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十裏長亭
ㄕˊ ㄌ一ˇ ㄔㄤˊ ㄊ一ㄥˊ
SLCT
偏正式成語
古代成語
中性成語
秦漢時(shí)每十里設(shè)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處,親友遠(yuǎn)行常在此話別。
《白孔六帖》hAo86.com卷九:“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p>
十里長亭作賓語、定語;指送別。
今日送張生赴京,紅娘,快催小姐,同去十里長亭。(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the first ten-li resting station
(1)(數(shù))數(shù)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達(dá)到頂點(diǎn):~足|~成。
1.(~兒)衣服、被褥等東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層;紡織品的反面:被~兒。衣服~兒。這面是~兒,那面是面兒。
2.方位詞。里邊(跟“外”相對(duì)):~屋。~圈。往~走。
3.街坊:鄰~。~弄。
4.家鄉(xiāng):故~。鄉(xiāng)~。
5.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
6.姓。
7.長度單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1. 兩端的距離:長度。
2. 長度大,與“短”相對(duì),指空間,亦指時(shí)間:長短。長空。長短句(詞的別名)。長夜(a.漫長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長風(fēng)破浪(喻志趣遠(yuǎn)大)。長歌代哭(以歌代哭)。
3. 優(yōu)點(diǎn),專精的技能:特長。專長。各有所長。
4. 對(duì)某事做得特別好:他長于寫作。
(1)(名)蓋在路旁或花園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大多有頂無墻
(2)形狀像亭子的小房子:書~|崗~。
(3)適中;均勻:~午。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