當初報韓仇,命運乖,則我這盡忠心,意長在。
      那時節(jié)離家鄉(xiāng),躲避災。
      至下邳,有誰睬。
      我今日遇神師,得術冊,(云)若是我投于任賢之處,若委用我呵,(唱)我看我輔皇朝,定邊塞,保乾坤,整世界,展江山,平四海。
      則我胸中學,腹內(nèi)才,辨風云,知氣色。
      我若是作臣僚,為元帥,掌軍權,在閫外,撫黔黎,定蠻貊,逞英雄,顯氣概,播聲名,傳萬載。
      遂了我這平生志,拂滿面塵埃,恁時節(jié)才識這曉經(jīng)綸安宇宙這一個困窮儒也一個少年客。
      (下)楔子(李長者引行錢上,云)安排酒果臨歧路,暫別賢明慷慨人。
      小生李思中是也。
      自去歲酒席中論言,赍發(fā)賢士問卜,不想果遇仙師授教,得兵書三卷。
      賢士曉夜溫習,將兵甲之策,盡皆看徹,揀取今朝吉日良辰,要投于任賢之處,進取功名。
      比及賢士先來,小生將著酒食盤費,衣服鞍馬,在于長亭之上,與賢士餞行。
      小生等待多時,賢士這早晚敢待來也。
      (正末上,云)小生張良,自遇黃石公授教之后,曉夜溫習,將遁甲之書,盡皆看徹,小生揀取今朝吉日良辰,拜辭長者,投于任賢之處,進取功名。
      長者先在長亭之上,與小生餞行,我索行動些。
      (正末做見科,云)兀的不是長者?
      (做見施禮科)(長者云)小生等待許久,不見賢士到來。
      蔬食薄味,與賢士餞行,略表誠敬之心也。
      (正末云)小生張良,在于長者宅中,深蒙厚顧,數(shù)載有余,無可答報。
      今日長者又將著這酒肴盤費,衣服鞍馬,赍發(fā)小生。
      長者,小生想昔日靈輒遭餓于桑間,遇趙遁施一飯之恩;
      小生雖不及靈輒,長者不在趙盾之下也。
      (長者云)賢士,小生豈敢比前代賢人也?
      行錢,將酒來。
      (行錢云)理會的。
      (長者做遞酒科,云)賢士,小生蔬酌,與賢士餞行,賢士滿飲此杯也。
      (正末云)長者,小生有何德能,如此般重禮相待,異日必當重報也。
      (長者云)賢士飲此一杯者。
      (正末云)長者飲。
      (長者云)賢士,恭敬不如從命也。
      (正末做飲酒科,云)長者,酒夠了也。
      便好道行人貪道路,拜辭了長者,便索長行也。
      (長者云)行錢,收了酒果者。
      (行錢云)理會的。
      (正末做拜科,云)今日與長者相別,不知何日相會也。
      (長者云)賢士穩(wěn)登云路,早望回音也。
      (正末云)長者,小生不敢久停,便索登程也。
      (唱)【仙呂】【賞花時】則我這行色匆匆去意緊,飲過這錢祖香醪杯數(shù)巡。
      (長者云)賢士,這一去必然稱平生之愿也。
      (正末云)張良異日崢嶸呵,(唱)我若是得志節(jié)遂風云,(云)長者之恩,高如華岳,深如滄海,豈敢忘也?
      (長者云)不必掛念,豈望賢士報乎?
      (正末唱)我說的言辭落可便有準,(云)長者言之當也。
      但念善犬有展草之恩,良馬有垂韁之報,禽獸尚然如此,何況為人而不知恩乎?
      (長者云)賢士休說如此言語,不勞持意,穩(wěn)登前路也。
      (正末唱)我報答你個救困苦的這個大恩人。
      (下)(長者云)賢士去了也。
      這一去必遂大丈夫之志,豈在他人之下也!
      若論賢士之才,他將那垂磨日月手舒開,這一去管取風云際會諧。
      這番果遂心中愿,那其間蟄龍春信濟時來。
      (下)第三折(外扮蕭何同凈樊噲領卒子上)(蕭何云)智掃群雄百萬兵,威敵平定漢初興。
      志存節(jié)義為肱股,流傳千載顯家聲。
      小官蕭何是也。
      少為沛縣主吏,因沛令欲起兵應陳涉,小官與曹參殺令,立劉亭長為沛公。
      俺沛公與項羽,遵懷王之命,共滅嬴秦,西取咸陽,先入關者王之,后入者臣之。
      小官奉命,親為行軍司馬。
      俺沛公先到咸陽,封府庫,鎖宮門,分毫不取。
      項羽后入咸陽,不忿俺沛公,因此上項劉爭利,累累交鋒,互有勝負。
      今項羽將定,天下豪杰已歸。
      止有二處未能收取,乃是平陽魏豹,西洛申陽。
      今奉沛公之命,著小官先至西洛,擒拿申陽。
      小官聞此申陽,才智過人,有萬夫之勇。
      又說此人手下,有一大夫,乃是陸賈,有孫吳之謀略,管樂之奇才。
      小官未可深信。
      我今請的韓元帥來,共同商議,擒拿二將,未為晚矣。
      令人,與我請將韓元帥來者。
      (卒子云)理會的。
      (做請科,云)韓元帥安在?
