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無不言
知無不言的意思
⒈ 只要知道,就沒有不說出來的。
引《北史·崔光傳》:“臣之愚識,知無不言,乞停李獄,以俟育孕?!?br />《舊唐書·魏徵傳》:“﹝太宗﹞數(shù)引徵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徵﹞思竭其用,知無不言。”
《明史·李賢傳》:“賢退曰:‘大臣當知無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所知道的全部說出來。
如:「你想知道什么盡管問,我知無不言?!?/p>
【解釋】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言:說話)。形容發(fā)表意見毫無保留。
【出處】《魏書 崔光傳》:“臣之愚識,知無不言。”
【示例】他非常直爽,別人對向他請教,他總是知無不言。
【近義詞】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言無不盡
【反義詞】默不做聲、吞吞吐吐、閃爍其辭、默不作聲、支吾其詞、閃爍其詞
【語法】知無不言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字義分解
1. 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
4. 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1.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只,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名)話:~語|語~|格~。
(2)(動)說:~之有理|暢所欲~。
(3)(量)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詩。
(4)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ec5d343ac9ec5d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