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定
一口咬定的意思
堅持己見,硬【好工具hao86.com】不改口。
⒈ 堅持己見,硬不改口。
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誰想安公子雖是個年少后生,卻生來的老成端正,一口咬定了幾句圣經賢傳,斷不放鬆?!?br />聞一多《給臧克家先生》:“你們做詩的人老是這樣窄狹,一口咬定世上除了詩什么也不存在?!?br />馬南邨《燕山夜話·從紅模字寫起》:“我的老朋友卻一口咬定顏體楷字最講規(guī)矩,初學非臨摹它不可?!?/span>
堅持己見,絕不改口。
【解釋】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堅持一個廉潔,再不改口。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嚴行審訊,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慧修一口咬定不認得李國斌?!?/p>
【示例】老山東搖搖頭,一口咬定:“不用看,我心里有數!我家的秤老輩用的,十四兩頂新秤一斤,錯不了。”(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一章)
【近義詞】矢口不移
【反義詞】不置可否
【語法】一口咬定作謂語、狀語;指肯定。
字義分解
(1)(數)數目;最小的正整數。
(2)(形)同一:~視同仁|咱們是~家人|咱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形)全;滿:~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專一:~心~意。
(6)(副)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
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歇|笑~笑。
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
(7)(副)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結果):~跳跳了過去|~腳把它踢開。
(8)(副)一旦;一經:~失足成千古恨。
(9)(助)〈書〉用在某些詞前加強語氣:~何速也|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1)(名)人或動物進飲食的器官;有的也是發(fā)聲器官的一部分。俗稱嘴。
(2)(名)(~兒)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兒|碗~兒。
(3)(名)(~兒)出入通過的地方:出~|入~|門~兒|胡同~兒。
(4)(名)長城的關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這些關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兒)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傷~|衣服撕了個~兒。
(6)(名)刀、劍、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驢馬等的年齡:六歲~|這匹馬~還年輕。
(8)(量)表示人或動物的量:一家五~人|三~豬|一~鋼刀。
(1)(動)上下牙齒用力對著;把東西夾住或切斷:~住繩子|~了一口蘋果。
(2)(動)鉗子等夾住或齒輪、螺絲等互相卡住。
(3)(動)(狗)叫:雞叫狗~。
(4)(動)受責難或審訊時牽扯無關的人:反~一口。
(5)(動)正確地念出(字母的音);過分地計較(字句的意義):~字|~字眼兒|~文嚼字。
(6)(動)追趕;緊跟不放:~住目標|雙方比分~得很緊。
(1)(形)平靜、穩(wěn)定
(2)(動)決定;使確定:~計劃。
(3)(動)約定:~單。
(4)(形)已經確定的、不改變的:~下來。
(5)(形)規(guī)定的:~規(guī)。
(6)(副)必定;一定:~去。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f47f443ac9f47f4/
合作QQ:564591 聯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