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無稽之談
ㄨˊ ㄐ一 ㄓ ㄊㄢˊ
WJZT
偏正式成語
稽;不能讀作“qí”。
無稽之談和“流言蜚語”都可指沒有根據(jù)的話。但無稽之談只是指出這是沒有根據(jù)的話;沒有什么目的動機(jī);“流言蜚語”多用來指那種出于險惡的用心;躲在背后散布的壞話。
古代成語
貶義成語
稽:音機(jī);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jù)的說法。
宋 鄭樵《通志 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dāng)繼堯,非遷作《史記》,廁于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
無稽之談偏正式;作【hao86.com好工具】主語、賓語;含貶義。
既無其說,是為無稽之談。(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
a false tale
荒唐(こうとう)無稽(むけい)な話(はなし)
пустáя болтовня<вздор>
<德>Unsinn
1.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只,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1. 停留:稽留。稽滯。
2. 考核:稽核?;?。稽考。無稽之談。
3. 計較:反唇相稽。
4. 至。
5. 姓。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動)說話或討論:~論|~心。
(2)(名)所說的話:高~|奇~。
(3)(Tán)姓。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