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元代 張養(yǎng)浩 的 《 山坡羊·驪山懷古 》
譯文站在驪山上環(huán)望四周,雄偉瑰麗的阿房宮已被付之一炬,當年奢侈的場面現(xiàn)在到哪里去了呢?
注釋驪山:在今陜西臨潼縣東南。阿房:阿房宮,秦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項羽引兵屠咸陽。
賞析這句話描繪了驪山與阿房宮的荒涼景象,昔日奢侈已化為灰燼,感慨歷史變遷,表達了對繁華易逝的深沉思考。
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
《太和正音譜》說張養(yǎng)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而這首懷古小令卻體現(xiàn)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驪山這座見證了眾多歷史滄桑的名山,歷史遺跡甚多,作者登臨此山,放眼四顧,感慨叢生,從哪里著筆呢?只有阿房宮最能引領作者、讀者的思緒??上У氖?,它已經(jīng)被項羽付之一炬,當年的豪華奢侈都不復存在。呈現(xiàn)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蕭疏”的“荒草”,“彎曲縈回”的“河水”。這正好觸動了作者感時傷懷的情緒,體驗到歷史更迭的無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遺恨”,就如眼前煙鎖迷離的樹林,哪里還找得到“列國”中“周、齊、秦、漢、楚”的影子喲!在歷史的長河中,隋、唐在這里的興衰,也同樣被無情的沖淡了。多少帝王為了天下,征戰(zhàn)殺伐,“贏”的如何?“輸”的如何?還不“都變做了土”!正如張養(yǎng)浩在同調(diào)《北邙山懷古》中所寫的“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倍甲隽恕氨壁较聣m”。 這是多么悲涼沉郁的詠嘆??!讀這支小曲,作者開闊的歷史視野令我折服,雄渾蒼莽的博大胸懷令我感佩。全曲沒有艱深的文字,也沒有令人生畏的晦澀典故,更沒有華詞麗句。就是這些質(zhì)樸重拙的文字,卻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絕唱!“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這句話表明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悟——贏的與輸?shù)亩急厝怀蔀辄S土,不值得羨慕和稱道。明白如話,卻成了發(fā)人深思的警句。 真是名家筆下無俗字??!今天的為詩者,當學古人這種在質(zhì)樸中求大巧,在淺顯中求深刻的為文工夫。如果能夠這樣,或許我們就可以做到“下筆必開新面目”了。
山坡羊·驪山懷古翻譯
山坡羊·驪山懷古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驪山上四處看看,阿房宮已經(jīng)被一把火燒沒了,當時的繁華富貌,現(xiàn)在在哪里?
只看見了荒涼的草,水流回旋彎曲,到現(xiàn)在留下的遺憾像煙花一樣。
列國的周齊秦漢楚,這些國家,贏了的,都變成了灰燼;輸了的,都變成了灰燼。
注釋
驪山在今陜西臨潼縣東南。杜牧《阿宮殿》:“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br />阿房一炬:阿房宮,秦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度o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而亡,始皇廣其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兩屬,閣道通驪山八百余里。”又《史記·秦始皇本紀》:“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后項羽引兵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賦》)之嘆。
縈紆(yíng yū):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樣子。
列國:各國,即周、齊、秦、漢、楚。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項羽攻入咸陽時放大火焚燒阿房宮。
山坡羊·驪山懷古主旨
從王朝的統(tǒng)治者的角度來看興亡,封建統(tǒng)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統(tǒng)治者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的殘酷廝殺焚燒及奪得政權(quán)后大興土木的奢侈無度。伴隨著各個王朝的興亡交替,是無休無止的破壞,無數(shù)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財富都化為灰燼。
作者簡介
張養(yǎng)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更多
詩詞大全
古詩大全
別人正在查
好86古詩詞網(wǎng)為您提供"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名句意思全解,"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賞析等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http://yanglaopt.net/mingju_view_9b805f43ac9b805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