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烏合之衆(zhòng)
ㄨ ㄏㄜˊ ㄓ ㄓㄨㄥˋ
WHZZ
偏正式成語
之;不能讀作“zī”。
合;不能寫作“和”。
古代成語
貶義成語
合:聚合;眾;許多人。比喻臨時(shí)雜湊的、毫無組織紀(jì)律的一群人。
管仲《管子》:“烏合Hao86.com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p>
烏合之眾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外邊雖有些人,也是烏合之眾,不相統(tǒng)攝。(清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烏合(うごう)の衆(zhòng)(しゅう)
неорганизованная толпа<сброд>
<德>eine unorganisierte Menschenmenge
黑色的:烏發(fā)、烏木、烏云。
烏鴉:月落烏啼。
1. 閉,對攏:合眼。合抱。珠連璧合。貌合神離。
2. 聚集:合力。合辦。合股。合資。
3. 不違背,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相應(yīng)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 應(yīng)該:合該。合當(dāng)。“文章合為時(shí)而著,詩歌合為時(shí)而作”。
5. 總共,全:合家歡樂。
6. 計(jì),折算:合多少錢。
7.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dāng)于簡譜中的低音“5”。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薄?/p>
(1)(形)多;許多。
(2)(名)許多人:~生|聽~。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