      (外扮韓信同灌嬰、張耳上)(韓信云)廣習先賢古圣文,孫吳韜略久知聞。
      忠心赫赫扶真主,平定干戈保萬民。
      某乃韓信是也。
      這二位將軍,乃是灌嬰、張耳。
      小官幼而頗習遁甲之書,善通軍旅之學,有神鬼不測之機;
      心存忠孝,腹隱機謀,累累成功。
      先為治粟都尉,多感蕭相國之恩,三薦登壇,拜為大將。
      俺與項羽爭鋒,某立十件大功,四方平安。
      小官正在帥府閑坐,丞相令人來請,不知有甚事,領著眾將,須索走一遭去。
      令人報復去,道有韓信同二將在于門首。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丞相得知,有韓元帥同二將在于門首。
      (蕭何云)道有請。
      (卒子云)理會的。
      有請!
      (見科)(韓信云)丞相,今日呼喚韓信來,有何事商議也?
      (蕭何云)今日請的元帥來,別無甚事,小官奉俺沛公之命,欲要擒拿平陽魏豹,西洛申陽。
      特請元帥來,共同商議,未知元帥意下如何?
      (韓信云)丞相,此事非同小可,可請將張子房來,共同商議,有何不可?
      (蕭何云)元帥此言甚當。
      令人,便請將子房軍師來者。
      (卒子云)理會的。
      子房安在?
      (正末上,云)小官張良是也。
      我自離了下邳,來到咸陽,投于沛公麾下為將。
      俺沛公豁達大度,納諫如流,小官累建大功,官居重職。
      小官數(shù)年之前,不得意時,多蒙下邳李長者之恩,有如山海,未曾答報。
      前者令人去取李長者去了,不見到來。
      小官暗想,當日隱于下邳,待時度日;
      今日個食前方丈,祿享千鐘,真乃是時也、運也、命也,想著我時運拙命運難通,我則道紅塵內(nèi)久困英雄。
      今日個遂卻我平生心愿,立劉朝萬載興隆。
      (唱)【正宮】【端正好】我今為宰職便做都堂,我端的便受極品為卿,掃奸邪平定邊疆。
      我本是整乾坤安宇宙良將,保祚的這萬里山河壯。
      (云)小官想當日西取咸陽,驅(qū)兵領將,投至得今日為官,非同容易也。
      (唱)【滾繡球】想著我當年時離了俺那父母鄉(xiāng),報韓仇那一場,也是那命運乖禍從天降。
      我今日遂風云稱平生顯身榮節(jié)志昂昂,第一來與韓邦報了恨仇,第二來扶炎劉名姓香。
      你看我整風俗遵禮樂治安乾象,我今日乘肥馬衣輕裘,享天恩紫綬金章,本是個股肱才輔弼平蠻貊,掃蕩了八面煙塵可兀的定四方,后世名揚。
      (云)可早來到也。
      令人報復去,道有小官來了也。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丞相得知,有張子房來了也。
      (蕭何云)道有請。
      (正末做見科,云)呀、呀、呀,丞相與元帥都在此。
      丞相喚小官張良,有何事商議也。
      (蕭何云)今請軍師來,別無甚事,小官奉沛公之命,為平陽魏豹,西洛申陽,未能收捕。
      今日特請軍師,共同商議,征討二處。
      軍師意下如何?
      (正末云)丞相,小官張良有一語,可是敢說么?
      俺眾將自投于沛公,各立功勛,多蒙寵賜。
      想丞相功勛,言不能盡。
      元帥的勛業(yè),竭力盡忠,蓋世功勞,誰人可比?
      想張良投于沛公,官高祿重,并無寸箭之勞,怎生將此二處,著小官收捕一遭,以圖補報,未知丞相意下如何也?
      (蕭何云)既然軍師要去收捕西洛,小校那里?
      一壁廂整點軍馬將士,糧草戈甲,收拾停當,與軍師擒拿申陽去。
      (正末云)丞相,小官不用軍馬,憑著小官三寸不爛之舌,說此將來降也。
      (蕭何云)軍師所言,不用軍馬將士,不知有何妙策,擒拿此將?
      試說一遍咱。
      (正末云)丞相,想古以來有幾個賢臣,我試說一遍咱。
      (蕭何云)軍師,古來有那幾個賢臣良將,報國盡忠?
      軍師試說一遍咱。
      (正末唱)【倘秀才】我待學那周八士安八表封官也那受賞,(蕭何云)軍師再學那一個也?
      (正末唱)我似那舜五人立清政顯聲名播千古,著萬人可便論講。
      (蕭何云)再學那個也?
      (正末唱)我勝如紂比干田穰苴,報國存忠壯帝鄉(xiāng)。
      (蕭何云)軍師,說此申陽足智多謀,難以擒拿也。
      (正末唱)俺有道伐無道,(蕭何云)軍師,小官須索整點英雄將士,里應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正末唱)擒逆子不索動刀槍,(蕭何云)軍師言道不用軍將人馬,此人好生英勇,則怕有失,怎了也?
