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強詞奪理
ㄑ一ㄤˇ ㄘˊ ㄉㄨㄛˊ ㄌ一ˇ
QCDL
聯(lián)合式成語
詞;不能讀作“chí”。
理;不能寫作“禮”。
古代成語
貶義成語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p>
強詞奪理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他的話簡直就是強hAo86.com詞奪理,你不要信他。
resort to sophistry
屁理屈(へりくつ)をこねる
спорить вопреки здрáвому смыслу
<德>Zuflucht zur Sophisterei nehmen
不近情理、蠻不講理、蠻橫無理、油腔滑調(diào)
1. 硬要,迫使,盡力:強使。強迫。強逼。強辯。勉強。強人所難。強詞奪理。
(1)(名)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能自由運用的單位:~語。
(2)(名)說話或詩歌、戲劇、文章中的語句:歌~。
(3)(名)一種長短句押韻的詩體;由五、七言詩和民歌發(fā)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1)(動)強??;搶:~取。
(2)(動)爭取得到:~高產(chǎn)。
(3)(動)作決定:定~。
(4)(動)使失去:剝~。
(5)(動)失去;脫漏(文字):訛~。
(6)(動)沖:~門而入。
(1)治玉。
(2)(名)物質(zhì)組織的條紋;紋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學(xué);有時特指物理學(xué)。
(5)(名)管理;辦理。
(6)(動)整理;使整齊:~發(fā)|~一~書籍。
(7)(動)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tài)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見了;誰也沒~誰|置之不~。
(8)(Lǐ)姓。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