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 環(huán)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
      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hào)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shí)也。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shí)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cuò),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yáng)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yáng)修也。
    •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cái)?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tái)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jì)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 尊前擬把歸期說。
      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
    •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fā)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
    • 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dāng)時(shí)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 嗚呼!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qǐng)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cāng)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書》曰:
      “滿招損,謙得益。
      ”憂勞可以興國(guó),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zhēng);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guó)滅,為天下笑。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dú)伶人也哉!
      作《伶官傳》。
    • 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yuǎn)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mèng)中尋,夢(mèng)又不成燈又燼。
    •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zhǎng)堤。
      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
      微動(dòng)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   歐陽(yáng)子方夜讀書,聞?dòng)新曌晕髂蟻碚?,悚然而聽之,曰?br>“異哉!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
      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hào)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
      “此何聲也?
      汝出視之。
      ”童子曰: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   予曰:
      “噫嘻悲哉!
      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
      蓋夫秋之為狀也:
      其色慘淡,煙霏云斂;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氣栗冽,砭人肌骨;
      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hào)憤發(fā)。
      豐草綠縟而爭(zhēng)茂,佳木蔥蘢而可悅;
      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時(shí)為陰;
      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實(shí),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
      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
      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
      ”   “嗟乎!
      草木無情,有時(shí)飄零。
      人為動(dòng)物,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有動(dòng)于中,必?fù)u其精。
      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zhēng)榮?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   童子莫對(duì),垂頭而睡。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長(zhǎng)江東長(zhǎng)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shí)。
    •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shí)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 梅梢弄粉香猶嫩。
      欲寄江南春信。
      別后寸腸縈損。
      說與伊爭(zhēng)穩(wěn)。
      小爐獨(dú)守寒灰燼。
      忍淚低頭畫盡。
      眉上萬重新恨。
      竟日無人問。
    •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清晨簾幕卷輕霜。
      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yuǎn)山長(zhǎng)。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 誰道閑情拋棄久。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辭鏡裹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dú)立小橋風(fēng)滿袖。
      平林新月人歸后。
    •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
      東風(fēng)一樽酒,新歲獨(dú)思家。
    • 昔者王子猷之愛竹,造門不問于主人,陶淵明之臥輿,遇酒便留于道士。
      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
      雖美景良辰,固多于高會(huì)。
      而清風(fēng)明月,幸屬于閑人。
      并游或結(jié)于良朋,乘興有時(shí)而獨(dú)往。
      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
      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
      至歡然而會(huì)意,亦傍若于無人。
      乃知偶來常勝於特來,前言可信。
      所有雖非于己有,其得已多。
      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diào),敢陣薄伎,聊佐清歡。
    • 春風(fēng)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yáng)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zhǎng)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 六曲闌干偎碧樹。
      楊柳風(fēng)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廉海燕雙飛去。
      滿恨游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shí),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
      驚殘好夢(mèng)無尋處。
    •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dòng)簟紋平。
       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 五月榴花妖艷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shí)節(jié)動(dòng)。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shí)一弄。
      猶瞢忪。
      等閑驚破紗窗夢(mèng)。
    • 予聞世謂詩(shī)人少達(dá)而多窮,夫豈然哉?
      蓋世所傳詩(shī)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
      凡士之蘊(yùn)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fēng)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nèi)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
      蓋愈窮則愈工。
      然則非詩(shī)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bǔ)為吏,累舉進(jìn)士,輒抑于有司,困于州縣,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奮見于事業(yè)。
      其家宛陵,幼習(xí)于詩(shī),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zhǎng)老。
      既長(zhǎng),學(xué)乎六經(jīng)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jiǎn)古純粹,不求茍說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詩(shī)而已。
      然時(shí)無賢愚,語詩(shī)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于詩(shī)而發(fā)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詩(shī)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嘗見而嘆曰:
      “二百年無此作矣!