      (正末唱)非是我自夸也那自獎。
      (韓信云)軍師,丞相奉俺沛公之命,要征伐此二處。
      軍師言說不用將校,自有妙策,但此申陽好生英勇。
      且休說申陽高強,他手下有一大夫,乃是陸賈,說此人用兵如神,有伊呂之才,仿孫吳之略,智謀過人,有萬夫不當之勇也。
      (正末云)元帥,憑著小官微智,著此將投降也。
      (韓信云)軍師論三略可學誰也?
      (正末唱)【滾繡球】論三略呵,我可也動干戈起戰(zhàn)場,(韓信云)軍師論六韜呵怎生?
      (正末唱)論六韜,我學那定山河保乾坤伐無道的姜呂望,(韓信云)論機見可學誰也?
      (正末唱)論機見呵,我似那齊孫臏報冤仇在馬陵川夜擒了那一員虎將,(韓信云)論敢勇可學誰也?
      (正末唱)論敢勇呵,我似那楚伍員伏盜跖赴臨潼舉金鼎欺文武保諸侯逞英豪狀貌堂堂,(韓信云)軍師論慷慨呵學誰?
      (正末唱)論慷慨,仿李牧守塞北懾西戎鎮(zhèn)夜郎,(韓信云)論志氣可學誰也?
      (正末唱)論志氣呵,我勝如管夷吾霸諸侯那手策威名不讓,(韓信云)敢問軍師,論節(jié)義可學誰也?
      (正末唱)論節(jié)義呵,我學那存忠孝施正禮行仁道治綱常伊尹扶湯,(韓信云)論勇躍學誰也?
      (正末唱)論勇躍,我不讓藺相如在澠池會展雄才施威烈可那般志軒昂,(韓信云)論戰(zhàn)敵可學誰也?
      (正末唱)論戰(zhàn)敵呵,我不讓齊田單火牛陣,施遁甲用奇術,排軍校驅(qū)虎將。
      他收那即墨城開,我著他拱手降,(韓信云)此言壯哉也。
      (正末唱)非是我自說高強。
      (韓信云)軍師所言數(shù)事,件件過人。
      眾將近前,聽軍師支撥,聽令而行也。
      (正末云)灌嬰近前來。
      (灌嬰云)軍師喚小將那廂使用?
      (正末做打耳喑科,云)灌嬰,可是這般恁的。
      (灌嬰云)小將理會的。
      出的這帥府門來,奉軍師將令,擒拿申陽,走一遭去。
      大小三軍,跟著我直至西洛,接應軍師,走一遭去來。
      奉軍令差領兵卒,雄赳赳慣戰(zhàn)征夫。
      施智量遠臨西洛,遵將令暗里埋伏。
      (下)(正末云)樊噲近前來。
      (樊噲云)軍師喚樊噲那廂使用?
      (正末做打耳喑科,云)可是這般恁的。
      (樊噲云)得令!
      出的這轅門來,奉著軍師將令?
      領著三千軍馬,直至西洛,敵斗申陽,走一遭去。
      大小三軍,聽吾將令!
      甲馬不得馳驟,金鼓不得亂鳴。
      不許交頭接耳,個個皆要用心。
      白日里都要打盹,到晚間定睛對瞅。
      若是相持廝殺,撇下馬,丟了槍,一齊便走。
      今日領兵為大將,白炸雞兒好蘸醬。
      兩瓶好酒吃的醉,帳房里面高聲唱。
      (下)(正末云)丞相,眾將去了也。
      小官不可遲誤,則今日辭別丞相、元帥,親至西洛,用計征伐,走一遭去。
      (下)(蕭何云)軍師去了也。
      所言的事,必成大功。
      一壁廂差精兵猛將,接應軍師,走一遭去。
      運謀施智顯忠良,不驅(qū)士馬動刀槍。
      三寸舌劍談天智,親臨西洛騙申陽。
      (下)(韓信云)軍師與眾將去了也。
      張耳近前來。
      (張耳云)元帥,呼喚小將那廂使用?
      (韓信做打耳喑科,云)張耳,可是這般恁的,小心在意者!
      (張耳云)得令!
      奉元帥將令,暗調(diào)申陽,走一遭去。
      運機施略申陽,言談語句中藏。
      若見群雄新用智,十面埋伏那一場。
      (下)(韓信云)眾將都去了也。
      小官調(diào)領大兵,隨后接應,走一遭去。
      號令嚴明領大軍,紛紛殺氣靄征云。
      直臨西洛多威猛,奏凱還師拜紫宸。
      (下)(申陽領卒上,云)因秦失鹿起刀槍,四海英雄會俊良。
      天下英豪聞吾怕,某名傳西洛號申陽。
      某乃申陽是也。
      幼習儒業(yè),頗看兵書,深通管樂之策。
      文能伏眾,武能威敵,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今日升帳,帳前排幾隊勇征夫,帳后列數(shù)百英雄將。
      左隊陳劣缺天蓬,右隊擁搊搜甲士。
      周圍鐵鎧兒郎護衛(wèi),兵有七重圍子,三軍誰敢?guī)で靶?,便是那鴉鵲過時不啅噪。
      某因秦嬴失鹿,陳勝吳廣,關西兵起,各霸其境。
      陳勝以滅,劉項爭鋒。
      沛公先至咸陽,項羽倚強為霸,遷于鼓城,封俺六國諸侯。
      某今在西洛鎮(zhèn)守,虎視天下英雄。
      俺這里兵雄將勇,馬壯人強,田多糧廣,帶甲軍校數(shù)十余萬。
      某手下有一大夫,乃是陸賈,智過伊呂,舌辯蘇張。
      今沛公用張良為軍師,韓信為元帥,蕭何為丞相,自漢中起兵,所過州縣,望風而降,必來吾交鋒,量他何足道哉!
