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岔子的意思
找岔子
(1) 故意找尋差錯;吹毛求疵
⒈ 亦說“找岔兒”。故意挑毛病。
引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nèi)的錯誤思想》:“你在這次會議上說了我,我就在下次會議上找岔子報復你?!?br />王安友《李二嫂改嫁》九:“她來到劉大娘的跟前,接著把她今天在屋里給小六穿夾襖, 天不怕故意找岔子的事告訴了娘?!?br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九:“這幾天來, 胖疙疸老怪瘦麻稈不加小心,給露出來,懷恨在心,找岔兒吵鬧?!?/span>
故意挑毛病,找別人麻煩。如:「像他這種找岔子、頤指氣使的主管,當然不受歡迎!」也作「找縫子」。
字義分解
(1)(動)為了要見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人|~材料。
(2)(動)把超過應收的部分退還:~錢。
(1)(形)分歧的;由主干分出來的:~路|~流。
(2)(形)前進時離開原來的方向而偏到一邊兒:車子~上了小道。|他用別的話~開了。
(3)(形)(時間)互相讓開;避免沖突:要把這兩個會的時間~開。
(4)(形)(~兒)岔子。
(5)(形)〈方〉(嗓音)失常:她越說越傷心;嗓音都~了。
1. 古代指兒女,現(xiàn)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
2.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3.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
)。棋子兒。6. 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
7. 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
10. 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
13. 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
14. 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ed48043ac9ed480/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