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其子曰:
“不筑,必將有盜。
”其鄰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其母曰:
“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
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
“嬰兒非與戲也。
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ㄟx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
“莫樂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違。
”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壞于壁。
公曰:
“太師誰撞?
”師曠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師曠曰:
“??!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請除之。
公曰:
“釋之,以為寡人戒。
”
-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
燕王好微巧,衛(wèi)人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
燕王說之,養(yǎng)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
“吾視觀客為棘刺之母猴。
”客曰:
“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
”燕王因養(yǎng)衛(wèi)人,不能觀其母猴。
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
“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
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
”王曰:
“善。
”謂衛(wèi)人曰:
“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
”曰:
“以削。
”王曰:
“吾欲觀見之。
”客曰:
“臣請之舍取之。
”因逃。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其母曰:
“汝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
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
“嬰兒非與戲也。
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桓侯曰:
“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曰: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桓侯不應。
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
“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桓侯又不應。
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試之以足?
”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