      今請大夫陸賈,與他商議,看此人怎生用計興兵?
      小校,與我請將陸賈大夫來者。
      (卒子云)理會的。
      陸大夫安在?
      (陸賈上,云)智勝孫吳伊呂文,談天論地志凌云。
      不弱張儀說六國,能言舌辯賽蘇秦。
      某乃陸賈是也。
      幼而習文,博通經(jīng)史。
      頗曉穰苴之法,善智武子之書。
      今佐于西洛申陽麾下,為其大夫之職。
      小官正在演武場中,操練兵卒,有軍校來請。
      元帥呼喚,不知有甚事,須索走一遭去。
      可早來到也。
      報復去,有陸賈在門首。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有陸大人來了也。
      (申陽云)道有請。
      (卒子云)理會的。
      有請!
      (見科)(陸賈云)元帥,喚陸賈有何事商議?
      (申陽云)大夫,請你來別無甚事,今沛公用韓信為帥,所向無敵,收州城數(shù)十余座。
      他必來俺洛陽,與某拒敵。
      大夫,你有何機謀,退韓信之兵?
      若出妙言,某一一從之也。
      (陸賈云)元帥,小官有一計。
      (申陽云)計將安在?
      (陸賈云)元帥,韓信用兵如神,不要與此人交鋒。
      張良亦為說客。
      洛陽者左山右水,四塞險阻。
      深挑壕塹,高壘城池,積草屯糧,堅守不戰(zhàn),元帥,此乃為長久之策也。
      (申陽云)某謹依大夫之言,深溝堅壁,莫與韓信交鋒。
      張良乃為說客,若來時擒拿不饒。
      我雖與大夫定此一計,不曾與張仝商議。
      小校,與我喚將張仝來者。
      (凈扮張仝上,云)文武雙全為將相,行兵布陣我敢強。
      早飯一頓吃七碗,生蔥蘿卜好蘸醬。
      某乃張仝是也。
      某佐于申陽元帥手下為將,正在演武場中,習士練卒,元帥呼喚,須索走一遭去。
      小校報復去,道張仝在于門首。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有張仝來了也。
      (申陽云)道有請。
      (卒子云)理會的。
      有請!
      (見科)(張仝云)元帥,喚小將有何事也?
      (申陽云)張仝,喚你來不為別,今沛公拜韓信為帥,所向無敵,收了數(shù)十余座城池,誠恐與某交鋒。
      某與大夫定計,深溝高壘,積草屯糧,堅守不戰(zhàn),此計如何也?
      (張仝做背科,云)正合著我的心。
      我又不濟,若是與他交鋒,我那里近的他?
      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元帥,此計大妙大妙!
      (申陽云)張仝說的是。
      小校門首覷者,若有一切軍情事,報復我知道。
      (正末上,云)小官張良,自離了丞相元帥,不覺數(shù)日,早來到西洛也。
      我換了這衣服,扮做一個云游先生。
      我問人來,這里便是申陽的帥府。
      門首立著幾個人,我試問他咱。
      (做見卒子科,云)稽首。
      敢煩通報元師知道,有一云游先生,特來拜訪也。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門首有個云游的先生,要見元帥也。
      (申陽云)有一云游先生要見某?
      大夫,此人必然是張良也。
      (陸賈云)元帥,此人必是張良,舌辯之士,休得輕放他也。
      (張仝云)元帥,若是張良,休要饒了他。
      (申陽云)小校,著他過來。
      (卒子云)理會的。
      過去!
      (見科)(正末云)稽首。
      貧道是一云游先生,特來拜訪元帥也。
      (申陽云)兀那先生,你那里人氏?
      來俺這里,有何事干也?
      (正末唱)【倘秀才】我這里便鞠躬躬將謙詞禮講,(申陽云)兀那先生,你姓甚名誰也?
      (正末唱)他那里問姓字先生可便何往,我可也行不更名本姓張。
      (申陽云)你敢是張良么?
      (正末云)然也,然也。
      (陸賈云)此人是說客,元帥休得饒他也。
      (申陽云)兀那張良,你是喉舌之人,你佐于沛公手下為將,你來俺這里做甚么?
