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的意思
外臣
(1) 古諸侯國的士大夫?qū)e國君主的自稱
(2) 古代指藩屬
(3) 地方官吏
⒈ 古諸侯國的士大夫?qū)e國君主的自稱。
引《禮記·雜記上》:“﹝士﹞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儀禮·士相見禮》:“凡自稱於君……他國之人,則曰外臣?!?br />《左傳·成公三年》:“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荀首 ), 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⒉ 猶藩臣。
引《史記·匈奴列傳》:“匈奴新破,困,宜可使為外臣,朝請於邊?!?br />《史記·西南夷列傳》:“南越王黃屋左纛,地東西萬餘里,名為外臣,實一州主也。”
宋陸游《南唐書·元宗紀》:“三月,遣司空孫晟及禮部尚書王崇質(zhì)使周,削去帝號,奉表請為外臣,猶不許?!?br />清唐甄《潛書·用賢》:“犬戎雖強虣,亦終為周之外臣?!?/span>
⒊ 方外之臣。指隱居不仕者。
引《南齊書·明僧紹傳》:“太祖謂慶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堯之外臣。朕雖不相接,有時通夢。’”
唐任華《寄李白》詩:“高歌大笑出關(guān)去,且向東山為外臣。”
金元好問《長壽新居》詩:“詩酒娛中歲,山林有外臣?!?br />明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后論》:“外臣者隱處之臣也。天下亂則賢人隱,故以外臣終焉?!?br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蘇州徐文靖公, 明季殉難。二子昭文、貫時,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為貫時作傳,其言‘少時美好,自稱三十六帝外臣’。”
⒋ 指朝臣。與大內(nèi)的宦官稱內(nèi)臣相對。參見“內(nèi)臣”。
引清侯方域《宦官論》:“今也,外臣不敢與聞內(nèi)事,而中貴苛刻暴橫民間?!?br />《紅樓夢》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擬?!?/span>
字義分解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fa86a43ac9fa86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