      ”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shī),乃徒發(fā)于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
      可不惜哉!
        圣俞詩(shī)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yáng)至于吳興以來所作,次為十卷。
      予嘗嗜圣俞詩(shī),而患不能盡得之,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既哭而銘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并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
      嗚呼!
      吾于圣俞詩(shī)論之詳矣,故不復(fù)云。
        廬陵歐陽(yáng)修序。
    •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fēng)清。
      憂患凋零。
      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
      猶似當(dāng)年醉里聲。
    •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shí),一朝隨漢使,遠(yuǎn)嫁單于國(guó)。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jì)誠(chéng)已拙,女色難自夸。
      明妃去時(shí)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fēng)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fēng)當(dāng)自嗟。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zhēng)道誰家。
      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zhuǎn)堤斜。
      直到城頭總是花。
    •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fēng)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dāng)年醉里聲。
    • 簾幕東風(fēng)寒料峭。
      雪里香梅,先報(bào)春來早。
      紅蠟枝頭雙燕小。
      金刀剪彩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
      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
      繡被五更春睡好。
      羅幃不覺紗窗曉。
    • 我遭讒口身落此,每聞巧言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盞常恨無娉婷。
      花開鳥語輒自醉,醉與花鳥為交朋。
      花能嫣然顧我笑,鳥勸我飲非無情。
      身閑酒美惜光景,惟恐鳥散花飄零。
      可笑靈均楚澤畔,離騷憔悴愁獨(dú)醒。
    •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
      綠暗紅嫣渾可事。
      綠楊庭院,暖風(fēng)簾幕,有個(gè)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zhǎng)安市,又爭(zhēng)似、家山見桃李。
      不枉東風(fēng)吹客淚。
      相思難表,夢(mèng)魂無據(jù),惟有歸來是。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
      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yuǎn)。
      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
      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
      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顧而樂之。
      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
      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guān),欲求輝、鳳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zhēng),所在為敵國(guó)者,何可勝數(shù)?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憑恃險(xiǎn)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
      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jiǎn),又愛其俗之安閑。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
      掇幽芳而蔭喬木,風(fēng)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shí)之景,無不可愛。
      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
      因?yàn)楸酒渖酱?,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shí)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
      遂書以名其亭焉。
    • 臥聞岳陽(yáng)城里鐘,系舟岳陽(yáng)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zhǎng)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 平山闌檻倚晴空。
      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 誰道閑情拋棄久?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dú)立小橋風(fēng)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 堤上游人逐畫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
      人生何處似尊前。
    • 九日歡游何處好。
      黃花萬蕊雕闌繞。
      通體清香無俗調(diào)。
      天氣好。
      煙滋露結(jié)功多少。
      日腳清寒高下照。
      寶釘密綴圓斜小。
      落葉西園風(fēng)裊裊。
      催秋老。
      叢邊莫厭金尊倒。
    • 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
      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yuǎn)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
      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mèng)中尋,夢(mèng)又不成燈又燼。
    • 嗚呼!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太夫人守節(jié)自誓;
      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zhǎng)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
      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
      曰:
      “毋以是為我累。
      ”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
      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
      然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
      吾之始?xì)w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shí)祭祀,則必涕泣,曰:
      “祭而豐,不如養(yǎng)之薄也。
      ”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
      “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
      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
      汝父為吏,嘗夜?fàn)T治官書,屢廢而嘆。
      吾問之,則曰:
      “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
      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嘆,曰:
      “術(shù)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dāng)以我語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
      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
      嗚呼!
      其心厚于仁者邪!
      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
      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xué),咸平三年進(jìn)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
      又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
      初封福昌縣太君,進(jìn)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時(shí),治其家以儉約,其后常不使過之,曰:
      “吾兒不能茍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
      ”其后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yǎng)。
      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贈(zèng)封其親。
      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guó)大慶,必加寵錫。
      皇曾祖府君累贈(zèng)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
      曾祖妣累封楚國(guó)太夫人。
      皇祖府君累贈(zèng)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guó)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贈(zèng)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皇妣累封越國(guó)太夫人。
      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guó)公,太夫人進(jìn)號(hào)魏國(guó)。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
      “嗚呼!