      (正末云)貧道非是沛公之將,乃韓國阜城人氏,因打此處經(jīng)過,聞知元帥才德,特來見訪也。
      (申陽云)小校,與我拿住張良,我決無輕恕也。
      (正末唱)他一回兒嗔忿忿沖牛斗,施勇烈逞高強,(申陽云)大小眾將,與我圍住張良者!
      (正末唱)他顯八面虎狼般氣象。
      (陸賈云)張良,俺這里將你擒拿,休言語,你言語必無輕恕,疾忙受降也。
      (申陽云)張良,我知道你是沛公之臣,亦為喉舌之士。
      你來我根前,如何說的過?
      你正是飛蛾兒投火!
      你正是說客,更待干罷也!
      (正末云)將軍曾聞說客么?
      古來說客有三等。
      (申陽云)可是那三等?
      (正末云)有一圖名,二圖財,三圖國。
      (申陽云)這一圖名者何也。
      (正末云)一圖名者,昔日七國爭雄,魏威公命侯嬴收趙,侯嬴求救于秦。
      蘇秦曰:
      告公令箭,某親自入魏。
      蘇秦至魏,見其威公,但說:
      齊與趙連和,國王攻趙,何當兩國之鋒?
      魏國聞之,收兵還國。
      后蘇秦名揚天下。
      此乃是圖名說客是也。
      (申陽云)這二圖財者何也?
      (正末云)二圖財者,昔日春秋齊威公,命孫子伐魏,龐涓令人將金銀寶物買告鄒文簡,和齊罷兵,不想鄒文簡果受其寶。
      文簡罷兵,見其齊公,言孫子攻魏,數(shù)月不下;
      倘魏楚相連,卻來攻齊,公子若何?
      齊公令孫子罷兵還國。
      此乃是圖財說客是也。
      (申陽云)三圖國者是如何?
      (正末云)三圖國者,昔日十八國,為因吳伍員領兵伐楚,申包胥入秦求救,哀公不發(fā)救兵,至于秦亭館驛,七晝夜水米皆不入其口,大痛悲泣,哭倒秦亭館驛。
      哀公曰:
      包胥乃忠烈之臣也!
      疾發(fā)兵救楚,子胥領兵回吳。
      此乃是圖國說客也。
      說兀的做甚?
      我一不圖名豈戀財,當初那包胥為客痛傷懷。
      張良怎做游說客,聞公賢德故親來。
      (唱)【呆骨朵】枉了我那區(qū)區(qū)千里親身降,(申陽云)兀那張良,你心懷徼幸,有所害俺之意,如何饒免的你也!
      (正末唱)我又不曾懷奸讒徼幸的心腸。
      (申陽云)想汝實是無禮,我和你素不相識,你既不為說客,你來俺這里,有何事干?
      更待干罷也!
      (正末唱)他一回兒忿怒生嗔,心勞意穰。
      (申陽云)你恰才所言申包胥哭秦亭一事,侯嬴收趙,文簡受資,圖財圖國,言中之計,話內(nèi)之機,你比這三人更不同也!
      在某根前,如何說的過?
      (正末唱)我又不比那鄒文簡共侯嬴兩個奸雄將,(申陽云)你既為不說客,你來俺這里,有甚么勾當也?
      (正末唱)我端的可便為賢才到于鳥獸邦,(申陽云)你何處而來也。
      (正末唱)因此上便訪忠良離帝鄉(xiāng)。
      (申陽云)陸賈大夫,今張良已落在俺彀中也,綁縛定了,著誰為使,送張良與魯公去?
      (陸賈云)元帥,小官陸賈,親自為使,將張良解與魯公去,可不好那?
      (申陽云)大夫,你親自為使,小心在意者!
      (陸賈云)則今日辭別了元帥,便索長行。
      出的這轅門來。
      小校,將張良緊緊的圍定,直至彭城見魯公,走一遭去。
      (同張良下)(申陽云)小校,陸賈大夫去了也,緊守轅門,若有軍情事,報復我知道。
      (外扮張耳上,云)某乃張耳是也。
      奉俺元帥將令,暗調(diào)申陽,某來到申陽門首也。
      小校報復去,道有魯公手下差一大將,乃是張耳,特來見元帥。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有魯公差張耳,在于門首。
      (申陽云)道有請。
      (卒子云)理會的。
      有請!
      (見科)(申陽云)將軍,此一來有何事也?
      (張耳云)報的元帥得知,某乃魯公手下大將張耳是也,奉俺魯公之命,特來報知元帥;
      今沛公手下有一大將,乃是樊噲,領數(shù)千軍馬,在您洛陽境上,虐害人民,折伐桑棗。
      俺魯公著某統(tǒng)領五千軍馬,與元帥助陣,擒拿樊噲也。
      (申陽云)頗奈韓信胯夫無禮!
      差樊噲匹夫,侵犯吾之境界,破伐桑棗,虜掠人民,更待干罷!
      某今便點雄兵,擒拿樊噲,走一遭去。
      大小三軍,聽吾將令!
