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
文武全才的意思
文武全才
(1) 文韜武略都很精通,具有多方(好工具hao86.com)面的才干
⒈ 能文能武的全面之才。
引唐唐正辭《太子賓客趙夫人夏侯氏墓志》:“趙公以文武全才,述職戎府?!?br />明無名氏《鳴鳳記·二相爭朝》:“幸他紀律嚴明,謀猷練達,可謂文武全才?!?br />郭沫若《孔雀膽》第一幕:“那是難得的一位文武全才啦?!?/span>
文才武藝兼?zhèn)?,才能特出?/p>
【解釋】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藝。
【出處】《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后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示例】郭沫若《孔雀膽》第一幕:“那是難得的一位文武全才啦?!?/p>
【近義詞】文武雙全、能文能武、文武兼濟、文武兼?zhèn)?、允文允?/p>
【反義詞】一無所能、有勇無謀
【語法】文武全才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能文能武。
字義分解
(1)(名)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會發(fā)展到較高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化|~明|~物。
(5)(名)舊時指禮節(jié)儀式:虛~|繁~縟節(jié)。
(6)(名)非軍事的(跟‘武’相對):~職|~武雙全。
(7)(名)古時稱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身|~了雙頰。
(8)(舊讀wèn)掩飾:~過飾非。
(9)(名)關(guān)于讀書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天~|水~。
1.關(guān)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凈。武舉。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數(shù)武。
4.姓。
(1)(形)完備;齊全:這部書不~|苗已出~。
(2)(動)保全;使完整不缺:兩~其美。
(3)(副)整個:~校。
(4)(形)完全;都:老師~來了。
(5)姓。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剛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發(fā)生得晚或結(jié)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條件下或者由于某種原因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須”或含有這類意思)。
(7)(副)表示發(fā)生新情況;本來并不如此;含有“剛剛”的意思。
(8)(副)對比起來表示數(shù)量?。淮螖?shù)少、能力差等;有“只”、“僅僅”的意思。
(9)(副)表示強調(diào)或確定的語氣(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風(fēng)景~美呢!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fd5e843ac9fd5e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