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⑴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diào)九十五字,平韻( 宋代 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⑵瑤草:仙草。漢東方朔《東方大中集·與友人書》云:“不可使塵網(wǎng)名鞍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⑶武陵溪: 陶淵明 《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郡漁人入桃花源,所見洞中居民,生活恬靜而安逸,儼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凈、遠離塵囂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當(dāng)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 詩詞 中又常和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傳說混雜在一起。
⑷枝:一作“花”。
⑸“我欲”三句:元 李治 《敬齋古今紅》卷八:“東坡《水調(diào)歌頭》:‘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云:‘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蛻。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蓋效坡語也?!?br/>⑹“紅露”句:化用 唐代 王維 《山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詩句 。
⑺倚:依。一作“欹”。
⑻金徽:金飾的琴徽,用來定琴聲高下之節(jié)。這里指琴。
⑼謫仙:謫居人間的仙人。 李白 《對酒憶賀監(jiān)》詩序:“太子賓客賀公(知章)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
⑽螺杯:用白色螺殼雕制而成的酒杯。
⑾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靈芝有駐顏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稱仙草。
⑿“醉舞”二句: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白話譯文
瑤草多么碧綠,春天來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無數(shù)桃花,花的上面有黃鸝。我想要穿過花叢尋找出路,卻走到了白云的深處,彩虹之巔展現(xiàn)浩氣。只怕花深處,露水濕了衣服。
坐著玉石,靠著玉枕,拿著金徽。被貶謫的仙人在哪里,沒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為了尋找靈芝仙草,不為表面繁華,長嘆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驅(qū)逐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