      三軍嚴整,約束分明;
      聞鼓必進,鳴金必止。
      軍行處征云冉冉,土雨紛紛。
      遠聞戰(zhàn)鼓喧天,遙望旌旗映日。
      旌旗閃閃,劍戟重重。
      旌旗閃閃,遮天映日轉光輝;
      劍戟重重,就地擁出兵世界。
      鞍上將凜凜如神,坐下馬威風似虎。
      騰騰殺氣,渾如那霧罩昆侖;
      靄靄征云,不見了青天白日。
      十萬兵廝殺相持,千員將揚威耀武。
      得勝旗搖還寨去,鞭敲金鐙凱歌回。
      今朝發(fā)奮統(tǒng)戈矛,侵邊犯境怎干休!
      拿住樊噲親殺壞,恁時方顯報冤仇!
      (領卒子下)(陸賈領卒子拿正末上)(陸賈云)某乃洛陽大夫陸賈是也,今拿住張良,解送與魯公去。
      小校慢慢的行。
      兀那塵土起處,一丟人馬,不知是那里來的也?
      (灌嬰打楚字旗號領卒上,云)某乃灌嬰是也,奉軍師的將令,打著楚字旗號,擒拿申陽。
      兀的不是軍馬至也?
      大小三軍,擺開陣勢者!
      (陸賈云)來的軍馬,我試問他一聲:
      來者將軍,是何國人也?
      (灌嬰云)某乃魯公手下大將,項莊是也。
      聞知您拿了張良,特來接應也。
      (陸賈云)將軍乃是楚將項莊?
      俺申陽元帥拿住張良,今解送與魯公去。
      某乃大將陸賈是也。
      兀那張良,你見么?
      魯公來接應俺哩。
      (正末唱)【貨郎兒】猛聽的吹畫角悠悠的便嘹亮,他道俺接應的軍排戰(zhàn)場。
      (陸賈云)項莊將軍,俺一同的見魯公去來。
      (正末唱)他那里探知就里可便問其詳。
      大將軍何名姓?
      (陸賈云)項莊將軍,俺用千般之計,拿住張良,獻與魯公,請功受賞也。
      (正末唱)他拿住的是張良。
      (灌嬰云)陸大夫,此人張良,足智多謀,他在那里?
      我試看咱。
      (陸賈云)在這檻車中也。
      (灌嬰看科,背云)軍師休慌。
      兀那張良,你從頭說你那實情也。
      (正末唱)【脫布衫】他教我言端的細說行藏,(陸賈云)張良勿得多言,見魯公受降去來。
      (正末唱)休言語獻楚投降。
      (云)將軍饒性命咱。
      (唱)我這里忙哀告饒咱性命,(陸賈云)既然拿住你也,怎生饒的過!
      (正末唱)他道既拿住怎生輕放。
      (灌嬰云)將那張良拿近前來。
      你直這般大膽,來到我這里也。
      (正末唱)【醉太平】他那里孜孜覷當,(灌嬰云)軍師休怕,申陽陸賈二將,如何出得俺手也。
      (正末唱)唬的我戰(zhàn)兢兢手腳慌張。
      (灌嬰云)此將中俺之計也。
      (正末唱)說道是中吾計不索再商量,(灌嬰云)俺韓元帥領大勢雄兵來接應也。
      (正末唱)又道是兵多將廣,(灌嬰云)此陸賈并無疑慮之心也。
      (正末唱)你道是申陽陸賈別無恙,(灌嬰云)若到半途,必然下手也。
      (正末唱)到半途暗暗拿雄將。
      (灌嬰云)想二將不知俺暗定其計也。
      (正末唱)他本待要望福祿,不想到這腦背后起災殃。
      我則待堅心扶立明圣主,我播一個《史記》內(nèi)便書名,可著人慢慢的講。
      (灌嬰云)大小眾將,不與我下手怎的?
      (卒子做拿陸賈科)(陸賈云)某中他計也。
      饒吾有千條之計,怎出他高人之手!
      (灌嬰云)軍師略等片時,后頭軍馬來也。
      (張耳、樊噲領卒子拿申陽上)(張耳云)某乃張耳是也,智擒了申陽,接應軍師去來。
      兀的不是灌嬰將軍?
      (做見正末科,云)軍師,小將張耳,與樊噲智擒了申陽也。
      (灌嬰云)軍師,俺又拿住了陸賈,張耳、樊噲智擒了申陽也。
      (正末云)多謝了眾將效力成功,則今日便索收兵獻功去。
      誰想有今日也呵!
