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余之國
注音:一ㄣ ㄩˊ ㄓ ㄍㄨㄛˊ
因余之國的意思
⒈ 三國蜀譙周所著《仇國論》中虛構(gòu)的國名。
引《三國志·蜀志·譙周傳》:“﹝譙周﹞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其辭曰:‘ 因餘之國小,而肇建之國大,并爭於世而為仇敵?!?/span>
字義分解
(1)(動(dòng))〈書〉沿襲:~循。
(2)(介)〈書〉憑借;根據(jù):~勢利導(dǎo)|~陋就簡|~地制宜|~人成事。
(3)(名)原因(跟‘果’相對):~由|事出有~|前~后果。
(4)(連)因?yàn)椋?span>~病請假|會(huì)議~故改期。
(1)(代)我。
(2)(Yú)姓。
(3)(名)剩下:~存|~黨|~毒|~額|~款|~力|~糧|~剩|~缺|~外|~威|~蓄|~殘|~多|~富|節(jié)~|盈~|心~力拙|不遺~力|殘?jiān)酰⒖凇烙小迹挠小拢b綽有~|游刃有~。
(4)(名)大數(shù)或度量單位等后面的零頭:~數(shù)|五百~斤|一丈~。
(5)(名)指某種事情、情況以外或以后的時(shí)間:~閑|業(yè)~|茶~飯后|興奮之~|高歌~曲。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名)國家:~內(nèi)|祖~|外~|保家衛(wèi)~。
(2)(名)代表國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國的:~產(chǎn)|~術(shù)|~畫|~藥。
(4)(名)(Guó)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f682b43ac9f682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