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聲
亡國之聲的意思
⒈ 指淫靡的音樂。參見“亡國之音”。
引《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及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br />《孔子家語·辨樂解》:“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
【解釋】指淫靡的音樂。
【出處】《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p>
【示例】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于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孔子家語·辨樂解》
【近義詞】亡國之音、靡靡之音
【語法】亡國之聲作主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1. 逃:逃亡。流亡。
2. 失去:亡佚。亡羊補牢。
3. 死:傷亡。死亡。
4. 滅:滅亡。亡國奴。救亡。興亡。
(1)(名)國家:~內|祖~|外~|保家衛(wèi)~。
(2)(名)代表國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國的:~產|~術|~畫|~藥。
(4)(名)(Guó)姓。
1.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系: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名)(~兒)聲音:雨~。
(2)(量)表示聲音發(fā)出的次數(shù):喊了兩~。
(3)(動)發(fā)出聲音;宣布;陳述:~東擊西。
(4)(名)名聲:~譽|~望。
(5)(名)聲母:雙~疊韻。
(6)(名)字調:平~|四~。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fa6f243ac9fa6f2/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