      (唱)【尾聲】俺今日敲金鐙將得勝歌必索齊聲唱,俺須索踐程途喜孜孜軍兵出戰(zhàn)場。
      則今番有名望,擒收了三猛將,將功勞上表章,把軍情慢慢的講。
      功勛籍寫數(shù)行,入凌煙金榜上,作臣僚入廟堂,恁時節(jié)受爵封官,那其間論功賞。
      (眾將領卒子同下)(凈鐘離昧領卒子上,云)我做大將是英雄,諸般武藝不甚通。
      聽的上陣去廝殺,騎著馬兒一陣風。
      某乃大將鐘離昧是也。
      我文通四略,武解七韜。
      四略者:
      一曰天略,二曰地略,三曰人略,四曰馬料,七韜者:
      一文韜,二武韜,三龍韜,四虎韜,五豹韜,六犬韜,七核桃。
      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休言人敢?guī)で靶?,躧著駱駝高聲叫。
      某奉俺魯公之命,領大勢雄兵,擒拿張良韓信。
      某為大元帥,兄弟季布做先鋒。
      我擺的停停當當了,不見季布來。
      小校覷者,他若來時,報復我知道。
      (凈季布上,云)我做大將甚是標,兵書戰(zhàn)策不曾學。
      聽的廝殺推害病,正是買賣歸來汗未消。
      某乃魯公手下大將季布是也。
      某多知兵書,廣覽戰(zhàn)策;
      十八般武藝,般般不會,件件不曉。
      我今領大勢雄兵,鐘離昧為元帥,我為先鋒,擒拿張良韓信等。
      可早來到也。
      小校,報復哥哥知道,有我來了也。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有季布來了也。
      (鐘離昧云)兄弟來了,著他過來。
      (卒子云)著他過去。
      (見科)(鐘離昧云)兄弟,你來了也。
      (季布云)哥哥,您兄弟來了。
      我點的軍馬十分停當。
      (鐘離昧云)兄弟,俺奉魯公之命,著俺二人,擒拿張良韓信哩。
      整點的軍馬停當,我先去。
      兄弟,你隨后便來接應我也。
      (下)(季布云)哥哥去了也。
      大小三軍,聽吾將令!
      聽我細說原因:
      明日與他相持廝殺,個個都要獻功。
      一個人要三十根好箭,一個人要五張硬弓。
      身穿上五領胖襖,一個人帶著八十個酒瓶。
      左肩上挑著五石白米,右肩上擔著五萬個燒餅。
      左腳上綁著爐鍋,頭上頂著五十個銅盆。
      左手里拿住鐵叉,右手里拿著四十條麻繩。
      頭到去上陣廝殺,壓的他大叫高聲。
      忽的門旗開處,便與他斗敵相爭。
      若是他與我交戰(zhàn),唬的我去了魂靈。
      若是他眾軍將我來趕,我騎上馬走如飛星。
      (同下)(張耳上,云)某乃張耳是也。
      今有季布、鐘離昧,領統(tǒng)大勢軍馬,與俺交鋒。
      我奉韓元帥將令,領三千人馬,我為前部先鋒,灌嬰為合后,樊噲為元帥,便索與二將交鋒,走一遭去。
      驅(qū)兵用智敢當先,奮勇施威立陣前。
      親為前部擒賊寇,方顯英雄將相權。
      (下)(鐘離昧同季布領卒上)(鐘離昧云)某乃鐘離昧是也。
      大小三軍,擺開陣勢!
      來者何人?
      (張耳同灌嬰、凈樊噲領卒上)(張耳云)大小三軍擺開陣勢者!
      兀那小校,報與你元帥得知,著名將軍出馬也。
      (外卒子做報科,云)喏!
      報的元帥得知,有沛公人馬索戰(zhàn)也。
      (季布云)他的軍馬至也?
      我與他答話去。
      (季布、鐘離昧出陣科)(張耳云)來者何人?
      (季布云)我乃大將季布是也。
      爾乃何人?
      (張耳云)某乃大將張耳,這二位是灌嬰、樊噲。
      兀那無名小將,下馬受降也。
      (季布云)你怎么說大話?
      來來來!
      我和你戰(zhàn)幾合。
      (張耳云)小校,操鼓來!
      (戰(zhàn)科)(季布云)這廝倒來撒的我近不過他,走、走、走!
      (同鐘離昧下)(張耳云)這廝走了也,不問那里趕將去!
      (同下)第四折(蕭何領卒子上,云)扶將真主立劉朝,曉夜孜孜不憚勞。
      明良際遇風云會,青史英名萬古標。
      小官蕭何是也。
      奉俺沛公之命,今為軍師張良親至西洛,擒拿申陽、陸賈,得勝而還;
      又因鐘離昧大勢軍馬,與俺交戰(zhàn),被眾將一戰(zhàn)勝了,將鐘離昧大勢軍馬,一鼓而下,得勝還營。
      沛公之命,就在帥府中安排筵宴,慶賞三軍。
      小官直至帥府,加官賜賞,走一遭去。
      帥府排筵尊上命,加官賜賞慶功勛。
      (領卒子下)(韓信領卒子上,云)赤心報國立劉邦,定亂除危保四方。
      嚴明號令驅(qū)軍將,保祚皇猷日月長。
      小官韓信是也。
      因為西洛申陽,未能收捕,被子房用智施謀,擒拿申陽、陸賈。
      又遇鐘離昧、季布與俺交鋒,某命大將灌嬰、樊噲、張耳,擒拿二將,得勝而還。
      我奉圣人的命,就在帥府慶賞功勞。
      小校,一壁廂安排筵宴,若眾將來時,報復我知道。
      (灌嬰、張耳、樊噲同上)(灌嬰云)旌旗蔽野列槍刀,遠破陰敵殺氣高。
      軍前一陣成功效,奏凱回京拜圣朝。
      某灌嬰是也。
      這二位將軍,乃是張耳、樊噲。
      來到帥府也。
      小校報復去,道有眾將在于門首。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有灌嬰等眾將來了也。
      (韓信云)著他過來。
      (見科)(韓信云)您眾將都來了也。
      小官奉圣人的命,為您謁力成功,著小官在此帥府排宴,加官賜賞。
      您眾將少誰哩?
