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正的意思
⒈ 裁斷訂正。
引《宋書·禮志二》:“太常統(tǒng)寺,曾不研卻,所謂同乎失者,亦未得之。宜加裁正,弘明國典?!?br />《北齊書·裴讞之傳》:“昭帝梓宮將還鄴,轉(zhuǎn)儀曹郎。尤悉歷代故事、儀注,喪禮皆能裁正?!?br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八》:“南都之事,有一至大而且要者,尚未裁正?!?/span>
⒉ 制止。
引《新唐書·陸長源傳》:“晉有所偷弛, 長源輒裁正之?!?br />明王世貞《觚不觚錄》:“于是言官申明其事……因通行天下裁正,而腰玉與犀金之徒如故也?!?/span>
⒊ 猶教正。
引宋葉適《沉元誠墓志銘》:“瑞安稱多士,君獨為前輩宿老,慰寵后進,有所裁正,無不服從?!?br />清曾國藩《復(fù)吳南屏?xí)罚骸皽\謬之見,惟希裁正?!?/span>
字義分解
(1)(動)用刀、剪等割或鉸。
(2)(量)整張紙分成的相等的若干分;印刷上紙的若干分之一。
(3)(動)除掉;削減。
(4)(動)安排取舍。
(5)(動)衡量;判斷。
(6)(名)格式;體制。
(7)(動)刎頸。
(8)(動)控制;抑止。
1.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則的:正當(dāng)(dāng)。正派。正楷。正規(guī)。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懷。
5. 表示動作在進行中:他正在開會。
6. 兩者相對,好的、強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正面。正本。
7. 純,不雜:正色。正宗。正統(tǒng)。純正。
8. 改去偏差或錯誤:正骨。正誤。正音。正本清源。
9. 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電子的,與“負”相對:正電。
11. 大于零的,與“負”相對:正數(shù)(shù)。
12. 姓。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bc1fe43ac9bc1f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