      為善無不報(bào),而遲速有時(shí),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于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shí)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于后世,而庇賴其子孫矣。
      ”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xùn),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shí)竊位,而幸全大節(jié),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chéng)、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xué)士,特進(jìn),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guó),樂安郡開國(guó)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shí)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shí)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yuǎn)煙微一點(diǎn)滄洲白鷺飛。
    •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fēng)來酒面醒。
    •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
      天賦與輕狂。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
      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
      長(zhǎng)是為花忙。
    •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cái)貨也。
      當(dāng)其同利之時(shí),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
      及其見利而爭(zhēng)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
      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君子則不然。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
      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
      以之事國(guó),則同心而共濟(jì);
      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shí),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
      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jìn)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
      “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
      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紂之時(shí),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guó)。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
      后漢獻(xiàn)帝時(shí),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
      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
      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
      及昭宗時(shí),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
      “此輩清流,可投濁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
      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xiàn)帝;
      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然皆亂亡其國(guó)。
      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周武之世,舉其國(guó)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
      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
      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shí)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zhēng)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fēng)高揚(yáng)管弦。
    • 梅謝粉柳拖金香滿舊園林養(yǎng)花天氣半晴陰花好卻愁深花無數(shù)愁無數(shù)花好卻愁春去戴花持酒祝東風(fēng)千萬莫匆匆。
    •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
      直須看盡洛陽(yáng)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
    •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wěn)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流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shí)隴月低煙霏霏風(fēng)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duì)飛。
    •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fēng)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云,白發(fā)題詩(shī)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fā)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xiāng)物態(tài)與人殊,惟有東風(fēng)舊相識(shí)。
