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頭不對馬嘴
驢頭不對馬嘴的意思
驢頭不對馬嘴
(1) 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兩下不相吻合
(2) 也說“驢唇不對馬嘴”
⒈ 見“驢唇不對馬嘴”。
比喻答非所問或彼此不相符合。《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臭汗?!挂沧鳌阁H唇不對馬嘴」。
【解釋】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同“驢唇不對馬嘴”。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示例】曲波《林海雪原》:“這個古今中外的萬事通,什么故事他也會弄得個驢頭不對馬嘴?!?/p>
【近義詞】驢唇不對馬嘴、驢唇不對馬口
【語法】驢頭不對馬嘴作賓語、定語、分句、狀語;指前后矛盾。
字義分解
(名)哺乳動物;比馬??;耳朵長;多用做力畜。
1.人身最上部或動物最前部長著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頭發(fā)或所留頭發(fā)的樣式:剃~。梳~。平~。分~。你的臉形留這種~不合適。
3.物體的頂端或末梢:山~。筆~兒。中間粗,兩~兒細。
4.事情的起點或終點:話~兒。提個~兒。這種日子到什么時候才是個~兒啊!
5.物品的殘余部分:布~兒。蠟~兒。鉛筆~兒。
6.頭目:李~兒。他是這一幫人的~兒。
7.方面:他們是一~兒的。心掛兩~。
8.第一:~等。~號。
9.領(lǐng)頭的;次序居先的:~車?!R?!?。
10.姓。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xué)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名)對子:喜~。
(2)(動)回答:~答如流。
(3)(動)向著、朝著:槍口~著敵人。
(4)(動)對待:~事不~人。
(5)(動)使兩個東西配合或接觸:~個火兒。
(6)(動)照著樣檢查:?!?。
(7)(動)調(diào)整使合于一定標準:~時間。
(8)(動)攙和(多指液體):湯里~點水。
(9)(動)平均分成兩份:~半兒。
(10)(形)對面的;敵對的:~手。
(11)(形)正確、正常、適合:這話很~。
(12)(量)雙:一~杯子。
(13)(介)朝、向;用法跟“對于”差不多:~困難不能屈服。
(1)(名)哺乳動物;頸部有鬃;四肢強?。簧婆?;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1)(名)口的通稱
(2)(名)(~兒)形狀或作用像嘴的東西:奶~兒|壺~兒|煙~兒。
(3)(動)說話:別多~。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e5f2243ac9e5f22/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