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yǔ)詞語(yǔ)拼音 漢語(yǔ)解釋
止渴之梅
止渴之梅的意思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yǔ)·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p>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七:“邵注四庫(kù)簡(jiǎn)明目亦未及見。然其詞今【hao86.com好工具】皆為王張二刻所有,亦足為止渴之梅矣?!?/p>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huì)流涎,因而止渴。比喻不無小補(bǔ)。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yǔ)·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p>
字義分解
(1)(動(dòng))停止:~步|~境。
(2)(動(dòng))攔阻;使停止:~痛|~吐|~瀉|~血。
(3)(動(dòng))(到、至……)截止:至今為~。
(4)(副)僅;只:~此一家。
(1)(動(dòng))口干想喝水:解~。
(2)(副)迫切地:~望|~念。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
(1)(名)喬木;性耐寒;早春開花;有粉紅、白、紅等顏色。果實(shí)球形;味酸。
(2)(名)這種植物的花。
(3)(名)這種植物的果實(shí):~子
(4)(名)姓。
按照詞語(yǔ)字?jǐn)?shù)查詢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e615143ac9e615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