    • 關(guān)河愁思望處滿。
      漸素秋向晚。
      雁過南云,行人回淚眼。
      雙鸞衾裯悔展。
      夜又永、枕孤人遠(yuǎn)。
      夢(mèng)未成歸,梅花聞塞管。
    •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
      既而學(xué)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shù)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夫疾,生乎憂者也。
      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心而平,不和者和,則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xì)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fēng)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
      其憂深思遠(yuǎn),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
      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
      喜怒哀樂,動(dòng)人必深。
      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shī)》之怨刺無以異。
      其能聽之以耳,應(yīng)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xué)有文,累以進(jìn)士舉,不得志。
      及從蔭調(diào),為尉于劍浦,區(qū)區(qū)在東南數(shù)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yī)藥。
      風(fēng)俗飲食異宜。
      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
      然欲平其心以養(yǎng)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
      故予作《琴說》以贈(zèng)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jìn)琴以為別。
    • 越女采蓮秋水畔。
      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絲爭(zhēng)亂。
      鸂鶒灘頭風(fēng)浪晚。
      霧重?zé)熭p,不見來時(shí)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yuǎn)。
      離愁引著江南岸。
    • 湖上朱橋響晝輪。
      溶溶春水浸春云。
      碧琉璃滑凈無塵。
      當(dāng)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
      日斜歸去奈何春。
    • 寶琢珊瑚山樣瘦。
      緩髻輕攏,一朵云生袖。
      昨夜佳人初命偶。
      論情旋旋移相就。
      幾疊鴛衾紅浪皺。
      暗覺金釵,磔磔聲相扣。
      一自楚臺(tái)人夢(mèng)后。
      凄涼暮雨沾裀繡。
    • 闌干十二獨(dú)憑春。
      晴碧遠(yuǎn)連云。
      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
      那堪疏雨滴黃昏。
      更特地,憶王孫。
    • 一曲尊前開畫扇。
      暫近還遙,不語仍低面。
      直至情多緣少見。
      千金不直雙回眄。
      苦恨行云容易散。
      過盡佳期,爭(zhēng)向年芳晚。
      百種尋思千萬遍。
      愁腸不似情難斷。
    • 竹樹日已滋,軒窗漸幽興。
      人間與世遠(yuǎn),鳥語知境靜。
      春光靄欲布,山色寒尚映。
      獨(dú)收萬籟心,于此一枰競(jìng)。
    • 歐陽(yáng)修,字永叔,廬陵人。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xué)。
      家貧,至以荻畫地學(xué)書。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及冠,嶷然有聲。
      修始在滁州,號(hào)醉翁,晚更號(hào)六一居士。
      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jī)阱在前,觸發(fā)之不顧。
      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 園林初夏有清香,人意乘閑味愈長(zhǎng)。
      日暖魚跳波面靜,風(fēng)輕鳥語樹陰涼。
      野亭飛蓋臨芳草,曲渚回舟帶夕陽(yáng)。
      所得平時(shí)為郡樂,況多嘉客共銜觴。
    • 去時(shí)梅萼初凝粉。
      不覺小桃風(fēng)力損。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歸期無定準(zhǔn)。
      闌干倚遍重來憑。
      淚粉偷將紅袖印。
      蜘蛛喜鵲誤人多,似此無憑安足信。
    • 今日北池游漾漾輕舟波光瀲滟柳條柔如此春來又春去白了人頭好妓好歌喉不醉難休勸君滿滿酌金甌縱使花時(shí)常病酒也是風(fēng)流。
    •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直須看盡洛陽(yáng)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
    • 相別重相遇,恬如一夢(mèng)須臾。
      尊前今日歡娛事,放盞旋成虛。
      莫惜斗量珠玉,隨他雪白髭須。
      人間長(zhǎng)久身難得,斗在不如吾。
    • 青春何處風(fēng)光好,帝里偏愛元夕。
      萬重繒彩,構(gòu)一屏峰嶺,半空金碧。
      寶檠銀釭,耀絳幕、龍虎騰擲。
      沙堤遠(yuǎn),雕輪繡轂,爭(zhēng)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晝,會(huì)樂府神姬,海洞仙客。
      拽香搖翠,稱執(zhí)手行歌,錦街天陌。
      月淡寒輕,漸向曉、漏聲寂寂。
      當(dāng)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
    • 面旋落花風(fēng)蕩漾柳重?zé)熒钛┬躏w來往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花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fēng)上國(guó)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fù)曲江花聞?wù)f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yuǎn)連霞。
