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成語
一倡三嘆
一 ㄔㄤˋ ㄙㄢ ㄊㄢˋ
YCST
聯(lián)合式成語
古代成語
中性成語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敝^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yōu)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荀子·禮論》:“清Hao86.com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p>
一倡三嘆作謂語、賓語、分句;用于音樂或詩歌。
《樂府詩集·周宗廟樂舞辭》:“一倡三嘆,朱弦之聲?!?/p>
(1)(數(shù))數(shù)目;最小的正整數(shù)。
(2)(形)同一:~視同仁|咱們是~家人|咱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形)全;滿:~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專一:~心~意。
(6)(副)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
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歇|笑~笑。
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
(7)(副)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結果):~跳跳了過去|~腳把它踢開。
(8)(副)一旦;一經:~失足成千古恨。
(9)(助)〈書〉用在某些詞前加強語氣:~何速也|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1. 發(fā)動,首先提出:倡言,倡始。倡議。倡導。提倡。首倡(首先提倡)。
2. 古同“唱”,唱和(hè)。
(1)(量)數(shù)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數(shù)或多次:~番五次。
(1)(動)嘆息。
(2)(動)吟哦:詠~。
(3)(動)發(fā)出贊美的聲音:贊~。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