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裝聾作啞
ㄓㄨㄤ ㄌㄨㄥˊ ㄗㄨㄛˋ 一ㄚˇ
ZLZY
聯(lián)合式成語
裝聾作啞與“不聞不問”有別:裝聾作啞側(cè)重于形容不理睬;“不聞不問”側(cè)重于形容不關(guān)心。
古代成語
貶義成語
假裝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理睬;裝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裝聾做啞”。
【hao86.com好工具】元 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裝聾作啞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魯迅《三閑集 在鐘樓上》:“于是只好襲用仙傳的古法,裝聾作啞,置之不問不聞之列?!?/p>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sth.
делать невинный вид
<德>sich taub und stumm stellen<法>faire le sourd
(1)(動)修飾;打扮;化裝
(2)(名)服裝:服~|男~。
(3)(名)演員化裝時穿戴、涂抹的東西:戲~|卸~。
(4)(動)假裝:~傻|~蒜|~相|~佯|~腔作勢。
(5)(動)把東西放在器物內(nèi);把物品放在運輸工具上:~船|~車|~貨|~料|~箱|~卸。
(6)(動)裝配;安裝:~訂|~電燈。
(形)耳朵聽不見聲音或聽覺遲鈍。
1.勞動;勞作:精耕細~?!⒅贫?。
2.起:振~。槍聲大~。
3.寫作;作品:著~。佳~。
4.假裝:~態(tài)。裝?!珮?。
5.當作;作為:過期~廢。
6.進行某種活動:同不良傾向~斗爭。自~自受。
7.同“做”。
1. 不能說話:聾啞。啞巴。啞子吃黃連(歇后語,喻有苦難言)。
2. 嗓子干澀發(fā)音困難或不清楚:沙啞。嘶啞。
3. 無聲的:啞劇。啞鈴(一種鐵制的運動器械)。
4. 因發(fā)生故障,炮彈、子彈打不響:啞炮。
5. 笑聲(舊讀yǎ ㄧㄚˇ):啞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