    • 卷繡簾、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綠。
      對(duì)小池閑立殘妝淺,向晚水紋如縠。
      凝遠(yuǎn)目。
      恨人去寂寂,鳳枕孤難宿。
      倚闌不足。
      看燕拂風(fēng)簾,蝶翻露草,兩兩長(zhǎng)相逐。
      雙眉促。
      可惜年華婉娩,西風(fēng)初弄庭菊。
      況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難拘束。
      那堪更趁涼景,追尋甚處垂楊曲。
      佳期過盡,但不說歸來,多應(yīng)忘了,云屏去時(shí)祝。
    • 畫圖曾識(shí)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
      城郭恰臨瀟水上,山川猶是柳侯余。
      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
      欲買愚溪三畝地,手拈茅棟竟移居。
    • 花底忽聞敲兩槳。
      逡巡女伴來尋訪。
      酒盞旋將荷葉當(dāng)。
      蓮舟蕩。
      時(shí)時(shí)盞里生紅浪。
      花氣酒香清廝釀。
      花腮酒面紅相向。
      醉倚綠陰眠一餉。
      驚起望。
      船頭閣在沙灘上。
    •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yuǎn)山長(zhǎng)。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消還顰,最斷人腸。
    •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yè)碇燧喐毁F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shí)當(dāng)年舊主人。
    • 永日環(huán)堤乘彩舫。
      煙草蕭疏,恰似晴江上。
      水浸碧天風(fēng)皺浪。
      菱花荇蔓隨雙槳。
      紅粉佳人翻麗唱。
      驚起鴛鴦,兩兩飛相向。
      且把金尊傾美釀。
      休思往事成惆悵。
    • 節(jié)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fēng)酒旗市,細(xì)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shí)。
      不用旌旗。
      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
      煙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歸。
    • 金花盞面紅煙透。
      舞急香茵隨步皺。
      青春才子有新詞,紅粉佳人重勸酒。
      也知自為傷春瘦。
      歸騎休交銀燭候。
      擬將沈醉為清歡,無奈醒來還感舊。
    • 面旋落花風(fēng)蕩漾。
      柳重?zé)熒?,雪絮飛來往。
      雨後輕寒猶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
      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來褰繡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 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爭(zhēng)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 楚王臺(tái)上一神仙, 眼色相看意已傳。
       見了又休還似夢(mèng),坐來雖近遠(yuǎn)如天。
       隴禽有恨猶能說,江月無情也解圓。
       更被春風(fēng)送惆悵,落花飛絮雨翩翩。
       
    •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yīng)慣尋常聽管弦風(fēng)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 傷懷離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
      細(xì)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cè)。
      楓葉荻花秋索索。
      細(xì)想前歡。
      須著人間比夢(mèng)間。
    • 海燕雙來歸畫棟。
      簾影無風(fēng),花影頻移動(dòng)。
      半醉騰騰春睡重。
      綠鬟堆枕香云擁。
      翠被雙盤金縷鳳。
      憶得前春,有個(gè)人人共。
      花里黃鶯時(shí)一弄。
      日斜驚起相思?jí)簟?br>
    • 紅杏墻頭樹。
      紫萼香心初吐。
      新年花發(fā)舊時(shí)枝,徘徊千繞,獨(dú)共東風(fēng)語。
      陽(yáng)臺(tái)一夢(mèng)如云雨。
      為問今何處。
      離情別恨多少,條條結(jié)向垂楊縷。
      此事難分付。
      初心本誰先許。
      竊香解佩兩沈沈,知他而今,記得當(dāng)初否。
      誰教薄幸輕相誤。
      不信道、相思苦。
      如今卻恁空追悔,元來也會(huì)憶人去。
    • 春山斂黛低歌扇。
      暫解吳鉤登祖宴。
      畫樓鐘動(dòng)已魂銷。
      何況馬嘶芳草岸。
      青門柳色隨人遠(yuǎn)。
      望欲斷時(shí)腸已斷。
      洛城春色待君來,莫到落花飛似霰。
    • 有個(gè)人人牽系。
      淚成痕、滴盡羅衣。
      問海約山盟何時(shí)。
      鎮(zhèn)教人、目斷魂飛。
      夢(mèng)里似偎人睡。
      肌膚依舊骨香膩。
      覺來但堆鴛被。
      想忡忡、那里爭(zhēng)知。
    • 人生最苦,少年不得,鴛幃相守。
      西風(fēng)時(shí)節(jié),那堪話別,雙蛾頻皺。
      暗消魂,重回首。
      奈心兒里、彼此皆有。
      后時(shí)我、兩個(gè)相見,管取一雙清瘦。
    • 畫樓鐘動(dòng)君休唱,往事無蹤。
      聚散匆匆。
      今日歡娛幾客同。
      去年綠鬢今年白,不覺衰容。
      明月清風(fēng)。
      把酒何人憶謝公。
    • 漸素景。
      金風(fēng)勁。
      早是凄涼孤冷。
      那堪聞、蛩吟穿金井。
      喚愁緒難整。
      懊惱人人薄幸。
      負(fù)云期雨信。
      終日望伊來,無憑準(zhǔn)。
      悶損我、也不定。
    • 紅紗未曉黃鸝語。
      蕙爐銷蘭炷。
      錦屏羅幕護(hù)春寒,昨夜三更雨。
      繡簾閑倚吹輕絮。