      (張耳云)俺眾將都來全了,則有軍師未曾來也。
      (韓信云)小校門首覷者,若軍師來時,報復我知道。
      (正末上,云)小官張良,自于西洛收申陽陸賈回程,韓元帥奉圣人的命,在帥府中安排筵宴,須索走一遭去。
      誰想有今日也呵(唱)【雙調(diào)】【新水令】則俺這一班兒整乾坤眾英豪,都是那股肱才要保安宗廟。
      論機術效管樂,論智勇有誰學,千古名標。
      我則待行仁德,順天道。
      (云)說話中間,可早來到帥府門首也。
      小校報復去,道有張良在于門首也。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有軍師來了也。
      軍師路途辛苦,擒拿二將用心也。
      (正末云)元帥守府不易也。
      (韓信云)軍師請見眾將也。
      (正末做見眾將科,云)您眾將都來全了也。
      近前來,今日元帥奉命宴賞,各論其功也。
      (韓信云)軍師,韓信敢問么?
      當日您眾將辭了朝,到的洛陽,怎生用智收捕二將?
      軍師,你試說一遍咱。
      (正末云)小官當日離了丞相、元帥,到的洛陽,見了申陽,將微言所說,未曾舉口,申陽半軍可早怒生兩肋,發(fā)乍沖冠。
      申陽將軍言道:
      項羽有命:
      拿住張良者,千金加賞,萬戶封侯!
      就將某獻與項羽,請功受賞。
      小官略使小計,遣數(shù)將定計鋪謀,吊申陽擒出陸賈也。
      為賢良千里驅(qū)馳,用千般智略心機。
      申陽你若是秉忠貞堅心輔佐,陸賈我著您承恩祿蔭子封妻。
      (韓信云)軍師,想著你于國盡忠,多有功勞也。
      (正末唱)【沉醉東風】我若是忠心報君恩重爵,立功勛《史記》名標。
      靈禽相良木棲,輔圣主行仁道,俺則愿的泰階平,風雨時調(diào)。
      見如今四海黎民歌舜堯,俺可便共享升平到老。
      (韓信云)小校將酒來。
      (卒子云)理會的。
      (韓信做把盞科,云)軍師,不枉了效力成功,壯哉,壯哉!
      滿飲此杯者。
      (正末做飲酒科,云)小官飲。
      (韓信云)一壁廂動樂者!
      (動細樂了)(韓信云)軍師再飲此杯者。
      (正末唱)【水仙子】金杯滿注捧香醪,品味珍羞盤內(nèi)托,則聽的仙音一派多奇妙,比俺那凱歌聲音韻好。
      受天恩賜宴難消。
      君主德過禹舜,正人倫尊禮樂,恩寬厚勝似湯堯。
      (蕭何上,云)小官蕭何是也。
      奉圣人的命,至帥府中加官賜賞,走一遭去。
      可早來到也。
      小校報復去,道小官來了也。
      (卒子云)理會的。
      (做報科,云)喏,報的元帥得知,有使命來加官賜賞也。
      (韓信云)使命至也,俺接待去來。
      (眾將做接科,云)大人,俺眾將接待不著,勿令見罪也。
      (蕭何做見科,云)你眾將都望闕跪者,聽圣人的命!
      則為您效力成功,著小官封官賜賞。
      您聽者:
      則為你發(fā)憤志掃蕩群雄,享重爵秩祿重重。
      施妙策捉拿猛將,擒草寇風卷殘云。
      得勝也鞭敲金鐙,喜孜孜奏凱還城。
      今日奉敕旨加官賜賞,著您承恩祿萬載崢嶸。
      張子房股肱才堪為輔弼,又賜你千兩黃金。
      灌嬰為左司馬行軍之職,張耳為右司馬敢勇將軍。
      樊噲為輔弼大將,眾將士八位公卿。
      封三代丹書鐵券,則為你竭力盡忠。
      加你為領軍大將,再有功自有除升。
      今日個加官賜賞,一齊的望闕謝恩。
      題目黃石公親授兵書正名張子房圯橋進履

    • 泛石湖
      戴良戴良〔元代〕
      束發(fā)企名都,游宦及茲年。
      遂陪登瀛侶,來上泛湖船。
      冰光曜殘日,林影溢中天。
      巖穴停橈見,樓臺鼓枻看。
      蒼蒼斂暝色,冪冪曳寒煙。
      菰蒲有余凄,鷗鷺相與閑。
      窈窕趨回浦,蕩漾媚遙川。
      水宿怯宵清,蓬臥愛月穿。
      俯視潛夜魚,仰睇沖曉鳶。
      窘身愧浮霄,斂志慚躍淵。
      何當謝冠履,歲晏此盤旋。

    古詩大全

    http://yanglaopt.net/shici_view_99446e43ac99446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