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風波
平地風波的意思
平地風波
(1) 比喻突然發(fā)生的意外事故haO86.com或變化
⒈ 后以“平地風波”比喻突然發(fā)生的糾紛或事故。
引語本唐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唐杜荀鶴《將過湖南經(jīng)馬當山廟因書三絕》之二:“祗怕馬當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風波?!?br />元耶律楚材《和南質(zhì)張學士敏之見贈》詩:“人間平地風波起,歹笑於陵噉嘈李。”
元施惠《幽閨記·兄弟彈冠》:“艱共險,愁和悶,要躲怎躲,到如今尚有平地風波?!?br />清黃遵憲《寓章園養(yǎng)疴》詩:“平地風波聽受慣,頻年哀樂事心違。”
昆曲《十五貫·判斬》:“想不到平地風波送了命,誰奉養(yǎng)白發(fā)蒼蒼二老雙親?!?/span>
平地上起風波。比喻突然發(fā)生事故或變化。唐.杜荀鶴〈將過湖南經(jīng)馬當山廟因書三絕〉:「祗怕馬當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風波?!埂度辶滞馐罚诙嘶亍罚骸钙降仫L波,天女下維摩之室,空堂宴集,雞群來皎鶴之翔。」也作「平地波瀾」、「風波平地」。
【解釋】平地上起風浪。比喻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出處】唐 劉禹錫《竹枝詞》:“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p>
【示例】紂王見賈氏墜樓而死,好懊惱,平地風波,悔之不及。(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回)
【近義詞】平地生波、風波平地
【語法】平地風波偏正式;作賓語、定語;比喻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的糾紛或事故。
字義分解
(1)(形)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坦|~板|路很~。
(2)(動)使平:~了三畝地。
(3)(動)跟別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論。
(5)(形)安定:風~浪靜|心~氣和。
(6)(動)武力鎮(zhèn)壓;平定:~叛|~亂。
(7)(動)抑止(怒氣):你~~氣。
(8)(形)經(jīng)常的;普通的:~時|~淡。
(9)(名)平聲:~仄|~上去入。(Pínɡ)姓。
1.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zhì)。地殼。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個區(qū)域:地區(qū)。此地。
6. 建筑材料鋪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間或區(qū)域的部位:地點。目的地。
8. 人在社會關(guān)系中所處的位置:易地以處。
9. 表示思想或行動的某種活動領(lǐng)域:見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質(zhì)地。
1. ?空氣流動的現(xiàn)象。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風向。風速。風級。風險。風波(喻糾紛或亂子)。風雨如磐(a.指風雨不斷,天色黑暗,給人以重壓的感覺;b.喻社會黑暗或境地艱難)。風花雪月(喻堆砌詞藻,內(nèi)容貧乏的的詩文)。
2. ?像風那樣迅速、普遍的:風潮。風靡一時。風馳電掣。
3.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jié)、習俗:風氣。風習。風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風尚(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
4. ?消息,傳聞:風傳(
)(傳聞)。聞風而動。5. ?表現(xiàn)在外的景象、態(tài)度、舉止:風景。風度。風格(a.氣度,作風;b.文藝作品表現(xiàn)出的思想、藝術(shù)特色)。風骨(a.剛強的氣概;b.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風致。風采(a.人美好的禮儀舉止,亦作“豐采”;b.文采;c.舊時指某些官吏的剛正風格)。風騷(a.指舉止輕佻,如“賣弄風風”,一般指婦女;b.中國的《詩經(jīng)》和《楚辭》的并稱)。
6. ?指民歌、歌謠:國風(《詩經(jīng)》中古代十五國的民歌)。采風。
7. ?中醫(yī)學指某些疾?。猴L癱。風濕。
8. ?姓。
(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紋。
(2)(名)振動在物體中的傳播叫做波;如水波、聲波等。也叫波動。
(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風~|一~未平;一~又起。
(4)(動)〈方〉跑。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e4ae243ac9e4ae2/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