      斂眉山無緒。
      看花拭淚向歸鴻,問來處、逢郎否。
    • 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昨夜蕭蕭疏雨墜愁不寐朝來又覺西風(fēng)起雨擺風(fēng)搖金蕊碎合歡枝上香房翠蓮子與人常廝類無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 銅荷融燭淚,金獸嚙扉環(huán)。
      蘭堂春夜疑,惜更殘。
      落花風(fēng)雨,向曉作輕寒。
      金龜朝早,香衾余暖,殢嬌由自慵眠。
      小鬟無事須來喚,呵破點(diǎn)唇檀。
      回身還、卻背屏山。
      春禽飛下,簾外日三竿。
      起來云鬢亂,不妝紅粉,下階且上秋千。
    • 池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dòng)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 臘雪初銷梅蕊綻。
      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zhuǎn)。
      睡起夕陽(yáng)迷醉眼。
      新愁長(zhǎng)向東風(fēng)亂。
      瘦覺玉肌羅帶緩。
      紅杏梢頭,二月春猶淺。
      望極不來芳信斷。
      音書縱有爭(zhēng)如見。
    • 梨葉初紅嬋韻歇。
      銀漢風(fēng)高,玉管聲凄切。
      枕簟乍涼銅漏徹。
      誰教社燕輕離別。
      草際蟲吟秋露結(jié)。
      宿酒醒來,不記歸時(shí)節(jié)。
      多少衷腸猶未說。
      珠簾夜夜朦朧月。
    •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
      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
        蓋士方窮時(shí),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禮于其嫂,買臣見棄于其妻。
      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dǎo)前,而騎卒擁后,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
      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當(dāng)時(shí),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惟大丞相魏國(guó)公則不然: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shí)名卿。
      自公少時(shí),已擢高科,登顯仕。
      海內(nèi)之士,聞下風(fēng)而望余光者,蓋亦有年矣。
      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窮厄之人,僥幸得志于一時(shí),出于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夸耀之也。
      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
      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shī),以耀后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豈止夸一時(shí)而榮一鄉(xiāng)哉!
        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jié),來治于相,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詩(shī)于石,以遺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yù)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
      于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哉!
      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xiǎn)一節(jié)。
      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dòng)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可謂社稷之臣矣!
      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shī),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
      于是乎書。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yáng)修記。
    • 欲借江梅薦飲。
      望隴驛、音息沈沈。
      住在柳州東,彼此相思,夢(mèng)回云去難尋。
      歸燕來時(shí)花期浸。
      淡月墜、將曉還陰。
      爭(zhēng)奈多情易感,風(fēng)信無憑,如何消遣初心。
    歐陽(yáng)修 [北宋]

    歐陽(yáng)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hào)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且在政治上負(fù)有盛名。因吉州原屬?gòu)]陵郡,以“廬陵歐陽(yáng)修”自居。官至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hào)文忠,世稱歐陽(yáng)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yáng)修是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1]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shī)文革新運(yùn)動(dòng),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歐陽(yáng)修在變革文風(fēng)的同時(shí),也對(duì)詩(shī)風(fēng)詞風(fēng)進(jìn)行了革新。在史學(xué)方面,也有較高成就。[1](歐陽(yáng)修畫像來源[2])

    古詩(shī)大全

    hao86網(wǎng)古詩(shī)為您帶來歐陽(yáng)修的詩(shī),歐陽(yáng)修代表作,歐陽(yáng)修的名詩(shī),歐陽(yáng)修的詩(shī)句,歐陽(yáng)修的詩(shī)全集,歐陽(yáng)修簡(jiǎn)介

    http://yanglaopt.net/shici_alist_19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